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39年皇子,4年臣弟,康熙最聪明的儿子,在雍正朝只活了4年

心随风飘荡 2025-02-26 10:21:54

开头小故事:清朝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八阿哥胤禩因为在选新太子的事情上太出头,被康熙帝下令处罚。九阿哥胤禟知道后,居然揣着一瓶毒药,想要和胤禩一起死。胤禟这样做,让他老爹康熙帝非常吃惊。康熙帝一生气,就给了胤禟两记耳光,还大骂他这种行为就像梁山好汉那套义气,根本不像个臣子该干的。胤禟心里不服,他和十四阿哥胤禵一起为胤禩喊冤,这一下把康熙帝惹得更火了,拔出刀来就要砍。幸好五阿哥胤祺死死抱住康熙帝的腿,不然那时候御阶上可就得见血了。

在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里,九阿哥胤禟常被塑造成“坏人”。但其实,在清朝历史上,胤禟不仅特别聪明,还特别重感情。只可惜,他选错了边站,最后落得个悲惨下场,真是让人叹息不已。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康熙皇帝的第九个孩子胤禟的故事,想通过他的经历,带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清朝历史。【一、宜妃入清宫,胤禟尤获宠】爱新觉罗胤禟,是康熙皇帝的第九个孩子。在《清圣祖实录》的第一百十一卷里有这样的记录:(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丙寅这天,九皇子允禟出生了,他的妈妈是宜妃郭络罗氏。胤禟的妈妈是赫赫有名的宜妃,名叫郭络罗氏。在康熙皇帝的众多妃子中,宜妃的地位挺特别的。

宜妃郭络罗氏来自镶黄旗,她爸爸是镶黄旗盛京的一个头头。康熙十六年,郭络罗氏作为秀女进了宫,因为长得漂亮,性格又好,就被康熙帝看中了。康熙帝特别喜欢宜妃,她进宫才四个月,就成了宜嫔。到了康熙二十年,宜嫔又升为了宜妃。那时候,宫里有个“四妃”的说法,就是惠妃、荣妃、德妃和宜妃,宜妃是这四个里面年纪最小、进宫最晚的,但也是最受宠的。《永宪录》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这事儿。宜妃生了皇上的第五个和第九个儿子,特别受皇上宠爱。宜妃有两个儿子,老大是五阿哥胤祺,老二是九阿哥胤禟。不过,胤祺出生时,宜妃还只是宜嫔,根据清宫规矩,嫔妃级别低是不能养自己的孩子的。所以,胤祺就被送到了皇贵妃佟佳氏那儿,也就是孝懿仁皇后。但那时候,佟佳氏已经养着四阿哥胤禛了,康熙帝怕她太累,后来又决定让孝惠章太后,也就是康熙帝的亲妈来养胤祺。

换了两次主人后,胤祺和宜妃没那么亲近,反倒是跟祖母最亲。胤禟是在康熙二十二年的八月二十七日来到这个世界的,他比八哥胤禩小了两个年头,却又比十弟胤?早了41天出生。那时候,郭络罗氏已经被皇上册封为宜妃,能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这让她母爱泛滥,几乎把所有的宠爱都倾注在了胤禟身上。胤禟小时候和胤禩、胤?他们一块儿在上书房念书。这家伙脑瓜子灵,很多儒家的老书,他看一遍就能记住,还特别会学。康熙爷对胤禟也很上心,特地找了北宋大词人秦观的后代秦道然来给他当老师,还安排了个葡萄牙的传教士穆景远,教他数学和拉丁文。胤禟在语言和数学上特别有出息。那么小个人儿,就已经会说汉、满、蒙、俄、拉丁五种话了,算起数来也是所有皇子中最厉害的,简直就是皇子里的“小神童”。

