女子离婚后带孩子回到娘家,深夜坐院子发呆母亲却伤透了她

静看情感事 2024-08-28 14:46:22

“你父亲因为你住院了,你弟弟还没有结婚。”女子离婚后带孩子回到娘家,却发现母亲深夜还在院子里坐着发呆。

林秀发现丈夫与另一个女人在网上聊天内容十分亲密,但尚未发展到实际见面的程度。为此,她与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丈夫辩解说只是无聊时的闲聊,并认为林秀反应过度了。林秀无法接受丈夫的态度,迅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而丈夫情绪激动之下动手打了她。

被打后,林秀决心离婚,她坚信家暴一旦发生就不会停止。在她的坚决要求下,两人最终离婚,孩子由林秀抚养。

离婚后,林秀带着孩子踏上了回娘家的旅程,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家乡。

家人们见到林秀带着孩子回来,虽然感到高兴但也隐约察觉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

父亲忍不住询问林秀是否与前夫发生了争执。林秀稍作犹豫后,告诉父母她已经离婚的事实。

听到这个消息,父亲情绪激动,血压骤升,脸色变得异常苍白,随即瘫坐在沙发上。

母亲和弟弟立刻将父亲送往医院。医生告知,老人年纪大,高血压患者不宜情绪激动,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弟弟留在医院照顾父亲,而林秀和母亲则回到家中。

林秀反思着,或许她本应温和地向父母透露离婚的消息,毕竟他们思想保守,对离婚这样的事情看得非常重。

深夜时分,林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起身喝水时,意外地发现母亲独自坐在院子里。

林秀轻轻推开房门,低声问道:“妈,现在已经半夜11点了,你怎么还没休息?”

母亲弯着腰,低着头坐在院子的台阶上,情绪低落地回答:“我睡不着,你爸爸因为你的事情住院了。你弟弟还没结婚。”

听到母亲的话,林秀心中的委屈瞬间涌现,眼眶湿润了。

她蹲在母亲面前,声音哽咽地说:“妈,我真的没法再和他过下去了。”

母亲抬头望着女儿,略带责备地说:“他打你一次又怎么样?忍一忍就过去了。”

林秀强忍着眼泪,将头转向一边。

母亲接着说:“你爸妈没什么能力,你现在带着孩子住在这里,该怎么办呢?”

林秀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起身,面对着母亲,直接跪倒在地,哭着说:“妈,我对不起你们……我给你磕头!”

林秀不停地给母亲磕头,哭得无法自控。

母亲见状既心疼又无奈,起身试图扶起林秀……

林秀只能暂时住在娘家,她对未来充满迷茫,带着孩子除了依靠父母还能去哪里呢?

这一跪,表达了无数女儿内心的辛酸!

女性不仅要自立自强,娘家的支持也同样重要。但在乡村,人们的议论往往更为直接,老人又十分重视面子。

林秀带着孩子回到娘家,父母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负担。

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件事应该如何评价呢?

1. 林秀遭遇家暴,她在离婚时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规定,若因实施家庭暴力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林秀被前夫施暴,因此在离婚时可以依法请求损害赔偿。夫妻间的争吵在所难免,但双方都应当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肢体冲突。

2. 林秀的母亲建议女儿忍耐家暴,这种做法并不恰当。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指出,家庭成员应当尊重老人、爱护幼小,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

林秀的母亲认为女儿离婚后回到娘家会给弟弟找对象带来影响,因而劝女儿忍耐家暴。这种态度忽略了家庭成员之间应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当女儿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更多地理解和包容,帮助她渡过难关。

3. 林秀在决定离婚前应当考虑好后续安排,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通常情况下,女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离婚。面对家暴,要求忍耐显然不合理。有人认为,林秀的母亲深知离婚后女性带孩子的不易,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帮助,因此建议女儿忍耐。也有人认为,婚姻中的小摩擦应当通过沟通解决,而不是轻易离婚。

现实情况往往充满无奈,离婚时需慎重考虑。一个女性带着孩子,不仅要考虑家庭责任,还需要思考如何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基本生活。

那么,您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请注意,文中涉及的人物均为化名。

0 阅读:250

静看情感事

简介:点赞关注,每天更新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