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贞为子求娶公主,何皇后不肯,唐昭宗:不答应,没有安身之处

史叙年华 2025-01-12 10:03:56

天复三年(903年)正月二十日那时候,岐王李茂贞已处于不得不把唐昭宗交予朱温这般境地了。在此情形下,他为了能继续和唐昭宗维系着联系,于是便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要和唐昭宗进行联姻。

他提出了两项联姻请求,其一是希望能让自家儿子李继侃迎娶平原公主;其二则是想让宰相苏检的女儿与唐昭宗的第六子景王李秘结成婚配,成为景王的正妃。

在这种情况下,唐昭宗这位已然陷入“动弹不得”境地的皇帝,心里头当下便应允了此事,毫无丝毫犹豫之意。不过呢,他并未即刻就将这件事应承下来,而是想着要先和积善皇后好好商量一番之后,再做定夺。

毕竟平原公主乃是积善皇后亲生女儿,无论如何,这件事情总归是得让积善皇后知晓才行的。

积善皇后听闻此事后的第一反应便是满心的不愿意。毕竟,任谁也不会乐意把自家女儿许配给那有着狼子野心、身为藩镇割据大佬的人的儿子,这搁谁身上恐怕都难以接受呢。

只是在积善皇后表示反对之时,唐昭宗便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如若不然的话,我便没有可以安然容身之处!(源自《新唐书》)

这是什么意思?把它翻译过来便是:“要是不答应的话,我就连一处能够安身的地方都找不到啦。”

据《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内容为:

且让我来推断一番,又何必担忧你的女儿呢!

简单来讲,其意思大致可表述为:“就暂且先让我能够从这里出去吧,对于你的女儿,又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

唐昭宗所言表明,他显然是同意这门婚事的。只不过,他的这份同意,实则蕴含着诸多无奈,是那种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也是出于形势所迫而不得不有的一番打算。

那么,唐昭宗当时究竟处于怎样一种局面之中,才致使他说出了这样的话语,还萌生出这般的打算呢?

事实上,自安史之乱过后,唐朝的诸位皇帝境遇都颇为悲催。不管他们自身有多么出众、付出了多少努力,始终都难以从当时存在的三大困境中挣脱出来,这三大困境便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以及朋党之争。

在黄巢起义发生之后,大唐王朝已然呈现出大厦将倾的态势,局势糟糕到了几乎无力回天的地步。就在这般情形下,年仅22岁的李晔被推上了皇位,自此成为了唐昭宗。

唐昭宗实则为一位怀揣理想与抱负的皇帝。据《旧唐书》所记,其在刚刚即位之时,便赢得了朝廷内外的赞誉。

不过在经历黄巢起义一事之后,大唐所面临的藩镇割据局面愈发严峻起来。彼时,诸多军阀大佬趁势崛起,像李茂贞、李克用以及朱温等等,皆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发展壮大,成为割据一方、颇具影响力的势力。

早在唐僖宗晚年时,李茂贞便已担任凤翔陇右节度使一职。待唐昭宗继位之后,李茂贞加快了扩张自身地盘的步伐。由于其所处之地距离长安相对较近,在他自认为势力足以与朝廷抗衡之时,便动起了要挑起事端的心思。

唐昭宗哪能容忍得下,于是便做出调任安排,打算让李茂贞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时任命宰相徐彦若为凤翔节度使。可李茂贞压根就不接受这一调任安排,不仅如此,他还特意上表,言语之间尽是对唐昭宗的嘲讽之意。

唐昭宗在盛怒之下做出了讨伐李茂贞的决定,他对着宰相杜让能讲道:

“我绝不能懦弱无能地干坐着忍受欺凌弱小的行为!”(源自《新五代史》)

理想往往是美好的,可现实却常常很残酷。就拿893年的情况来说吧,唐昭宗那时出兵去讨伐李茂贞,本怀着美好的预期,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李茂贞取得了胜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此事上体现得颇为明显。

经过这一仗,李茂贞愈发不把朝廷当回事儿了,还数次出兵对长安发起攻击。在其第一次打进长安之后,李克用赶忙带兵前来支援唐昭宗。而李茂贞呢,为向唐昭宗谢罪,竟然狠心地将自己的儿子李继鹏给杀害了。

当李克用提出请求,希望能够获得许可去攻打李茂贞之时,唐昭宗却予以了拒绝,并且还将李克用打发走了。李克用在离去之际,不禁发出了一声叹息。

“倘若唐室不惩处李茂贞,那忧患便不会停止啊!”(源于《新五代史》)

谁能料到,那句话居然变成了真实发生的情况。在那之后,李茂贞又一次举兵攻向长安,面对如此情形,唐昭宗被逼无奈,只能选择出逃以避祸端。

李茂贞在长安肆意烧杀抢掠一番后,居然得以升官,获封岐王,还被拜为尚书令。而在此之后,李晔也重新回到了长安。

唐昭宗被关在少阳院时究竟有多凄惨?他被“熔铁锢之”,只能通过在墙上凿洞来递送饮食。已然沦为太上皇的李晔,连讨要纸笔这样的要求都无法被满足,就更别指望能有取暖用的衣被了,其处境实在是可怜至极。