那时候,在好多皇子里面,除了已经是太子的胤礽,就数十阿哥胤?出身最高贵了。胤?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唯一的儿子。不过,胤?天生有点笨,胤禟和他一起学习时,两个人真是一个聪明一个笨。宜妃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高兴的,因为她把之前对五阿哥胤祺缺少的那份母爱,全都给了胤禟。康熙帝有时会想,胤禟这么聪明,以后肯定是朝廷的好帮手。所以,在胤禟小的时候,康熙帝就特别疼爱他,照顾他。胤禟9岁那年,耳朵上长了个大脓包,烧得迷迷糊糊,太医们都没办法。康熙帝心急如焚,破例让西洋来的传教士进宫,给胤禟做了手术,胤禟这才好了起来。

胤禟10岁那年,康熙皇帝带着他一起去草原打猎。这是他头一回参加围猎,结果他用小箭射倒了一只小虎崽和两只小鹿。康熙皇帝特别高兴,在满朝文武面前直夸胤禟既会文又会武。这让其他的皇子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在封建时候,胤禟一落地就过上了吃喝不愁的好日子,真是够幸运的。他又特别聪明,这是第二件幸运事。再加上爹娘都很疼爱他,这就算是第三件幸运事了。这么说吧,胤禟小时候的日子,过得既开心又美满。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讲过:小时候的经历对人的影响特别大,很多人长大后的脾气和想法,其实都是在重复他们小时候的样子。

胤禟从小就一帆风顺,没咋碰过钉子,这让他年轻时有俩明显的特点:一个是自大还看不起小事,另一个就是天真不懂隐藏锋芒。下面的事儿就能证明这两点。【二、孝母且宠妻,重义护手足】胤禟小时候又乖又孝顺,宜妃很疼爱他,他也懂得回报。每次出宫,只要看到好玩或者少见的东西,他都会拿回来给母亲看看。康熙三十七年的时候,胤禟15岁了,他开始一个人住在外面,有了自己的府邸。他的府邸就在铁狮子胡同的东边入口,和八阿哥胤禩的府邸挨得很近。那年,康熙还给他订了亲,娶的是满洲正红旗都统董鄂·彭春的姑娘,名叫董鄂氏。

董鄂·彭春是康熙时期的一位大将军,他继承了一等公爵的爵位,他的老祖宗是清朝建立时的五大功臣里的董鄂·何和礼。这么说吧,胤禟的老婆出身很高贵,来自一等公爵的家庭,是个武将世家的小姐。这也说明了康熙皇帝对胤禟是多么看重。结婚后,胤禟和媳妇感情特别好,两人常一块儿进宫给老人们请安。宜妃对这个儿媳特别满意,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董鄂氏嫁过来一年肚子还没动静。宜妃因为特别疼爱胤禟,就更盼着胤禟能早点有孩子,所以她打算给胤禟找个小妾,但胤禟开始没答应。一直到董鄂氏三年都没怀孕,胤禟扛不住家里的压力,这才同意娶了侧福晋进门。董鄂氏嫁过来7年后,好不容易生了个女儿,可身体却因此落下了毛病,之后再也没能怀上孩子。但胤禟对她特别好。第二年,胤禟的妾刘氏生了个儿子叫弘晸,胤禟干脆就让董鄂氏来养这个儿子。董鄂氏把弘晸当亲生的对待,后来胤禟被封为贝勒,弘晸也成了他指定的继承人,这都是以后的事儿了。

从这事儿能看出,胤禟对老婆董鄂氏是真的挺上心的,尽管董鄂氏没生下孩子,但在胤禟家里,还是没人能动摇她的位置。《左传·桓公十八年》里讲:女子出嫁了,男子成家了,就别互相轻慢了。就是说,男人成了家,得疼爱自己的老婆。看看历史上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他们大多数都很尊重自己的老婆。毕竟,那些不顾及身边人心情的人,通常也不会懂得尊重大多数人的好处,结果就失了“民心”。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给胤禟加个什么“了不起”的名头,只是想根据实际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毕竟,后面他在政治斗争里的表现,都会和这些性格有关。

