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橘罐头呐
编辑 | 青橘罐头呐
前言
从进入3月分开始,围绕在李嘉诚身上的话题是不断, 尤其是在其拟将出售43个港口给美国公司的时候,更是在全网掀起了一阵浪潮。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李嘉诚首富曾经的言论被扒出来,竟然声称自己从未享受过任何特权。
言语之间似乎在诉说着“委屈”,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港口易主,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大变革
在全球贸易的棋局上,一场牵动各方神经的大戏正在上演。
李嘉诚这位曾经的亚洲首富,3月初宣布将旗下43个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举足轻重的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商界和政界引发了强烈反响。
说实在的,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就感觉到了不简单,毕竟港口可不是普通的买卖,它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战略安全。
而如果这笔交易达成了将,预计将为长和带来超过190亿美元的现金收入。
自然李嘉诚手中的这些港口遍布亚欧美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巴拿马运河,这个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咽喉要道,每年承载着全球约5%的贸易货运量。
再加上如今全球贸易的背景之下,港口就可以说是全球贸易的枢纽。
它们就像是巨大的物流中转站,货物在这里装卸、储存、中转,支撑着全球供应链的运转。
特别是像巴拿马运河这样的关键节点,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李嘉诚这次出手的港口资产,可以说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航运。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到李嘉诚的商业智慧。
这位商界传奇人物,从卖塑料花起家,一步步打造出横跨地产、零售、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的商业帝国。
而他的投资眼光可以说向来被视为市场风向标。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的成功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生动例证。
1928年出生的李嘉诚,虽然童年时期经历了战乱,但仍然获得了基础教育的机会。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39年,11岁的他随家人来到了香港,开始了他的奋斗之路。
可以说李嘉诚的崛起与香港的经济腾飞紧密相连,20世纪50年代末,他开始涉足地产业,这一决策为他日后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在1976年至1980年间,香港地产业进入黄金时期。
而李嘉诚凭借早年低价购入的大量地皮,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巨额利润,从而确立了他在商界的领先地位。
然而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并不局限于香港,当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内地蕴含的巨大商机。
他也是最早将业务拓展到内地的香港企业家之一,将长和系旗下的多个业务引入内地,使内地成为了长和系除香港之外最重要的投资地区。
可以说这一战略决策为长和系带来了可观的商业回报,同时也为内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某种意义上,李嘉诚的成功故事映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但实际上,香港的一部分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而李嘉诚正是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自然李嘉诚的经历也体现了香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角色。
香港宛如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为内地改革开放贡献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与资源。
香港企业家如李嘉诚者,对香港的繁荣贡献斐然,于内地经济发展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李嘉诚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更是历史机遇与个人能力完美结合的产物。
但李嘉诚在香港起家,商业遍及大陆和全球,曾经说过这样的一番言论。
无特权神话,李嘉诚的商业板块
李嘉诚的港口大甩卖还在发酵,这位商界大佬过去的言论却被网友们扒了出来,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
他曾经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过去和现在的政府,从来没有给我一丝一毫特殊的权利。”
说实话当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很多网友就觉得有点儿难以置信。
要知道李嘉诚可不是普通人,能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打下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说没有一点儿特殊待遇,恐怕连路人都不会相信。
先来回顾一下李嘉诚的这番言论,当时他是在回应公众对其商业行为的质疑。
他强调自己白手起家,靠的是勤奋和智慧,而不是什么“特殊的权利”,这番话的背后,是李嘉诚试图塑造一个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形象。
但是现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它可以是明面上的优待,比如减税、低价拿地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但更多时候,特权是隐形的,是一种无形的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
再看看李嘉诚的发家史,从塑料花生意起家,到后来涉足房地产、零售、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李嘉诚的商业版图可谓是遍布全球。
特别是在港口领域,他几乎成了一个传奇。
不可否认的李嘉诚在商业上的眼光确实是非常的毒辣,拥有超前的投资眼光和头脑。
但这次把港口卖给美国公司,也引发了人们对李嘉诚的质疑。
有人说他不爱国,有人说他只顾自己的利益,但是站在李嘉诚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决策。
毕竟“商人逐利”,可问题是当涉及到如此重要的战略资产时,单纯的商业考量是否足够?
想想看一个企业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调配资产,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权“。
新民晚报2025-03-18——李兆基、李嘉诚,怎样的家与国
观察者网2025-03-21——江宇舟:李嘉诚“卖港”,从来就不是“在商言商”
南方日报2025-03-19————一口气卖掉43个港口,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