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掏空钱包为子女买房,换来的却是子女的怨恨?

浮游千里 2024-10-17 09:18:07

听过很多掏空六个钱包为子女买房的故事之后,那些没有这样的父母的人难免心里不平衡。

再想起自己父母不仅没有给过自己什么帮助,反而给了自己一个灰色的童年,长大之后还要控制自己,心里就更加难受。

所以很多人都在怨恨原生家庭,怨恨父母害了自己。

其实,父母只要不给子女洗脑,不过度捆绑子女,不荼毒子女的思想,就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

相反的是,父母过于无私地把棺材本都掏出来给子女买房和结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它是沉重的、过度的、复杂的、有条件的爱。

棺材本都掏出来之后,父母就在子女的生活当中有了话语权,子女必须承这份情,父母提出的大多数要求,子女都无法拒绝,他们都这么伟大了,你还要他们怎么样。

即使父母不提条件,不干涉子女的生活,这种爱也过于沉重。

就像是我母亲一定不会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对我喜欢吃的菜动筷子,也不会对我太太喜欢吃的菜动筷子一样。就算是我们夹给她,也一定会被拒绝,她一定会说不喜欢吃。

分明就有满满一碟菜,就算是吃干净了,也可以再做一顿。但是她一定会在物质并不短缺的情况下把子女最喜欢的省下来留着。

这种爱就非常沉重,非常无奈,即使没任何条件,也让人很不轻松。

父母需要对子女做的事情非常纯粹,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离开了父母,自己是否能独立生活下去,能否过好这一辈子。

不提什么大富大贵,做人上人,只要能快乐地靠自己过上小康生活,心理没有残缺,人格能独立,能积极面对生活,不至于每次遇到阻碍的时候都抱怨原生家庭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教育。

这就是父母最好的教育,对子女最大的礼物,也是最好的交代。

不至于等父母撒手西去之后,子女失去了依靠,失去了过好自己生活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日子只能浑浑噩噩等死。

这是最惨的。

有读者问我,我原生家庭很糟糕,我18岁就一个人出来了,全都是依靠的自己,我认为父母做得很糟糕。

恰恰相反,这位读者的父母在其他方面可能做得不怎么好,但是在一个方面做得还不错,不管是歪打正着还是刻意为之。

这位读者的父母能让子女在18岁之后一个人外出闯荡,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好好的生存了下来,过得也还说得过去,这就不错了。

至于自己是否找到了对象,买上了房子,生了孩子,那就与他们无关了。

成年人的事情,都归自己负责。

最可悲的是,父母把一切都给了子女,唯独没有把独立的能力留给子女,父母一走,子女就慌了神。

有件事让我感慨很深,一位刚刚去世的老太太留下了两个儿子,原本有三个儿子,有一位早夭了。

母子四人都属于《阿甘正传》里面阿甘那种智商水平,也就是说生活足以自理,但是没有多聪明。

家里老头早就见撒旦去了,三个儿子全都是单身,一直都跟在母亲身边,从未离开过。

如今剩下的两个儿子已经五十多岁了,在老太太去世之后,茫然不知所措,家里只有一个能住人的房子,没有其他钱财,唯一的钱财已经用在了他们母亲的葬礼上。

兄弟俩剩下的日子只有一件事需要做,绝望地等死,眼睁睁地看着自家断子绝孙。

兄弟俩四肢健全,早些年如果去做体力活,或者学着刮腻子之类的活,怎么说也能照顾自己,如果能勤快一点,攒下点钱给自己找个伴也没有那么困难,不至于让人生如此绝望。

我曾祖母对我祖父的教育也很糟糕,但是对我伯祖父的教育就极好。

她完全支持伯祖父外出读书和闯荡,所以伯祖父是整个大家族第一代大学生,而我祖父是曾祖母留在身边的伴娘崽。伴娘崽就是字面意思,留在娘身边陪着的儿子。

曾祖母很长寿,活到了95岁,曾祖母走后,祖父没多久就茫然跟着一起走了,拢共也就活了65岁。

我对他的印象是一辈子都像是个没长大的小孩,对子女的教育一塌糊涂,或者说完全没有教过什么东西,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教什么,于是连带着我父亲都是曾祖母带大的。

所以祖父这辈子的依赖和信仰就是自己的母亲,离了母亲之后,剩下的就是等死,死了之后,埋在母亲旁边,永久做了伴娘崽,埋在了祖宅前面的菜地里。

而伯祖父,葬在市里的墓地,从出去读书后到离世,他从未依赖过任何人。

0 阅读:8

浮游千里

简介:每个人都有活得明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