康熙皇帝到了中晚期,那些皇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团体。这些年轻力壮的皇子不再满足于当前的地位,心里开始琢磨着怎么往上爬。太子胤礽呢,被这一群“饿狼”盯着,慢慢就慌了神。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好多皇子抢皇位的事儿。这场皇位争夺战,一开始哪边势力大还真看不出来,至少在太子胤礽头一回被废掉前都是这样。胤禟从小就跟胤禩、胤?玩在一起,关系铁得很。不过,胤禟并不是一开始就站边胤禩,跟太子过不去。《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里头就有个很清楚的例子。康熙四十七年时,太子胤礽头一回被废掉。回到京城,康熙就让大阿哥胤褆、四阿哥胤禛还有九阿哥胤禟三个人看着胤礽。那时候,好多大臣都站出来给太子说好话。康熙帝被这些大臣烦得不行,就下了命令,说谁要是再敢替胤礽求情,就狠狠地惩罚他,这才让那些大臣闭了嘴。

这时候,被关在牢里的太子胤礽大喊冤枉,说他根本没想害自己的老爹,都是被人给冤枉了。他希望胤褆、胤禛和胤禟三个人能帮他向康熙皇帝说说这事儿。胤褆因为是主要想整倒太子的人,他当然不愿意帮胤礽,就说“父亲的命令咱可不敢不听”,拒绝了胤礽。胤禛这时候心里也没个准儿,只有胤禟最积极,他问胤禛:“四哥,这事儿太大了,咱得帮二哥一把,上奏皇上吧!”胤禛一看胤禟要上奏,连忙跟着说:“就是豁出命去,也得试一试啊!”接着,胤禛和胤禟一起向康熙禀报了胤礽说的话。康熙称赞胤禛“心胸宽广”,这让胤禛在康熙心里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这件事告诉我们,胤禟虽然和胤禩关系好,但他没去踩胤礽一脚。至少,胤禟对胤礽还是讲了点兄弟情分的。【三、助八哥夺嫡,引康熙拔刀】要是胤禟一开始没对胤礽下手,那他究竟啥时候开始站队胤禩的呢?这事儿得从后面的“选新太子”那会儿讲起。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拿掉后,朝廷乱成了一锅粥。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站出来为胤礽说话,结果却被康熙一顿臭骂。看到康熙好像真的不打算要胤礽了,大臣们就开始劝康熙再选个太子。《清史稿·卷二百二十》里头就是这么写的。没过多久,皇上让众大臣在皇子们里面挑选一个能当太子的人。康熙皇帝于是下令,让大臣们一起推荐新的太子人选。

这时候,胤褆和胤禩他们觉得时机成熟了,特别是胤禩,他平时爱交朋友,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还有十四阿哥胤禵关系铁得很,胤禩琢磨着联合大家一块拼一拼未来。《清史稿》上也有这么写。太子允礽被废掉后,允禩想取代他的位置。其他皇子像允禟、允?、允禵,还有一些大臣比如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都站在了允禩这一边。胤禩的这个“拉票小分队”真是厉害,不光得到了三位皇子的全力支持,还拉来了钮祜禄家的阿灵阿、纳兰家的揆叙,以及翰林学士王鸿绪等一众人马。我来聊聊胤禟这事儿。之前我提到过,胤禟挺看重和胤礽的兄弟情,但现在咋又站队胤禩了呢?其实这并不冲突——是因为康熙先把胤礽给废了,还让大家推选“新太子”,胤禟这才转而支持胤禩的。

说白了,胤禟并没有两边讨好,也没有不讲信用,他是按照皇帝的命令去推荐皇储的。就因为这“奉旨行事”,才有了文章开头说的“带着毒药要和胤禩一起面对生死”的事情。说起来康熙皇帝要选新太子,八阿哥胤禩突然冒了出来,这让康熙大吃一惊。就在这时,大阿哥胤褆又惹了事端,根据《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的记录:关起允礽的时候,允禔上奏说,允礽做的事太龌龊,大家对他都很失望。有个看相的叫张明德,他以前给允禩看过相,说允禩以后肯定大富大贵。现在允禔想杀掉允礽,还说不用皇上亲自动手。听到这话,我真是吓了一跳。我琢磨着,允禔这人又凶狠又愚蠢,根本不懂大道理。如果他真的和允禩勾结起来,把允礽给害了,那可怎么办。胤礽被关起来的时候,大阿哥胤褆就数落起胤礽的过错,吵着要康熙帝杀了他。还说别让“皇阿玛”动手,他自己来干这事。康熙帝一听火冒三丈,骂胤褆没一点兄弟情分,对他失望透顶。

