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公杨业(图片来自于网络)
杨家七子(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们一起回顾小说演义中是怎样描述这一故事的。明代熊大木的《杨家将演义》最具代表性,也非常悲壮。该书第十八回是这样描述的:时杨业与番兵鏖战不已,身上血映征袍。因登高而望,见四下皆是劲敌……见一石碑,上刻“李陵碑”三字。业自恩曰:“汉李陵不忠于国,安用此为哉?”顾谓众军曰:“吾不能保汝等,此处是我霸主之所,众人当自为计。”言罢,抛了金盔,连叫数声:“皇天!皇天!实鉴此心。”遂触碑而死。
杨业(图片来自于网络)
杨业头撞李陵碑(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不同版本的影视剧中同样是这样描述,说是杨业遭到如此悲惨的结局,是因为潘仁美为儿子报仇勾结辽人里应外合。不过,历史上杨令公的真正结局却并非如此,相对于文艺作品,历史上杨令公的结局更是可歌可泣。
杨业(图片来自于网络)
杨业,原名重贵,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为刘继业。麟州新秦人。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杨业年少时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部将,后周元年公元951年,刘崇割据太原,建立北汉政权,擢建雄军节度使、侍卫都虞候,长期守代州,抵御辽朝的侵扰,屡立战功,时称“刘无敌”。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炅亲率大军围攻太原,杨业随北汉主降宋,为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次年,在雁门关之战大破辽军,杀其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以功迁云州观察使。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辽朝兵势甚盛,杨业提出一个可保万全的作战计划,遭到潘美和王侁等人的反对及诬蔑,被迫冒险迎敌。不久听到杨业兵败的消息,非但不前去援救,反而带兵逃跑。杨业见无援兵,只得再率部下力战。最后因坐骑重伤不能行走,被俘,不食三日而死。
杨业(图片来自于网络)
关于这方面的历史,在《宋史》、《辽史》的当中也有记载。据《宋史·杨业传》载,大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派三路大军进攻辽国,杨业则是西路军的副帅,与统帅潘美、将军王侁一起对云、应、寰、朔三州展开进攻。这场战争也被后人称为“雍熙北伐”。
杨业(图片来自于网络)
战事打响后,西路军进展顺利,先后占据三州,但由于东路军的失利,宋太宗对战事重新进行调整,命令西路军放弃进攻并向关内撤退。此时,辽国的十万大军攻入寰州,西路军形势危急。此时杨业提出避敌锋芒出兵应州的建议,却遭到监军王侁的反对,王侁坚持认为向寰州发动反击才是扭转战局之道。无奈之下,杨业只得从命。临行前杨业流着眼泪告诉潘美:“此行必不利”,同时他又与潘美等人约定“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企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按照杨业的设想,即便强攻寰州不利,只要宋军在陈家谷口设伏,战局仍有翻盘的可能性。
杨业(图片来自于网络)
杨业(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过,等杨业率部发动进攻后,潘美、王侁等人却以为杨业已经战败,于是私自下令撤军。等杨业兵败退至陈家谷口时,援军早已无影无踪,辽军迅速将杨业所部团团围住。《宋史·杨业传》载:“(杨业)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战马受了重伤不能前进,藏身林中,中辽将耶律奚低之箭,落马被俘。他的二子杨延玉也战死了。杨业叹息说:“陛下待我很丰厚,我期望征讨敌人保卫边境来报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胁迫,导致军队被打败,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时为雍熙三年(986年)七月十二日。 耶律斜轸割下杨业的脑袋,献给辽廷。 杨业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不仅宋朝,辽朝也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
杨业(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个记载清楚地表明,杨业是在身负重伤后被俘的,同样的记载亦见于《辽史》中的几个传记当中,可见所谓头撞李陵碑之说仅是文艺作品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
杨业出征(图片来自于网络)
杨业被俘后的情况如何,《宋史·杨业传》载:“杨业乃不食,三日死”;而在《辽史·圣宗纪》中的记载更为悲壮:则说“杨业疮发不食,三日死。遂函其首以献,诏详稳辖麦室传其首于越休哥,以示诸军,仍以朔州之捷宣谕南京、平州将吏。自是宋守云、应诸州者,闻继业死,皆弃城遁 。”一代名将就这样折戟沉沙、被奸人所害而死,死后还被传首示众。杨业之死,也对北宋的军心、民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