彼时正值冬日,那些一同被囚禁在少阳院的妃嫔公主们,皆被寒冷侵袭,浑身止不住地瑟瑟发抖,那悲戚的哭声不断传扬出去,在寂静的冬日里,传得好远好远。

所幸的是,没过多久朱温便介入了此事,使得唐昭宗得以成功复位。而就在这个时候,李茂贞又跑到了长安来,他在此次唐昭宗复位之事上毫无功绩可言,却还厚着脸皮要求给自己加官进爵呢。

长安的局势彼时正经历着极大的变动。宰相崔胤存有联合朱温去诛杀宦官的想法,与之相对的是,大宦官韩全诲这边呢,他向李茂贞提出请求,希望李茂贞能派兵前往京城驻守。

朱温与韩全诲两方势力的对决就此展开,彼时朱温对韩全诲进行讨伐,而韩全诲竟采取强迫手段,挟持李晔一同逃往凤翔躲避。

于是,在901年的十一月,唐昭宗李晔与积善皇后被人以一种极为“高调”的方式劫持到了凤翔,整个过程仿佛带着一种别样的“华丽”之感,而他们也就此陷入了这般无奈的境地之中。

在凤翔的那段时光着实艰难,李茂贞干的事儿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套,可偏偏在这时候,朱温又下达了命令,直接将凤翔给包围起来了,如此情形,真可谓是雪上加霜,让身处凤翔之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势。

就这样围了一年多的时间,攻城一方对着城上之人破口大骂,称其为“劫天子贼”;而城上之人也不甘示弱,回骂攻城的那帮人是“夺天子贼”。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在这骂声里,时间就过去了一年多。

事实上,朱温与李茂贞从本质上来看并无二致,二人皆为藩镇中的厉害角色,心里都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算盘呢。他们都妄图凭借掌控天子的优势,来对其他势力发号施令,以实现自身扩张势力等诸多野心。

当然了,围困的时间不断延长,李茂贞愈发难以支撑下去。彼时城中粮食已然耗尽,又赶上冬季大雪纷飞,不少人因此被冻死。就连唐昭宗等人的生活水准也大幅降低,甚至到了不得不靠变卖衣服来维持日常开销的地步。

在这般情形之下,李茂贞已然被逼得只得向朱温谋求讲和。唐昭宗内心其实同样期望能够求和,他还对着李茂贞一干人等讲道:

十六宅里那些诸王以及其以下之人,每天都有好几个人因为受冻挨饿而死去。住在宫中的诸王、公主以及妃嫔们,原本是一天吃粥,另一天吃汤饼,可如今就连这些也都没有了。诸位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李晔一心想着能尽快达成和解,毕竟凤翔的形势已然岌岌可危,难以支撑下去了。而李茂贞心里也明白,就这么僵持下去绝非良策,可要是让他就这么把唐昭宗交出去,他着实是心有不甘呐。

经过一番思量,李茂贞最终做出决定,那便是在允许唐昭宗离开凤翔之前,同意与之联姻。

唐昭宗一心想着能迅速从李茂贞的掌控下摆脱出来,赶紧离开凤翔这地方。于是,对于联姻之事他是持赞同态度的,随后便赶忙将此事告知了积善皇后,还极力劝说积善皇后也应允这门亲事。

在那种情形下,积善皇后也只得应允了。而就在这一天,李晔当即便做出了决定,要为相关的两人举行成婚之礼,让他们完婚,一切事宜就这么迅速地确定了下来,当天便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通常来说,公主大婚的流程极为繁杂,所耗费的时间也相当长。不过此次情况特殊,属于特事特办,平原公主与李继侃的婚事便只能匆匆忙忙地完成了。据《新唐书》所记载:

当日,于内殿设宴。席间,李茂贞坐在皇帝的东南方位,公主则在殿上进行拜礼。王继偘同族的兄弟们都面朝西站着,公主依次向他们一一拜过。

由于两人都姓李,按照同姓不婚的习俗,李继侃便直接恢复了原姓。要知道李茂贞原本是姓宋的,如此一来,李继侃也就随之改回姓宋,名字也变成了宋侃。

时隔两日,到了正月二十二日这一天,李晔所乘坐的车驾总算驶出了凤翔。就在见到朱温的那一刻,李晔不由自主地对着朱温说道:

宗庙社稷得以再度安稳,全靠爱卿之力啊;朕以及整个宗族能获新生,亦是仰仗爱卿的大恩。(源自《资治通鉴》)

最终的结果竟是才脱离一处困境,又陷入了另一个危机当中,就如同刚出狼窝便又入了虎口一般。平原公主与宋侃的这段婚姻也没能维持太长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呢,李晔便安排朱温给李茂贞写信,要求平原公主返回京城。

李茂贞点头应允下来,随后,平原公主便迅速启程返回京城,得以与李晔以及积善皇后相聚一堂,一家人终于再度团圆,共享重逢之喜。

对于平原公主而言,起初似乎是有好事降临。然而这好运并未持续多久,在904年,李晔惨遭朱温毒手,到了906年,积善皇后亦被朱温杀害。紧接着的第二年,唐朝便宣告灭亡,而平原公主自此也没了踪迹,不知去向何方。

说不定,她在唐朝灭亡之前就已经惨遭毒手,丢掉了性命呢。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