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相比,如今的父母对于生育和子女教育更为慎重。过去,父母普遍持有"多个儿女就像多双筷子"的观念,而今日的家长们则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考量。
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于子女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家庭需要承担更为庞大的教育经费。多一个孩子就需要额外的资源,这不仅包括金钱,更包括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父母们在内卷的社会竞争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他们希望给予子女最好的教育条件,以确保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愿意为教育投入更多的心血和资源。
在这些原因的指引下就出现了近两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那么未来的新生儿人数减少了,自然就让人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小学任教的这些教师还需要这么多人手吗?
从最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2023年全国专任教师总数达到了1891.78万人,相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1.42万人,增长了0.6%。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尽管全国学校数量在一年时间内减少了2.02万所,学生总人数也减少了151.26万人,但专任教师的人数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正常的比例应该是,全国小学师生比为1:19,初中师生比为1:13.5。全国普通小学共14.35万所,学生1.08亿人,专任教师665.63万人,师生比为16.22:1。
全国初中有5.23万所,学生5243.69万人,专任教师408.31万人,师生比为12.84:1。简而言之,小学和初中的教师人数均已超编。
有一个情况让人感到很疑惑,就是很多大学毕业生他们要找工作的时候,或者是他们平日对于生活的观察会发现,即便是现在的确存在着中小学教师超编的问题,但是这两年来很多地区的学校仍然是不断的在招老师,这是为什么。
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表面上看老师的确已经饱和了,但是各地却又存在着另外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结构性的缺编。这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引发的,老师在一些岗位上数量不足。
仍然无法满足教育方面的需求。比如一些乡村学校生源稀缺,但是总不能让一个老师教这些学生全科吧,仍然需要让学生接受全面课程,所以就得需要更多的教师编制。
按理上来说,如果一个小学的六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不足50人的话,按照配比标准最多只需三名教师,但是为了覆盖各种学科就需要更多的老师了。
虽然教师超编,但是失业的概率并不大,老师也可能面临分流各地推出了多种方式,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实施教师退出机制,该机制主要面向那些在教学能力或考核方面表现不佳的教师。
这一机制会将这部分教师分到其他岗位,从而避免他们失业,同时确保学校仍然能够保持合理的师生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机制通常只会对那些确实不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师进行清退。
另一种分流方式是通过重新竞聘上岗的方式,如黑龙江鹤岗所实施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教师会被纳入教师储备库进行管理,而另一部分则可能被分配到研培机构、社区教育中心等其他工作岗位。这种分流方式更注重发掘教师的特长和潜力,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领域需求。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