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宦官横行,天下仁人志士选择归隐,长此以往,东汉王朝的命运真的是难以想象。
即便一再退让,宦官集团仍然没有放过那些夹着尾巴做官的人,只要你交不起“保护费”,等待你的要么是一刀,要么是一铐。
在这样的局势下,终于有人忍不住了,要对宦官集团开炮了。
一群耿直的官员、太学生、士人,结成了一条反宦官集团统一战线,这群人被宦官集团称为“党人”,并以结党营私的罪名不断被宦官集团功绩,党人与宦官集团的第一次正面较量终于爆发了。

公元165年2月初,太尉杨秉上书,以残暴、贪婪的罪名弹劾中常侍侯览的哥哥益州刺史侯参。
汉桓帝刘志征召侯参回京审核。
侯览对此并不在意,还叫人去给侯参送信,告诉他不要怕,只要到了京城,没人能动得了他。
然而,还没等侯览的送信人把信送到侯参手中,刚刚启程的侯参就因为害怕而自杀了。
汉桓帝刘志得到消息后,派人前往接侯参的尸身入京安葬。
侯参的尸身与其赴京的车马先到达长安,准备换乘入洛阳。
为什么呢?
因为侯参的车驾多达300余辆,其中都是给其弟弟侯览送来的金银珠宝,这些当然不能到洛阳,不能被皇帝知道。

可是,京兆尹袁逢恰好在长安,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并告知了太尉杨秉。
杨秉立刻再上书一封,将这件事汇报给汉桓帝刘志,请求以此罢免侯览。
人证物证确凿,汉桓帝刘志也保不住侯览了。
于是,侯览被免官,勒令还乡。
这是党人对宦官集团的第一次胜利。
有了第一次胜利,党人步步紧逼。
公元165年2月底,司隶校尉韩縯弹劾小黄门、上蔡侯左悺及其兄长左称贪赃聚财、放纵宾客、侵扰百姓。
有了侯览的例子在前,左悺以为汉桓帝刘志不再庇护宦官了,于是和兄长左称一起自杀了。
党人二次大捷。
公元165年3月初,司隶校尉韩縯再接再厉,弹劾中常侍、东武阳侯具瑗及其兄长沛国相具恭贪赃枉法。
汉桓帝刘志如前例征召具恭回京审核。
具恭还未到京,具瑗就因畏惧,主动认罪,上交东武阳侯印绶。
既然如此,汉桓帝刘志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具瑗被贬为都乡侯,具恭一到京就被下狱了。
党人三次大捷。
公元165年3月底,河南尹李膺上书弹劾北海太守羊元群贪赃枉法、声名狼藉。
同时,廷尉冯绲弹劾“五侯”中已死的宦官单超的弟弟、山阳太守单迁贪赃枉法、盘剥百姓,请求判其死罪。
同时,大司农刘祐弹劾中常侍苏康、管霸强占良田。
党人对宦官集团的攻势可谓一波接一波,宦官集团再不还手,就要被消灭殆尽了。
五侯中剩下的徐璜、唐衡不信汉桓帝刘志已经忘记当年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才能顺利铲除大将军梁冀的恩情,于是亲自找汉桓帝刘志求情,并反诬李膺、冯绲和刘祐。
汉桓帝刘志果然没有忘记当年恩情,不加调查就把李膺、冯绲和刘祐下狱了。

太尉陈蕃赶紧上书汉桓帝刘志,为三人辩护请命,但是汉桓帝刘志根本不予理睬。
公元165年4月,司隶校尉应奉上书汉桓帝刘志,说李膺、冯绲、刘祐三人都是有用之材,都曾为汉王朝立下功勋,就这样杀死或者囚死太可惜了,天下士人也会因此更加不愿意为国效力,请求汉桓帝刘志赦免三人,给天下士人做个表率,三人也可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汉桓帝刘志很认可应奉的说法,于是将三人赦免出狱了。
此一役,党人与宦官集团的一边倒的形势发生了很大扭转。
公元165年5月,党人的杰出代表太尉杨秉病逝,享年74岁,党人再遭重创。
那么,这场党人与宦官集团的正面交锋将走向何方向呢?哪一方又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我们下集接着说。
东汉灭亡倒计时——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