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何不顾千金小姐的身份,与宝玉一同偷看《西厢记》?

小涵有红楼 2025-04-08 14:57:13

据《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记载了一个违背常理的故事。

贾元春下旨,众人迁入大观园后,茗烟为讨宝玉欢心,心生一计:

他前往书坊,购置了许多古今小说、飞燕与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以及传奇剧本,引得宝玉阅读。

宝玉对此爱不释手。三月的某一日,早饭过后,他携着一套《西厢记》,来到沁芳闸桥边桃花树下的一块石头上坐下,展开细细品读。不巧,此事被前来葬花的林黛玉撞见。

在林黛玉的追问下,贾宝玉只好将书递给她。

林黛玉接过书,从头翻阅,越看越是喜爱,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便将十六出全部读完。她只觉书中辞藻精妙,令人回味无穷。虽已读完,她却仍沉浸其中,默默记诵。

少男少女于桃花树下偷看禁书,尤其是林黛玉身为名门闺秀、饱读诗书之人,为何会有此举动?

1.诱惑具有魔力

《西厢记》在无疑是“禁书”。书中张生与崔莺莺私定终身的情节,直接挑战了封建礼教。贾宝玉从书童茗烟处偷得此书后,视若珍宝,甚至将其藏于床头,对贴身丫鬟都有所避讳。

然而,他对林黛玉却未多作隐瞒,半推半就地将书给了她。

林黛玉坦然接纳《西厢记》,实则是其青春期叛逆心理与对自由向往的外在体现。

大观园宛如一座封建文化的堡垒。

《西厢记》中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恰似一把锐利的宝剑,有力地冲破了封建文化的重重枷锁。书中男女主人公勇敢追求爱情的情节,极大地满足了宝玉和黛玉对自由恋爱的美好憧憬。表面上,林黛玉嗔怪宝玉“拿淫词艳曲欺负我”,可实际上,她早已深深沉醉于书中的精彩世界。她读完后“心痛神驰”,宝玉趁机用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打趣她,黛玉以“苗而不秀,是个银样枪头”回应,此时,两人第一次以成年男女的身份进行了爱情的交流。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里亦是如此。恋爱中的女子,一旦陷入诱惑的漩涡,往日的高冷会瞬间消散,矜持的伪装也会悄然放下,取而代之的是温柔与灵动的自然流露。

2.灵魂有需求

黛玉对《西厢记》的痴迷并非偶然。书中崔莺莺的处境与她极为相似:

她们同样寄人篱下,崔莺莺借居普救寺,黛玉则寄居在贾府;

她们也都深受礼教的束缚,崔母极力阻挠女儿恋爱,贾府的“金玉良缘”之说也在压制着“木石前盟”。

在这双重压迫之下,林黛玉的反应也是顺理成章。当她听到宝玉引用“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便联想到《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甚至将书中对青春易逝的哀叹与自己的葬花行为相结合,写下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诗句。

这种情感上的深度共鸣,使《西厢记》成为了宝玉和黛玉确认彼此心意的独特密码。

更为关键的是,青春少女需要“灵魂的释放”。

林黛玉诗词才华在大观园中首屈一指,却因女儿身被禁锢于闺阁之中。

女性主义学者戴锦华指出,她偷读禁书的行为,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的有力冲击。尤其是她能信口说出《西厢记》中的词句,正是其才华的自然彰显。

3.精神有追求

宝黛共读禁书之举,隐含着对封建秩序的三重挑战:

其一,挑战性别规范。黛玉身为闺阁小姐,本应遵循“非礼勿视”的准则,却主动索要禁书阅读。

脂砚斋批注中痛斥茗烟“诱主堕落”,实则点明这场阅读是主仆共同策划的叛逆之举。

其二,挑战家族权威。以贾政为代表的家长严禁子弟阅读杂书,而宝玉将书藏于床头、黛玉偷偷阅读的行为,无疑是对父权的无声反抗。贾政书房所挂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与《西厢记》中“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形成鲜明对比。林黛玉的读书行为,表明了她的立场。

其三,挑战婚恋制度。“金玉良缘”象征着家族联姻,而宝黛借《西厢记》确认的“木石前盟”,则是自由恋爱的宣言。尤其是林黛玉戏称宝玉是“苗而不秀”,是在鼓励他冲破传统束缚。

宝黛共读《西厢记》,不仅是青春恋情的萌动,更是两个灵魂于封建枷锁中的彼此救赎。黛玉“偷看”禁书,看似出于少女的好奇,实则是她以生命为代价,对时代发出的悲壮抗争。

4.职场要破圈

掩卷沉思,感慨万千。

林黛玉在桃花树下捧读《西厢记》时的决绝姿态,宛如当代职场女性在会议桌旁打破职业壁垒的无畏勇气。

黛玉明知《西厢记》为禁书却坦然阅读,正如职场中那些勇敢无畏的女性。

谢丽尔·桑德伯格曾言:“若有人给予你搭乘火箭的机会,莫要询问座位所在,先登上火箭再说。”与其被困于“得体”的樊笼,不如像黛玉那样主动挑战认知边界。当遭遇突破职业瓶颈的契机时,要果敢地如同她接过《西厢记》一般,抓住那些看似“不属于自己”的机遇。

林黛玉读罢禁书后“只管出神”的状态,正是当代职场人迫切需要的自我疗愈。

香奈儿创始人可可·香奈儿曾说:“与其在意身上的标签,不如让世界铭记你的芬芳。”职场风云变幻,女性无需为偶尔的情绪波动而羞愧。要像林黛玉将《西厢记》带来的震撼转化为《葬花吟》的创作灵感一样,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健身房的汗水,在繁华都市中坚守心灵的净土。

请铭记林黛玉的“越界”之举:

真正的职业成长,并非成为完美的执行者,而是成为规则的革新者。

要坚信美国大法官金斯伯格的话:“女性应成为决策桌旁的参与者,而非任人选择的选项。”

在职场遭遇“金玉良缘”般既定规则的束缚时,不妨回想林黛玉接过禁书时的那份果敢。有时候,唯有勇敢撕开标签的枷锁,方能开启通往星辰大海的征程。

0 阅读:29

小涵有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