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直播带货风靡的当下,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套路,央视对此进行了起底,一系列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直播带货中的套路可谓五花八门。其一,有些主播穿着正版商品在镜头前展示,诱导消费者下单,实际发货的却是仿版,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严重欺骗了消费者的感情和信任。其二,所谓的 “复刻” 商品,打着还原经典的幌子,实则是在公然售假,让消费者误以为买到了品质相似的好物。还有更过分的,以 “捡漏” 翡翠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上这完全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消费者满心期待的超值宝贝不过是泡影。
那么,当消费者遭遇商品与宣传不符,甚至是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应该向谁追究责任呢?这需要分情况来看。对于 “履职型” 网络主播,也就是主播本人就是电商经营者或者其员工的情况,如果在直播中涉假 “翻车”,那么责任在于电商经营者。而对于那些本身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大量粉丝的 “代言型” 主播,如果出现带假货 “翻车” 的情况,就要依据我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来承担法律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