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份,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中国共产党的各地党代表聚集于此。
为了掩人耳目,党代表们伪装成游客,有的身上带着麻将,有的带着竹笛,有的带着画架。
会议休息间隙,船头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笛声,一首《渔家乐》让党代表们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此时,作为长沙代表的毛主席走到船头,他拍了拍吹笛子的济南代表,笑着说道:“王大耳朵同志,你可是多才多艺啊!”
“王大耳朵”同志擦了擦竹笛说道:“润之兄,过奖了!”毛主席与“王大耳朵”的情谊也由此结下。
然而,天妒英才,27岁的他病逝在革命道路上,但主席始终记得这位“王大耳朵”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到山东视察工作,他特地叮嘱当地工作人员,要将“王大耳朵”母亲送到中央好好养起来。
这“王大耳朵”是谁呢?为什么会让毛主席如此惦记?
想要“改天换命”的村娃子1898年,在山东一个名叫大北杏村的屯子里,一个男娃子出生了,他的父母爷奶都是地主家的佃户,家中一贫如洗不说,经常有上顿没下顿的。
王尽美
新生命的出生无异于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希望,他们给孩子取名尽美,乳名“仓囤”,寓意粮食满仓满囤,饱含着一家人对于生活的期望。
平日里,尽美跟在母亲身边,一边帮助母亲织布,一边听着母亲讲述义和团反洋教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小小的尽美心里埋下了一颗不服输,不认命的心。
没过几年,尽美7岁时,正好遇上地主王介人为自己的幼子开设启蒙私塾,尽美的母亲心知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立刻带着尽美上门求机会,7岁的尽美不仅与王介人是同族,且年龄相符,聪慧伶俐,因此被选中进入私塾做陪读。
私塾先生对这个聪慧伶俐的书童十分喜爱,得知尽美还没有自己的大名,为其取名王瑞俊。
只可惜不久后,王介之的幼子急病去世,私塾关闭,尽美也就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不过尽美并没有气馁,而是回到家中一边读书一边务农。
不久后,同是地主的谋耕堂也为自己的儿子寻找书童,尽美为王介之幼子伴读之时便传出盛名,于是自然而然成为了谋家少爷的新书童。
可是半年之后,谋家少爷春儿也暴病身亡了,谋地主十分悲痛,竟然将幼子逝去的原因都怪在尽美的身上。
“你这村娃子身上是不是有什么厄运,不,不对,是穷病!定是你这个穷病克死了我的春儿!”
尽美气急,跑回家,立誓再也不为地主家的孩子做伴读,自此,王瑞俊变回了王尽美,在家一边研学,一边务农。
到了春节时,辛苦一年的王家人勉强吃上一顿好饭,而那些地主的家里却是张灯结彩,杀猪宰羊。
这让尽美很是不忿,他捏紧了手里的书本,问道:“娘,为什么地主家这么富?”
“那是人家命好。”尽美的母亲声音因为劳累有气无力的,“咱们穷人命苦哇。”
命?什么是命?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亲国戚尚且如此,地主农民又怎能以命束缚自己呢?
尽美不服极了,不禁开口说道:“娘,我不信命,和他们换命行吗?”
尽管现在仍然年幼,尽美却已经显露出了不服输的性格,虽然不服气,但是现在的尽美却没有任何反抗命运的能力,他只能捏紧书本,用书海里畅游的快乐抵消心中的不忿。
见到小尽美这样,他的母亲十分不舍,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孩子做些什么,于是,王妈妈费尽苦心将尽美送进了附近学费最低廉的村塾,这是王家能为尽美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了。
果然,进了学堂的尽美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聪明伶俐,品学兼优,深得师长欢心,可是不久后,辛亥革命的到来让村塾被迫关门,尽美难道要再一次失去求学的机会吗?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不,备受师长喜爱的王尽美破例进入新式初等小学,并且免去了所有的学杂费用。
求学机会来来去去,王尽美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势必要学出个名堂来!就这样,王尽美在学校里用功读书,不仅学业有成,还被人称为“大学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小学中队长,在学校颇具盛名。
小学初中毕业后,学业有成的王尽美再次免除学杂费进入了高中,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王尽美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人生遇恩师,革命火苗伊始进入高中后,少年尽美遇到的第一个老师名叫王新甫,是一名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进步思想的老师,彼时国难当头,青年怎能逃避?