胤褆发现自己走错路了,就改去帮胤禩。这是因为胤禩小时候是由胤褆的亲妈惠妃抚养长大的。为了给胤禩多加点分量,胤褆还说起以前有个叫张明德的道士给胤禩看过相,说胤禩将来会非常富贵。老实说,大阿哥胤褆真是老出馊主意,他这么一说,不但没帮上胤禩的忙,反倒把胤禩给拖下水了。康熙帝听完胤褆的讲述后,觉得胤禩早就和胤褆串通好了,他俩一个明里争,一个暗里斗,一起想要当太子,还可能想害已经被废的太子胤礽。所以,他就下令把胤禩抓起来治罪。胤禩就这样被绑住了。

胤禩本以为事情稳操胜券,没想到被大阿哥给搅和了,没法反驳。这时候,胤禟、胤禵他们心里不服,胤禟说:当初推选太子可是康熙皇帝的意思,他们力挺的胤禩票数最高,现在康熙却要惩罚胤禩,这不是太冤枉胤禩了吗。所以,胤禟揣着一瓶毒药,跟胤禵一块儿去见康熙帝,想给八哥讨个说法,准备和胤禩同生共死。康熙帝一听胤禟这离谱的行为,气得甩了他两耳光,骂他太讲义气,跟梁山伯似的。胤禟不甘心,跟康熙帝争辩起来,《清史稿》里有记载这事儿。允禟和允禵想帮允禩求情,皇上生气了,拔出佩刀;允祺赶紧跪下抱住皇上劝阻,皇上怒气消了些,但还是告诉所有皇子和议政大臣,不要宽恕允禩的罪过。康熙被胤禟和胤禵惹毛了,气得拔出刀来要砍他们。这时,五阿哥胤祺,作为胤禟的亲兄长,生怕弟弟吃亏,连忙跪下抱住康熙的腿求情。康熙这才慢慢把火气压了下去。后来,康熙想了想,觉得胤禟、胤禵他们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就下令放了胤禩,但并没承认胤禩是清白的。

这件事让人明白,胤禟真是个很讲“情义”的人。他为了自己认定的那个“理”,连命都不要了,跟皇上老爸对着干。这种事,要是说好话,那就是“重情重义”,但要换个角度看,就是不懂政治上的隐藏,不擅长保全自己。反正,四阿哥胤禛肯定不会干这种事。【四、九弟颇单纯,四哥真复仇】康熙四十八年时,皇子们之间的争斗越来越厉害,为了稳住朝廷大局,康熙在心里挣扎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再次让胤礽当太子。同时,他还给好多王爷封了爵位。这在《清史稿·圣祖本纪》里都有记载。四十八年戊午这天,皇帝把皇三子胤祉封为诚亲王,皇四子胤禛封为雍亲王,皇五子胤祺封为恒亲王,皇七子胤祐封为淳郡王,皇十子胤?封为敦郡王,还有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和皇十四子胤禵,他们都被封为了贝勒。要知道,这回康熙的皇子们里,大哥胤褆被关了起来,二哥胤礽又被立为了太子,老八胤禩因为之前支持别人当太子而失宠了,老十三胤祥就像是突然“蒸发”了一样(历史书上没提),剩下的几位哥哥(除了早逝的老六)差不多都得到了封赏。

胤禟的封号有点让人犯迷糊,在《清史稿》里,他被叫做贝勒,但《清圣祖实录》里头,他又只是贝子。不过呢,不管是贝勒也好,贝子也罢,跟十阿哥胤?的郡王比起来,他俩都还是低了一头。我觉得,胤禟的爵位比他弟弟胤?低,一是因为胤?的妈妈是皇贵妃,地位高;二是因为胤禟在处理八阿哥那件事情上,让康熙有点不太满意。康熙五十年时,八阿哥胤禩的亲妈良妃卫氏去世了。但因为良妃只是个侧室,所以别的皇子不用为她守孝。胤禟和胤?很讲义气,每天都给胤禩送吃的,还叫上朝廷里的大臣们一起去悼念良妃。他俩还想拉着胤禛一起去陪胤禩守灵,不过胤禛没去,给拒绝了。

