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率领688团挺进山东,遭到8000日军的包围,通过一天的激战最终突出重围,歼灭敌人1300人,自己伤亡300人,对此国民政府、八路军总部都持肯定的意见。但是代理师长陈光遭到的批评,不久的1941年失去军事指挥权,负责财委会工作。
陈光
从战果上看,无论如何在讲,都是一场胜仗,特别是突围队伍中机关非战斗人员很多,第115师等部队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这是一个比较合算的效果。这一仗结束后,山东出现了参加八路军的热潮。但是代理师长陈光却遭到了严重的批评,有的下属说,如果罗政委在,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陈光一度情绪十分低落,师政委罗荣桓维护团结,对下级讲毕竟也是一场胜利,消灭了大佐以下1300人,损失的骡马、丢失的大炮是可以再夺取的,在罗荣桓的支持下,陈光没有走出阴影,反而在军事生涯走下坡路,即使后面在梁山指挥打了胜仗,陈光还是背着陆房突围的历史包袱。我是带着疑问去了解这段历史的。
陆房突围战
陈光,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将领。1928年4月,他参加了湘南起义,然后跟着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曾经在一次战斗中奋不顾身救过林彪的命。在二、三次反“围剿”中,是红四军十师的参谋长,
长征路上是红二师长。抗日战争早期,林彪负伤后,代理林彪的职务,与政委罗荣桓搭档。陈光是一员战将,这是有历史定论的。
一是陈光没有忽视情报工作?敌人8000多人,有坦克、汽车,扬起的灰尘在几里外也能看到,这是北方的地理特点,干旱灰尘大,只要保持高度警惕,肯定会预先发现敌人的踪迹。115师是被敌人突然包围,事先敌人并不知道八路军的行踪,证明敌人突然发现了八路军的队伍是师部,就是他们要找的队伍。有没有可能下面上报了敌情,陈光没有重视,那是不可能的,按照当时的军事民主,如果是陈光忽略了情报,那是要被批判,要承担责任的,所有当事人回忆录并没有这一点。陈光只是承担了突然被包围的领导责任,我军的传统是首先会打圈,其次是要会打仗,机动中找到战机,陆房突围没有问题,打圈失败,使部队陷入被动下级不满意,有批评意见是陈光陷入被动,失去下级对上级的信任。更主要是罗荣桓是打圈的高手,他的翻边战术不是一时形成的,是长期积累集体研究出来的,陈光在这方面一时没有研究,而下级已经进入情况了,所以下级抱怨要是罗政委在,不会陷入这么被动。
二是陈光被认为指挥不沉着。陈光听取悉当地情况的段君毅建议,向西南东平方向突围,除了敌情不严重,还有东汶支队接应,5月11日晨,115师686团的先头部队2营和日军114师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日军火力凶猛,炮声一响,机关大队骡马受惊乱成一团,场面无法收拾。作为代师长的陈光竟然昏迷过去,时间长达半小时,可能是情绪激动,这证明压力大。
三是陈光被认为指挥不果敢。在西南方向出现敌情后,陈光果断指挥部队北上陆房一带,敌人发现了我军的位置,四面八方的合围而来,陈光指挥部队白天抵抗,晚上又从西南方向突围,并且没有什么损失,他的果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有敌情就撤退,被认为是不果敢没有魄力,偏偏晚上又是从同样方向突围,下级会有异议。
四是离开指挥位置长达六个小时受到非议。当时部队处在陆房,各部队占领周围高地,陈光去下面部队督战、看看情况,为晚上找到突破口,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每一个指挥官都会这样做。问题出在陈光没有跟指挥所的人沟通,雪上加霜的是,陈光去的时间太久了,兜兜转转没有找到部队。指挥所很多事情是要人签字的,这是很令人不满的。
陈光有也有缺点,缺点是性格暴躁,不听下级建议,与下级产生了严重的隔阂,还是罗帅一言中的,说陈光的能力和性格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抗日战争形势与红军时期完全不一样,以前一个师几千人,现在一个师就是山东的方面军,对将领要求不一样了,他火爆的性格让下级产生很大的意见,比如他对杨勇骂得谁也拦不住,即使罗荣桓在场,他推行的猛冲猛打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发展,反对陈光的意见已经一边倒了,人数多事实充分,集体不满意见已经形成。
左二陈光
这对一个指挥员来说是要命,突围战指挥没有问题,陆房突围战只是一个爆发点,陈。战场是一个考场,对指挥员来说将进行残酷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