图片来源网络
课堂之上,王老师慷慨激昂地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武昌起义等故事,不仅如此,还会在课余时间向同学们介绍有关进步书籍。正是这些进步思想的存在,改变了王尽美以及一众同学们的人生。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王尽美开始对政治书刊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深知社会的变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命运,无论是曾经欺压他们的地主,还是农民本身,生活都会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
改命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民主主义思想与救国救民的志向,此刻在王尽美的心中生根发芽。
1918年夏初,王尽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大学校园里,王尽美的世界打开了一扇敞亮的窗户,曾经那个被人嫌弃的农村娃子,已经蜕变成为一个年轻有为的好学生了。
1919年,也就是王尽美大学入学一年后,山东省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危急存亡之秋,王尽美心中埋下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他毫不犹豫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站到了为国呼喊,为山东呼喊的一线。
品学兼优的王尽美被选为学校代表,积极联络学生建立爱国反日组织,带领同学展开集会。
在王尽美的积极行动下,5月7日晚,山东省学生联合会成立,并议定学联的目的与要求为:惩办卖国贼,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拒签《巴黎和约》,无条件收回青岛和胶济铁路;抵制日货。
联合会成立后,王尽美时常上街头演讲,他身着校服,胸前斜挂着写着“还我河山”四个大字的布条,他的演讲慷慨激昂,他挥舞的拳头掷地有声,悲愤的情绪与雄辩的口才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
其中一位就是济南省立第一中学的学生邓恩铭。
邓恩铭
之后,为了更好地举办反日救国运动,王尽美与曾经的恩师们一起编写了数首救国歌谣《救国五更》《国耻记》《高跷段》《打花棍》等。
每每回忆起,王尽美都十分高兴,他会兴致昂扬地和母校的师兄弟们介绍五四运动的经过,鼓励他们参加革命活动。
1921年,王尽美与在五四运动中认识的邓恩铭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创建了青年报纸《泺源新刊》以及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样的功绩也让王尽美与李大钊、毛主席等人有了成为至交的机会。
同年7月,王尽美作为山东党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
毛主席与名载一大史册的“王大耳朵”1921年7月,作为济南早期共产党代表,王尽美早早地赶到了上海,跟大多数前来赴会的同志们一样,以北京大学暑期旅游团的名义住在了博文女校校舍。
彼时的上海已然是个现代风光的大城市,车水马龙,灯光霓虹,都说灯红酒绿迷人眼,上海这样繁华的地方,是人都想要走走逛逛玩玩,可是王尽美偏不如此,他心中的“灯红酒绿”,是那些各地代表带来的各类书刊。
在等待一大召开的时间里,王尽美整日坐在房里,贪婪地阅读着这些书籍,只有偶尔来新代表时才会出门与人相见。
这不,长沙的代表毛润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毛主席也赶到了会场,二人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来到上海以前,与王尽美一样,这群怀有报国壮志的年轻人在各地为了国家,理想而奋斗,他们只能通过书籍、周刊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好不容易有线下交流的机会,自然是十分欢喜。
王尽美说:“润之,你的《湘江评论》真的办得很好!我最钦佩的就是你的大作《民众的大联合》,目光长远,议论痛快!”
同时,年轻的毛主席也握住王尽美的手说道:
“你的《泺源新刊》办得也很不错,文章切中时弊,让人很有启发啊!”