这么说吧,胤禩虽然失势了,可胤禟还是没和他拉开距离。另外,胤禟觉得四哥胤禛跟他挺合得来,他还想把胤禛带到胤禩那边去。因此我说,胤禟小时候过得太顺了,到了中年就不太会看人,显得有点“天真”。我有时候琢磨,要是胤禟出生在一个平常读书人家里,他说不定就是家里最活跃、最直性子的那个哥们儿。康熙五十一年时,太子胤礽又被废了一次,这是第二次了,康熙之后也没再明确说谁是下一任继承人。这下子,争夺皇位的事儿变得更激烈了。就在这时,四阿哥胤禛也终于不再藏着掖着,露出了他想当皇帝的心思。胤禟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四哥和自己并不是同路人。

康熙五十七年那时候,皇上让十四阿哥胤禵去当了大将军,带兵跑到西宁去了。同时,胤?也被皇上派去管正黄旗,就是满洲、蒙古、汉军那三个旗。胤禟一看,觉得他们的好时机到了,就开始变得特别张扬。胤禵过生日那天,胤禟大方地送了他2万两银子和一堆金银财宝。胤禵也给胤禟回了信,说要是皇上身体有啥不对劲,一定要早点跟他说。那时候,“八爷党”势力很强大,想抢皇位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对胤禛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清史稿》里有记载这件事情。允?和允禟都站在允禩那边,这让世宗很不喜欢。从那时候起,雍正皇帝就开始讨厌胤禟了。这也说明,胤禟有时候就是沉不住气。

康熙六十一年的十一月,做了61年皇帝的康熙爷玄烨,在畅春园里去世了。根据《清圣祖实录·卷三百》的记载,康熙快不行的时候,把皇位传给了四儿子胤禛,当时胤禟、胤禩、胤?这些人都在床边看着。他们一直盯着皇位很久了,结果却让胤禛给拿了去,胤禟心里头肯定特别不服气。后来,胤禛当上皇帝,年号改为雍正。因为避讳,胤禟他们就把名字里的“胤”字改成了“允”。雍正当上皇帝后,为了拆开允禩那一伙人的势力,他一边对允禩示好,还封他为廉亲王,另一边就开始一个个地对付允禟他们。从雍正坐上龙椅那天起,允禟的苦日子就算开始了。

康熙皇帝去世时,允禟的母亲宜妃正生着重病,她心里悲痛到了极点,连路都走不动,只能坐着轿子去康熙的灵堂。抬轿子的太监还加快了脚步,一不小心就走在了雍正皇帝的母亲德妃(马上就要当太后了)前面。雍正看到这一幕,非常生气地指责宜妃说:“这也太不懂规矩了……完全不顾及皇家体面。”宜妃是雍正帝的尊长,在康熙年间和德妃齐名了几十年,这回竟在大家面前被雍正帝训了一顿,真是颜面扫地。雍正帝还发了好大的火,说要杀掉给宜妃抬轿的那些太监,这摆明了是想让宜妃下不来台。其实,雍正帝和宜妃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怨,他这么做,摆明了就是冲着宜妃的儿子允禟去的。允禟心里明白,从这时候起,他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五、新帝下狠手,贝勒遭厄运】雍正元年一月,雍正皇帝找了个老规矩当借口,说“要派王公去军队里”,就把允禟打发到了西宁的军队。那时候,原本在西北带兵的允禵已经被雍正叫了回来,关在了皇陵。西北的军队现在是雍正的心腹年羹尧在管。允禟呢,他说自己老妈病了,想拖着不去。雍正一听火了,直接派人“押着”允禟去了西北。允禟去了西北后,老跟允?和允禩写信联系。没多久,年羹尧就跟雍正帝报告,说允禟放任手下欺负老百姓,雍正帝就让人限制了允禟的行动。又过了俩月,允禟又因为“没去迎接钦差大臣”这事儿,被剥夺了贝勒的爵位。被雍正帝一再刁难,允禟心里憋了一肚子火,没地方说去。

