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孙策与于吉之间的纠葛便是其中之一。
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如果于吉仅仅是个普通的江湖术士,四处骗吃骗喝、耍些小把戏的那种,想来孙策也不会老是心里头放不下,老惦记着这事儿。要是真担心于吉搞出什么幺蛾子,大不了就派人暗中盯着他,瞧瞧他平日里都干些啥,和哪些人有来往,这样不就得了。
于吉最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可不是因为孙策没什么可忌讳的。恰恰相反,是孙策深刻地感觉到于吉在江东的存在,对他自己的权威以及孙氏在这片土地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统治,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就好像在他的统治领域里,突然冒出来一股强大的、无形的力量,正在一点点地侵蚀他的根基。
想当年啊,孙策召集手下的众多将领在城楼喝酒。那场面,一开始可是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大家都喝得挺高兴。可谁能想到,正喝在兴头上的时候,孙策突然瞧见 “那些将领们互相交头接耳,紧接着一个接一个地纷纷下楼去了”。按常理说,就算这不是特别严肃庄重的场合,可作为下属,做出这么冒失、没规矩的行为,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这足以表明,在当时江东这些将领们的心里,于吉的地位那是比孙策还要高啊。要知道,那个时候东吴才刚刚有了个初步的模样,局势还不太稳定,人心也还没有完完全全地归附到孙氏家族这边来。于吉这么一出现,一下子就触动了孙策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触犯了他的大忌。
孙策心里头好奇得很,就从城楼上面往下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只见上到自己的那些部下将领,下到城中的普通老百姓,乌泱泱的一大片人,都在道路边上恭恭敬敬地给于吉磕头跪拜。孙策可是江东的主人呐,平日里这些文臣武将都得听他的号令,老百姓也得受他的管辖。可如今倒好,他们全都把孙策晾在一边,理都不理,反而跑去对一个道士表现得如此虔诚。这让孙策的心里怎么能好受呢?
孙策顿时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立刻下令把于吉抓来,要好好地问他的罪。
其实啊,在这个时候,事情还是有转机的。要是那些将领们能出面劝一劝孙策,跟他说:“主公啊,这于吉说到底也就是个道士罢了,您身为大将军,何必跟他一般见识,较这个真儿呢?” 说不定孙策听了这话,心里头的怒火慢慢消下去了,也就不至于真的下杀手了。
可谁知道呢,这时候张昭出来说话了。他是这么劝孙策的:“主公啊,这于吉在江东传道都传了好几十年了,一直以来也没犯过什么大错。您要是就这么把他给杀了,那江东的老百姓可就对您有看法了,您的民望可就没了呀。” 您瞧瞧,这张昭可真是会劝呐。他这一劝,那是好几层意思都在里头。一方面呢,他明摆着是站在于吉的立场上,为于吉打抱不平,觉得于吉这么多年在江东也没干啥坏事,不应该就这么被处置了;另一方面呢,他这话里话外,有点指责孙策是在准备滥杀无辜,好像孙策是个不讲道理、胡乱杀人的暴君似的;还有一方面,他这也是在暗示孙策,您在民间的威望,恐怕还比不上人家于吉呢。这张昭的话,就像是往熊熊燃烧的大火上又浇了一桶油,把于吉往火坑里推得更深了。不过呢,从孙策把于吉关进监狱里这件事来看,就算到了这个时候,孙策心里头还是有点顾虑的,还不太敢一下子就做出特别极端的行动。
那些将领们回去之后,心里头还是惦记着于吉的事儿。他们就通过自己的夫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吴国太。他们这是想借吴国太的影响力,来给孙策施压,让孙策赶紧把于吉给放了。这时候的孙策啊,心里头可不只是单纯的愤怒了,估计都开始有点忐忑不安了。他心里头可能在想:“这事儿怎么就越闹越大了呢?” 然后他就跑到监狱里去看于吉,其实就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看看能不能有个缓和的办法。可谁能想到,等他到了监狱一看,好家伙,于吉身上的枷锁全都被狱卒给拿掉了,那些狱卒伺候于吉,那叫一个殷勤,就好像是在孝顺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孙策看到这一幕,那火气 “噌” 地一下又上来了,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又一次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挑衅。他心想:“连你们这些小小的狱卒都敢不听我的号令,在我面前搞阳奉阴违这一套,这还了得?” 于是,愤怒到了极点的孙策,一下子就把那些狱卒全都给杀了,然后又把于吉重新锁了起来。
这事儿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是越来越失控了。可张昭呢,好像生怕气不死孙策似的,又纠集了几十个人,联名给孙策上书。这上书的内容,那简直就是公然在要挟孙策,让他放了于吉。孙策看到这些,气得呼呼直喘粗气,大声说道:“你们都别跟我在这儿废话了,我肯定是要杀了于吉的,谁也别想改变我的主意。”
就在这个时候,吕范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个主意,说让于吉赶紧祈雨。他心想,让孙策亲眼看看于吉到底有没有神仙的神通,如果于吉真能求来雨,那孙策可能就不敢再胡来了。于吉呢,就按照吕范的提议,站在那儿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嘿,您还别说,没过多久,天上还真就下起了大雨。这一下可不得了,那些官员们看到这神奇的一幕,还没等孙策发话呢,就又开始虔诚地对于吉跪拜起来,而且还主动上前,把于吉身上的绳索给解开了,一个劲儿地要求孙策把于吉给放了。
孙策这时候可真是被逼到了墙角,无奈之下,他终于说出了自己心里头的真实想法:“你们这是想跟着于吉一起造反吗?”
到了这个形势下,孙策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所代表的政权和于吉所代表的神权,已经严重地对立起来了。他心里头明白,如果不杀了于吉,自己恐怕都难以在江东立足,甚至连孙氏家族在江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统治,都会变得岌岌可危。而那些大臣们呢,也逐渐意识到,要是再这么劝下去,不但救不了于吉,恐怕孙策连他们这些劝的人也要一并收拾了。
于是,在这种种矛盾和冲突的交织下,于吉最终还是被孙策给处死了。这一段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权力与信仰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物在面对这种冲突时的无奈与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