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公元1023年,中国朝廷在益州设立了“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方纸币,用以取代私人纸币。这项措施标志着中国纸币的诞生和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朝廷还以盐钞作为准备金,这意味着已经具备了现代纸币调控技术的雏形。

随后,在宋朝和金朝时期,纸币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和发展。尤其是在元朝时期,纸币的发展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公元1287年,元世祖颁布了《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发行了类似银票的纸币。根据这项法令,人们可以在民间持有金银,同时可以向平准库进行买卖交易。然而,私人之间的交易是被禁止的,纸币成为了中国主要的货币形式。这些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并逐渐趋于成熟。从益州设立“交子务”开始,到元朝的纸币制度建立,中国不断完善和创新纸币制度,使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货币形式。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后来世界各地的纸币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这样写道:“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无论何人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以区区一小块纸片,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马可波罗对纸币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大汗王国通行纸币赞赏有加,也证实了元朝纸币在当时信誉昭著。

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事实上,纸币最先诞生于中国,绝非偶然,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纸币的出现与流通有三大必要条件。
一是经济发达、商贸繁荣。
在宋朝,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农民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有大量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可以用于贸易。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迅速发展,商品交流频繁。宋朝在国内外贸易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宋朝与西亚、东南亚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大量的货物和财富涌入国内。

这种经济繁荣为纸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随着商业贸易的增长,传统的货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交易需求。使用金属币作为交换媒介存在一些问题,如重量和可携带性限制。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逐渐引入纸币成为一种更便利的交易方式。政府对纸币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宋朝政府意识到纸币的优势,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推行和管理。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发行和兑换纸币,确保了流通的稳定性和信誉度。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纸币的管理和监督,以防止滥发和伪造。

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对于货币有巨大的需求,而同时期的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经济水平十分低下。
二是造纸与印刷技术。
确实,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为纸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这两项技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也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中国早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制作纸张的技术。造纸术的发展使得纸张成为一种普遍的媒介,取代了贵重的竹简和丝绸等材料。纸张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更易于携带和保存。这为纸币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因为纸币需要大规模生产并能够广泛流通。

印刷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大规模、高效率的文字复制成为可能。在纸币的制作过程中,印刷技术可以用来添加必要的文字、图案和防伪特征。这样不仅提高了纸币的可辨识性,还增强了纸币的安全性,防止伪造行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结合为纸币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们使纸币的大规模生产和复制成为可能,也为纸币的流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是大一统且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在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中,中央政府可以通过法令和行政命令来推动纸币的使用,并确保其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普遍接受。这样的政权能够通过官方渠道发行和管理纸币,同时采取措施打击伪造和非法活动,增加人们对纸币的信任和接受度。相比之下,欧洲在纸币出现初期还没有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系。那时候的欧洲主要是由许多城邦或封建领主统治的小规模地区组成,并缺乏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推动纸币的使用。这种分散的政治格局限制了纸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流通和认可。而且,缺乏中央政权的监管,也容易导致纸币的大规模伪造和滥发现象,破坏了纸币的信誉和价值。

因此,中国在一千年前就能孕育出纸币,而欧洲却不得不继续使用沉重的贵金属货币,这是历史的必然。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纸币之于贵金属货币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也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但非常遗憾的是,古代中国在货币制度上的优势未能保持,其中各种原因不言自明。
参考《第一次货币战争》《全宋笔记》两宋纸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