那个冬天,十阿哥允?跑到张家口办公事时,竟对着天地大喊“雍正成了新皇帝”,疯疯癫癫的。这事被雍正帝派在允?身边的人给揭发了,允?就成了允禵之后第二个被关起来的人。第二年,雍正帝抄了允?的家,还在允禟写给允?的信里发现了“咱们已经没法抢皇位了”之类的话。根据《清史稿》的记录就是这样。允禟给允?写信说“好时机已经过去了”,这话真是吓人一跳。雍正帝看了这封信,气得不行。他立刻下令把允禟关起来,还让人把允禟在京城的家人,包括他的妻子董鄂氏和儿子弘晸,全都给抓了起来。

在允禟家里,搜到了他给儿子写的信件,这事《清史稿》里头也有记。允禟写了封私信,被人发现并上报。皇上看到信上的字迹像西洋文字,就派人拿着信去问允禟的儿子弘晸。弘晸说这字是允禟自己造出来的……允禟给他的儿子写信时,用了自己改过的拉丁文,别人根本看不懂。雍正没办法,只好去问弘晸,弘晸却说自己也不认识。雍正心里明白弘晸是在撒谎,这让他对允禟一家更加恼火。这儿得说个小故事,允禟年轻的时候,特别看重情义,还喜欢帮助别人,他救了好多江湖上的人,所以大家都非常感激他。后来,允禟被雍正帝关在了西宁。山西有个姓令狐的江湖人,他年轻时得到过允禟的帮助。听说允禟有难,他就假装成商人跑到西北,想从军营里把允禟救出来。虽然这位“令狐大侠”没能成功,但他的行动却让允禟更快地离开了人世。

那件事情过后,雍正皇帝就命令用铁链把允禟绑起来,从西宁一路押送到河北保定,让直隶总督李绂去监管。等允禟好不容易到了保定,时间已经是雍正四年的五月了,这一路受了不少苦,他的身体早已经被病痛折磨得不行了。允禟在去保定的途中,雍正皇帝下令剥夺了他的皇室身份,还给他改了名叫“塞思黑”。与此同时,八阿哥胤禩也被雍正皇帝治罪关进监狱,名字也被改成了“阿其那”。雍正帝信任的手下直隶总督李绂,遵照雍正帝的意思,把允禟关进了一间密不透风的小黑屋。大夏天里,允禟身上被三条大铁链绑着,热得要命,连口水都喝不上。热得他晕过去好几次,每次都是李绂拿冷水把他泼醒。允禟在保定被关了三个月后,因病去世,享年43岁。没过13天,允禩也在京城去世了。

允禟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弘晸被雍正和乾隆联手关了整整53年。等弘晸好不容易被放出来,都已经73岁了。他老态龙钟,大半辈子就这么毁了,跟明朝那个“建庶人”的遭遇真是太像了!博史君觉得,康熙帝的众多儿子里,允禟算是最聪明的一个。但可惜啊,他因为年轻时就取得了不少成就,所以有点天真,想事情也太简单。而且,他的四哥雍正帝是个心胸狭窄、爱记仇的皇帝,这样一来,允禟的下场肯定不会好。我觉得,说起清朝历史,雍正皇帝真的是个挺棒的皇帝。不过,他对允禩、允禟这些人,实在是有点太狠心了。

《诗经》里头的《小雅·角弓》这一篇说: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要是对兄弟好,那大家都过得宽裕。要是对兄弟不好,彼此间就会有隔阂。就是说,亲兄弟之间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宽裕又开心;而那些不和的兄弟,只会彼此伤害。本是亲兄弟,何必互相伤害。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想给允禟辩解,只是感叹那些封建皇家里,兄弟姐妹间为何如此残忍相待。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