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称不存在宇宙大爆炸?韦伯望远镜找到疑点,星系融合过早

骆斌 2022-09-21 18:54:46

我们的宇宙来自何方?

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是科学界还是民间,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认可“奇点大爆炸”理论,这当然也是科学界迄今为止的“主流思想”。

那为什么现在忽然又出现了质疑“大爆炸起源”声音呢?

这个原因还要从不久前美国NASA“韦伯航天望远镜”的新发现开始说起。

大爆炸学说最早是比利时科学家“爱德华·勒梅特”和“埃德温·哈勃”教授创立的。

在这之前关于宇宙的起源一直有诸多颇具“幻想”色彩的假设,但这些假设往往都是建立在狭隘的科学理论模型上,没有在更宏观的宇宙结构中被证实。

直到哈勃望远镜发现了天体之间的“红移光谱”,这才让科学家们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宇宙一直在不断的膨胀,所有的天体都在远离彼此。

由“红移效用”反演宇宙的起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图影,那就是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是从无限密度的“质量点”中诞生的,同时在一股强大的“作用力”下不断地向更远处时空移动。

这个图影很自然的就是“爆炸”的样子,于是宇宙的起源就这样被“暂定”为“大爆炸起源说”。

但是想要这个理论在科学上完全站得住脚,仅凭天体之间的红移效应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根据大爆炸的现象模拟更多的星系变化,并通过天文望远镜在宇宙中找到对应的天体现象,这样才能让大爆炸理论“自圆其说”。

于是科学界就把关键的证据锁定在“星系融合”的观测上。

从理论角度来讲,宇宙在大爆炸的早期正是其空间、时间、物质高速碰撞移动的过程,早期的宇宙星系几乎不可能在如此巨大的冲击作用下“冷却融合”。

只要发现了这个证据,奇点大爆炸理论就能更加稳固。

可就在不久前,NASA的韦伯航天望远镜通过测距定位观测,发现一个编号为“GHAz2”的融合星系(距地球约134亿光年),它是诞生于大爆炸4年以后的“原初星系”。

按照“奇点大爆炸”的理论在这个时间节点是根本不可能出现星系融合现象的,可韦伯望远镜对该星系的观测结果恰恰相反。

融合星系通常意味着是和银河系一样拥有稳定结构的星系,这种呈现“螺旋样式”的星系只有在大爆炸余波稳定以后的15亿年才可能诞生。

如果宇宙真的是“奇点大爆炸”孕育的,那么早期的星系只能是“不规则”的引力模型。

所以韦伯望远镜看到的结果和大爆炸理论的预言“背道而驰”,不少科学家认为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宇宙起源另有缘由。

仅凭这一个发现还是不足以撼动宇宙大爆炸学说,所以NASA航天局的负责人宣称已经开始针对性的在宇宙早期图影中筛选证据。

如果有更多的相关事件被找到,那么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奇点”理论恐怕真的要改写。

要知道很多权威的科学家从一开始就不接纳哈勃等人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结论,现在有这么好的契机,当然要集中发力找到宇宙起源的新证据。

届时天文学、宇宙学甚至是整个科学界都要“热闹”起来了。

其实宇宙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悬为未解的谜题,没有哪个科学家敢说自己知道宇宙是从哪里来的,这虽然不妨碍我们从理论角度对它进行猜想,但没有定论的科学发现往往会引起许多的争执,只有在争执中不断的发现新的证据来填补理论缺失,我们才能得到一条真正可用的“宇宙定理”,量子力学是如此、相对论是如此,宇宙大爆炸学说也是如此。

0 阅读:49

骆斌

简介: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