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伊朗传统新年诺鲁孜节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抛出一枚政治炸弹。据伊朗国际新闻网披露,特朗普亲笔签署的信件中,以"要么签约要么遭殃"的强硬口吻,要求伊朗必须在两个月内与美国达成新核协议。
这封措辞严厉的信件如同泼向波斯新年庆典的冷水,让德黑兰当局陷入尴尬境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天正在庆祝波斯历新年"除夕",这个象征新生与希望的传统节日,此刻却笼罩在核谈判的阴云之下。分析人士指出,哈梅内伊若在此敏感时刻示弱,无异于向国内强硬派交出政治筹码。
面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伊朗官方反应呈现出微妙的矛盾。伊朗外交部在声明中坚称"从未考虑制造核武器",同时又指责美国"发出自相矛盾的信号"。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刻意强调"任何回应都是私下进行的",仿佛在用外交辞令玩起太极推手。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报告加剧了这场博弈的紧张性。报告显示伊朗已囤积足够制造核弹的高浓缩铀材料,尽管伊朗坚称用于科研用途,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与和平利用核能的承诺存在明显矛盾。这种"言行不一"的处境,让伊朗在谈判桌上愈发被动。华盛顿与德黑兰的这场博弈,正被地区局势不断加温。也门胡塞武装连续三次用无人机攻击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将红海变成了新的火药桶。美国智库专家艾米·迈尔斯·贾菲指出:"当伊朗在核问题上摇摆不定时,其代理人却在战场上不断挑衅,这种战略混乱正在把中东推向全面冲突的边缘。"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暗藏玄机。他既强调"不寻求战争",又警告"拒绝协议将面临严重后果",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实则在逼迫伊朗做出选择:要么接受美国条件换取制裁松绑,要么继续承受经济绞杀。但伊朗国内强硬派显然不愿在新年节点服软,总统鲁哈尼发表电视讲话时,特意用传统新年祝福词包裹强硬立场:"我们不会屈服于霸权主义的威胁。"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新年外交战暴露了美伊关系的深层困境。美国前驻伊朗使馆官员马克·埃伯哈特指出:"双方就像在跳一场没有音乐的舞蹈,特朗普想要的协议框架,与伊朗坚守的主权底线之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随着最后期限临近,德黑兰必须在传统尊严与国家利益间做出抉择,而这个决定或将改写中东未来十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