二人一见如故,不仅成为了革命的好同志,也成为了人生中的好朋友。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大顺利举行,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党向全体同志汇报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组建全过程,抛砖引玉,说出了自己对目前形势和任务的看法。
尽管他年纪轻轻,但确实从容不迫,充满朝气与魄力,为此深得各位革命同志的欢心,甚至由于长了一双象征着机灵的大耳朵,得到了一个可爱可亲的昵称——“王大耳朵”。
后来,在南湖红船上,为了掩人耳目,一大代表们在船上准备了乐器、麻将、牌九等玩乐。
王尽美由于擅长吹笛,带上了自己的笛子,遥遥湖面之上为各位同志演奏了《渔家乐》《步步高》等作品。
毛主席为自己获得这么一个多才多艺的友人高兴,也为了中国的将来有这样的人才而高兴,兴致高昂的他拍着王尽美的肩膀调侃:“王大耳朵同志,你这可真是多才多艺啊!”
路遇拦路虎,王大耳朵求学路中断党一大成果喜人,一直在革命事业中深耕不辍的王尽美自然是高兴坏了,回到山东老家后,他愈发活跃,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工人,从党内到党外,年轻的他心怀天下,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回馈着养育自己的齐鲁大地。
为了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王尽美通常白天在校内工作学习,到了晚上便翻墙出校活动,当时学校戒备森严,且对学生参与革命一事并不持有支持意见,日子久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1921年冬,王尽美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饭碗问题》的讽刺文章,文章字字珠玑,辛辣犀利,揭露了反动学监等人表面上自诩清流,实则专事专营,唯利是图的真面目,校园高层本就对王尽美的活跃表示不满,这一行为更是直接惹怒了学校。
最终,王尽美被学校以“不务正业和破坏校规”为由开除学籍。
这一刻,时光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幼小的仓囤被地主冠上“穷命克星”的骂名;可那又如何?现在的仓囤,早已不是曾经的幼子,现在的他,是心怀大义的王尽美,是心怀天下的“王大耳朵”!
想当初他为何而读书,不就是拼得一条新生路,不就是拼得逆天改命吗?可是现在国难当头,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最后还不知会走向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就这样,王尽美开启了自己的职业革命家生涯。
致王大耳朵轰轰烈烈却戛然而止的一生成为职业革命家后,王尽美在革命中的成绩更加亮眼了,1922年,王尽美在上海与毛主席等人共同起草并制定了《劳动法大纲》。
1923年6月,王尽美以山东省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同年7月,统一战线建立,王尽美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
在王尽美的努力下,不仅山东革命事业熠熠生辉,国共第一次合作也是十分和谐,这样努力,这样奋斗,怎会不让人动容!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1924年,年仅26岁的王尽美因为身体过度劳累罹患肺结核。
一开始,病情还不算太严重,只是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导致王尽美的身体状况日渐愈下,即便如此,王尽美还是没有放弃革命工作,坚持奋斗在革命第一线。
不承想,由于医疗条件受限,休息时间也不足,王尽美的病情恶化到了一定程度。
为了减轻组织的负担,王尽美决定回乡养病,但即使四处求医问药,王尽美的病情依旧没有任何好转,身体状况日渐愈下,最终到了说话也费劲的地步。
最终,1925年8月的一天,病床上的王尽美撑着身体,说出了人生中最后一段话:
“希望全体同志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奋斗到底!”
就这样,王尽美同志年纪轻轻地离开了我们,而我们也正如他的遗言一般奋斗到了今天,由于知道母亲对于王尽美的意义,毛主席在访问青岛时还特意嘱咐当地政府要多多关照其母。
“若是有什么困难的,只管把老人送来中央。”毛主席说。
后来,山东省副省长将老太太接到济南政府的家属院中,不仅派人精心照料老人,副省长夫妻俩也会时常上门慰问老太太,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太太在家属院众人的关怀下度过了一个温暖、幸福的晚年。
都说万事开头难,王尽美同志在共产党事业初期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最终却因劳累患病早逝。
如今,革命事业已成,新中国已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替尽美同志守护好他的母亲,他的家庭了。
参考文献:
【1】党史纵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壮丽人生》
【2】党史博览:《毛泽东关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家属》
【3】山东党校报:《王尽美求学精神探析》
【4】文史天地:《王尽美:英年早逝的中共一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