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军事才能远胜于刘邦!为啥不能自立?司马迁暗示,坟地有问题

探花小哥 2019-08-14 11:20:43

说起中国历史,很多人对楚汉战争津津乐道,大多数人对楚霸王项羽表示惋惜,为此后世人有人诅骂刘邦为竖子,觉得就凭他的德行,统一天下就是一个笑话。楚汉争霸,除了刘邦项羽,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兵仙”韩信。相信对于这种说法,大家不会有异议,如果没有韩信,就是再给刘邦一万点的能耐,他也休想夺得天下!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当时时局混乱,夺取天下最直接、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军事,而军事能人就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韩信,军事奇才,可惜不被项羽重用,最终让刘邦给挖了过去。正是韩信的决定性作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夺得天下,成就大汉伟业。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当时军事才能最重要,韩信为什么不单干,非得效忠于刘邦,帮助其完成统一大业后,兔死狗烹,落得个夷灭九族的下场?

关于刘邦与韩信的军事才能,有两则对话可以窥见一斑。史书记载: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否,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大意是,刘邦问韩信,自己能统帅多少人马?韩信说不过十万。问韩信能统帅多少人马》韩信说,越多越好,没有上限。

还有一次,面对高起、王陵对自己的奉承,刘邦很清醒。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连自己都承认军事不如韩信,其他就不用说了。显然,在那个时代,韩信如果能独树一帜,撑起门户自立,有大概率干掉刘邦,成为一代开国之主。实际上,当时确也有人劝他这么做过。

这个人名叫蒯通,他劝说韩信:“……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

他的意思很明白,当时刘邦与项羽的角力成胶着状态,韩信帮谁谁就能取胜。蒯通建议韩信谁也不帮,自立门户,三分天下,然后凭借天时地利人和,逐渐铲除另外两股势力,统一天下。可惜韩信不听。最终因为形势所逼,串通陈豨谋反不成,身死族灭。

韩信绝顶聪明之人,未必不明白蒯通的话十分有道理,为什么会这样?至今很多人也不明白。然而,如果仔细品味司马迁的《史记 淮阴侯列传》,可以发现,其实司马迁已经隐晦指出了原因,那就是韩信家的坟地问题。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司马迁曾经特地去过韩信的老家,听到当地人讲述,韩信母亲去世,他家里十分贫穷,但还是到处寻求高大宽敞的地方,让坟墓旁边可以安置万家住户……这说明韩信十分相信坟地风水,他以为找到了一处龙穴吉壤,母亲的阴宅所在高大轩敞,最起码可以确保自己万户侯的未来。然而,韩信对于军事可谓天才,对于风水堪舆可就不在行了。阴宅选穴,最讲究前有照,后有靠。他只顾选择高大轩敞,却没有“照”与“靠”,也就是说,未来没有照拂,背后没有靠山,当然最终难成大事了。这应该是他事败身灭的另类原因所在,坟地有问题!

举报/反馈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