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莫纳什大学熬了五年,却因三门工程学课程卡在毕业门槛外——这场景在澳洲留学圈太常见了。据统计,2024年澳洲八大名校中国留学生延期毕业率已达28%,其中工程类专业更是重灾区。
更令人焦虑的是,超过六成学生直到签证到期前三个月才开始寻求帮助,就像眼睁睁看着救生艇从指尖漂走却不知呼救。

(学生自述·破碎的学术梦)2018年2月,我站在悉尼大学的蓝花楹树下拍下第一张学生证照片,怎么也没想到这会成为我最后的学生影像。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像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全英文授课让我在第一学期就掉了队。记得那个潮湿的夜晚,在图书馆地下二层盯着56分的流体力学成绩单,手机屏幕上母亲还在问:"最近考试顺利吗?"我快速回了张食堂饭菜照片,把挂科通知从邮件删除。
在澳洲呆这么久以来,也切实体会到所谓的“挂科之国”,一般来说成绩不好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挂科,澳洲大学对于留学生的学术表现有严格的要求,凡是同一门课程挂科重修超过两次,同一学期挂科超过选课的一半,就有可能面临被退学的风险。
(专业视角·破局之路)上月处理的悉尼科技大学案例与此如出一辙:王同学因连续挂科三门机械设计课程濒临退学。我们挖掘其参与的智能机器人项目经历,最终助其获得诺丁汉大学工业系统工程硕士录取。这种学术救生筏策略,正在成为澳洲困境留学生的新选择。
针对澳洲留学困局,建议把握几个关键节点:
如果你现在就读到大一或者大二阶段,因为挂科或者其他原因面临被学校退学或者开除。这时候可以根据轻重程度来处理,学校一般会给予学术警告 (Warning) 、留校察看 (Probation) 、停学 (Suspension) 、开除 (Dismissal)的处分。收到处分后,学校都会给学生一个申诉机会,如果你在听证会上处理得当,可以降低学校对你的处罚。
如果申诉实在不成功可以转学,但一般能接受挂科转学的院校并不多,并且能接受的也是一些排名比较靠后的院校。能转多少学分,转学过后需要读几年都是转学过后的院校来决定。如果对专业原本就不感兴趣,并且看不到毕业希望的,转学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转学过后也仅仅维持学生身份,之后还是会面临学历的问题。

如果课程已经到了大三大四的阶段,感觉毕业遥遥无期,那么可以直接跳过本科申请Master就读,比如英国的Master课程,就只有一年的时间。最后拿到Master Degree,现在也是有办法直接申请Master就读的办法。刚好可以衔接上自己本科毕业的时间,告诉父母自己已经毕业,准备深造一年Master,一年的花费也并不会太高,最后拿到Master Degree也能给到父母以及自己一个交代,以及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
每次看到学生发来硕士毕业典礼的直播链接,都会想起塔斯马尼亚海岸的企鹅——它们从不因风浪停止洄游,总能在绝境中找到新的航向。教育本就不是独木桥,重要的是保持前进的勇气。作为专业顾问,我们既要做好学业领航员,更要成为暗夜中的灯塔,让每个迷途者知道:弯道尽头,仍有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