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就免了吧,但是比起虚无缥缈的鼓励,孩子更需要内心的支持和实实在在的卷面分析,以及接下来要朝哪个方向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就在昨天,我们家哥哥期中考后的一次语文单元考和英语单元考都考得不好。孩子心态直接崩了,在家里大哭。还一直嚷嚷道:
为什么自己之前都考得挺好的。这次为什么会考那么差?(孩子想不通)是不是自己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太多了,语文和英语花的时间不够多。(孩子尝试着自己分析原因)以后他再也不想考试了,下午也不想去上课了(孩子情绪发泄,赌气)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形象变差了(孩子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以后他都考不出好成绩了(孩子开始对自己没信心)接下来他是不是都不能玩游戏了(其实,孩子更在意的是这个哈)其实,我们家哥哥一向是个自信的孩子。这是我们家哥哥第一次因为考不好,情绪如此崩溃。可能是因为两个科目的卷子一起下发,叠加的打击让他一下子无所适从。他认为他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却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心态一下子就崩了。
我先静静地听完孩子情绪宣泄,这期间我会盯着他,也会去拥抱他,适时地回答他的问题,并纠正他错误的想法,尽快将他从伤心、难过地情绪中拉出来。
首先,我会明确告诉孩子,妈妈会帮助你一起分析卷子,会帮助他接下来要怎么努力。我的承诺是想告诉情绪已经崩溃的孩子,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然后,我会肯定他的学习能力,帮他重新树立信心。他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课堂上也会专注听讲,作业也会及时、较认真完成。而且,我还会帮他作对比,在认识的一群孩子当中,他的悟性还是不错的。举例假如他对今后的学习都失去了信心,其他小孩子怎么办。我不会拿别人家更优秀的孩子和他对比,但是在孩子低谷期,提及其他条件更不如他的孩子时,往往可以给孩子注入一股能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这种时候总能起到作用。
以上是为了将孩子情绪平复下来,等他的情绪平复下来后,我会帮他一起分析卷子。
比如这次的语文考试,前面的基础知识考核孩子都没有丢分。
基础知识考核部分全部答对了但是句式转换这里,孩子做错了。比如第一句:不会豁虎跳的老虎算什么老虎?我和孩子聊了一下,结果他确实不明白这句话的言外之意,这个丢分理所当然,无话可说。
句式转换题,孩子显然不明白考核的是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句式转换而接下来的阅读理解题,孩子这次丢分比较多。和孩子的交谈中,他一直说现在是六面卷,内心总感觉考试时时间不够用。我的分析是:这次阅读理解题,其实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是,假如没有沉住气,静心思考,就会慌里慌张选答案,凭感觉,模糊两可,差不多就写了答案。以选择题为例,孩子丢分的几个选择题其实都不难。而孩子之所以会做错,就是他看得太快了,没有一个个排除答案,选出最优解。
但是,说句心里话,孩子平时做《一本》阅读理解题时,其实准确率还是不错的。而且《一本》里的阅读理解题难度甚至高于这次考试。那为什么孩子这次考试阅读理解题会错这么多呢?我觉得最主要原因是孩子不适应考试时的紧张气氛。特别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的题量。
《一本》里的阅读理解比这个更难而且,我们家哥哥这学期在家做作业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边听故事边做作业。本来,我没有对这个习惯提出异议,心想这样子会让他做作业时心情更放松。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影响的。这样子做作业明显在心态上是散漫的,不够专注,也不够高效,所以他就会不适应考试时的紧张。这是我接下来会建议孩子改正的一个不好的习惯。
而关于英语考试,虽然这次单元考题目较难,但是班上其实也有同学考出较好的成绩。
而丢分的大头是在阅读理解和最后一大题的看图回答问题。
我们家哥哥从小到大英语启蒙做的不多,从小他就对英语输入比较抗拒。而我们本地是三年级才开始上英语课。与其他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相比,哥哥肯定是比他们落下了一截。而且,孩子总是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学习。比如数学,哥哥一学就会,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他被选上参加学校的数学培优班。他就误以为英语也不用废太大功夫。每次让他把英语课文读熟,多读几遍,他总是会抗拒,会抵触。
这不像英语这种重视积累的科目,不付出自然就收获不大。
而且,我发现他们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都挺简单的,而这次考试却上了难度,怪不得孩子一下子适应不了。看来我们课后也要给孩子适当加些辅助练习了。
我倒还觉得这次英语单元考考砸对于孩子反而是件好事。这让他开始反思自己对英语不够重视,自己还是不够努力。毕竟之前,我提出要帮他一起学习英语时,他总是比较抵触。我想经过这次考试,孩子对英语的态度也会改变。
等孩子情绪平复后,他又会问我,是不是在下次取得好成绩之前,他周末都不能玩游戏了。我果断地点点头,还算你有自知之明。
其实,孩子每次考完,会伤心会难过,也说明孩子会在意自己的成绩,这是正常的反应,最该担心的是孩子说他们班上有个别同学每次都考不及格,好像也无所谓,这才是真的令人着急的。
而且,有趣的是,我的孩子考砸时常常会问起我以前的学习情况,考砸了也会像他这般难受吗?当他知道妈妈当年的窘境后,他好像就会觉得自己也不至于那么惨,心情也好多了。
所以,当孩子考砸时,比起批评和鼓励,提供实在的帮助和内心的共情,才是孩子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