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年年防汛,欧美却鲜有大型防汛工程?西班牙暴雨揭露真相

啰嗦翔子和你谈 2024-11-07 03:30:09

在灾难面前,人类渺小的不值一提....

之前大家总以为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领先、基建完善、治理高效,是应对灾难的标杆。

然而,最近西班牙的百年一遇暴雨,以及此前美国应对飓风的种种“神操作”,暴露出西方盛世下的危机,灾难应对能力的“镜花水月”。

那么为何欧美国家鲜少做防汛工程呢?是技术落后?还是管理混乱?还是根本没有把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形同虚设的“安全网”

先说说西班牙这场洪灾,巴伦西亚地区,8小时降雨量相当于一年的总量,超过200人遇难,失踪人数还在统计这数据,触目惊心,但更让人细思恐极的是,这场灾难并非完全是“天灾”,其中“人祸”的成分,恐怕更大。

气象部门并非没有发出预警,在暴雨来临前,巴伦西亚等地已被划为“橙色预警区”,但问题是,预警发得再早,如果地方政府不重视,不及时采取措施,那预警还有什么意义?

在暴雨当日,巴伦西亚政府竟“信口雌黄”,宣称“雨水会于下午 6 点减弱”,可结果呢?此般妄言,实在令人唏嘘,直到晚上8点,洪水已经涌入城市,巴伦西亚才姗姗来迟地发出首次手机预警。

这反应速度,简直让人“血压飙升”,等到洪水滔天,民众猝不及防被大水卷走时,这迟到的预警,还有什么用?不过是“马后炮”罢了。

更令人无语的是,直到深夜,街道上的积水仍未退去,气温骤降至11℃左右,这意味着,即使有人侥幸逃过洪水的直接冲击,也面临着失温的巨大风险。

然而,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巴伦西亚政府却几乎“隐身”了,没有有效的疏散措施,没有及时的救援行动,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甚至连最基本的避难场所都没准备好。

这哪里是发达国家的表现,简直是“灾难现场管理学”的反面教材,反观中国,我们每年都会经历汛期,但很少出现像西班牙这样严重的伤亡情况。

这并非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更少,而是因为我们拥有更完善的预警机制、更迅速的应急反应和更强大的动员能力。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军队再到普通民众,都能迅速行动起来,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这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反思:西方的预警机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迟缓低效的“救火队”

再说说政府的反应,灾难发生后,政府的反应速度和效率,直接决定着灾情的走向和民众的安危,在这方面,西班牙和美国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事后坦言救灾绩效欠佳,之后他迅速派遣了 2500 名士兵,并承诺再增 5000 人,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亡羊补牢”之措虽值肯定,却也尽显政府在灾害应对中准备不足、反应迟缓的弊端。

试想一下,如果政府能够在灾难发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灾难发生后迅速调动资源进行救援,或许就能避免更多的伤亡。

而美国的“操作”,则更加令人匪夷所思,面对飓风灾害,拜登政府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哭穷”,声称“没有足够的救灾资金”。

这番说辞,不仅没有得到民众的理解,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愤怒,要知道,美国可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军费开支常年位居世界第一,难道连救灾的钱都拿不出手?这到底是真穷,还是“哭穷”?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军在救灾过程中,竟然出现了用直升机吹飞救灾物资的“神操作”,这画面,简直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了某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

美军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救灾作用,反而加剧了灾区的混乱,也彻底击碎了民众对政府的最后一丝信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总是能够迅速行动起来,调动军队、警察、消防、医疗等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同时,中国还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地参与到救灾工作中,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这种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是西方国家难以企及的。

西班牙和美国的“表现”,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在灾难面前,政府的反应速度和效率,比什么都重要,而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把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

不堪一击的“豆腐渣工程”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保障,然而,西班牙这场洪灾,却暴露出西方国家在基建方面的“短板”。

百年一遇的暴雨,就让巴伦西亚的城市基础设施瘫痪,街道被淹,房屋倒塌,交通中断,这不禁让人质疑:西方的基建,真的像他们宣传的那么坚固吗?

西班牙在佛朗哥时期曾大兴水利,在马德里等内陆城市修建了多个蓄水设施,但由于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纠葛,加泰罗尼亚、巴伦西亚等地区拒绝加入国家水文计划,导致这些地区的防洪能力相对薄弱。

这次巴伦西亚的洪灾,就与当地水利设施不足有直接关系,这反映出西方国家在基建规划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长远眼光,各自为政,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应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

相比之下,中国在基建方面投入巨大,建设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基础设施,例如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高铁网络等等,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增强了中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例如,中国的高铁网络,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可以快速运送救援物资和人员,为灾区提供及时的支援,而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则可以有效调节水位,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基建的差距,也是灾害应对能力差距的重要体现,西方国家如果不能正视这个问题,加大基建投入,那么未来还会面临更大的灾害风险。

自救互助的“民间力量”

在西班牙洪灾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是:数万名志愿者自发前往灾区,参与街道清理、物资运送、人员救助等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力量。

同样,在美国飓风灾害中,也有很多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互帮互助,共渡难关,这说明,无论在哪个国家,民众的自救互助精神都是宝贵的财富,在灾难面前,这种精神能够弥补政府的不足,帮助人们渡过难关。

然而,民众的自救互助,并不能代替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职责是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如果政府缺位,将救灾的重担完全压在民众身上,那是对民众的不负责任。

中国在灾害应对方面,强调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政府负责统筹协调、资源调配、应急救援等工作,同时鼓励和支持民众参与到救灾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战胜灾难。

西方国家应该学习中国经验,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提升政府的救灾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民众的自救互助精神,形成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应对灾难挑战。

防患于未然的“东方智慧”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几千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技术和措施上,更体现在一种“防患于未然”的东方智慧上。

中国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体系,可以有效抵御洪涝灾害,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各种自然灾害。

此外,中国还非常重视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每年汛期来临前,各地都会组织开展防汛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贯穿于中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环节,也是中国能够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西班牙和美国的灾害应对“表现”,引发了人们对西方治理模式的反思。

灾害应对需要强大的政府力量进行组织协调和资源调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预案制定,而“小政府主义”却限制了政府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导致灾害应对能力不足。

中国在灾害应对方面的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而西方国家也应该正视自身的不足,改进治理模式,提升灾害应对能力,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大挑战,我们必须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世界。

信息来源:

【1】视界网:新闻分析|西班牙洪灾为何导致惨重损失2024-11-04

【2】环球时报:8小时内下完1年的雨 西班牙遭遇世纪洪灾 已致205人遇难 2024-11-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