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19年秋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里,两具洁白的骨骼标本肩并肩伫立,默默诉说着一个跨越生死的故事。
它们的主人是云南医学界的一对传奇伉俪:一个是出身贫寒的男子,一个是将军之女。
他们用一支金笔,写下了爱情的誓言;用一双妙手,挽救了无数生命;最后用一具遗体,诠释了医者的大爱。
这对夫妻用生命书写了一个关于爱情与信念的传奇,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寒冬腊月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在高黎贡山的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
这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少年,就是18岁的李秉权。
为了心中那个赤诚的医学梦,他只带着几件换洗衣服和干粮,就敢踏上这段跋涉两个月的求学之路。
说句实在话这种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勇气,放在今天怕是很难看到了。
好不容易到了昆明,没钱买教科书的他可是把图书馆当成了家。
晚上呢就抱着一杯白开水,在青云街的茶馆里挑灯夜读,连老板都心疼得经常给他添水。
这样的苦读日子,真的让人忍不住红了眼眶。
然而生活就是这么神奇,1943年秋天一位光彩照人的女生闯入了他的生活。
胡素秋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将军千金,竟然对这个成天泡在图书馆的穷小子一见钟情。
啧啧这剧情简直比现在的偶像剧还要精彩!
要知道人家胡素秋可不是普通的富家女,她爹可是抗日名将胡瑛,在昆明最豪华的地段都给她买了别墅。
但胡素秋偏偏就是被李秉权身上那股子拼劲儿给迷住了。
每天跑到图书馆,假装偶遇这招数放在今天也依然好使!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在书香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1948年的那个特别的日子,李秉权省吃俭用,终于凑够了钱。
他买了一支派克金笔,在笔夹上郑重地刻下:"李秉权与胡素秋,1948年"。
要知道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支派克金笔可是要花掉普通人好几个月的工资呢!
这份心意打动了胡素秋,也感动了她的家人。
多么浪漫啊用一支笔,刻下了一生的承诺。
这要是在今天怕是要被全网网友羡慕疯了!
有人说这就是最好的爱情,不在乎你有没有豪宅,不在乎你开不开豪车,只在乎你是不是那个对的人。
新中国成立了这对金笔定情的恋人也修成正果,双双在云南大学医学院当起了老师。
但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特别是在云南这样的边疆地区,医疗条件简直惨不忍睹。
作为新婚燕尔的小两口,他们却顾不上享受二人世界,而是立马投入到了紧张的医疗工作中。
李秉权简直就是拼命三郎,1953年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入选新中国首批23名神经外科医师。
为了提升技术水平,他顶着寒风在北京的解剖室一待就是三年。
这份专注这份坚持,搁在今天怕是要被称为"打工狂魔"了!
1960年这位"拼命三郎"在云南创办了第一个神经外科,这可是实打实的开创者!
1966年他更是完成了全国首例大脑半球切除手术,这操作简直就是"神仙手"啊!
到了1978年他又开创了另一个奇迹——国内首次经颅面部神经移植手术。
而胡素秋也不甘示弱,在妇产科干得风生水起,成了云南家喻户晓的妇产科专家。
记得有一次一名士兵头部中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李秉权全神贯注做手术的时候,一个护士急匆匆跑来报信:他的妻子胡素秋产后大出血!
这可真是让人纠结的选择,换做是你会怎么选?
但李秉权却毫不犹豫地继续手术,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才是天职。
最后手术圆满成功,胡素秋也转危为安。
老天爷都被他们的医者仁心感动了!
1972年云南发生了7.3级地震,这对医生夫妇二话不说就冲到了灾区。
顶着余震搭建帐篷医院,连轴转地救治伤员。
一个月后其他医疗队都撤了,他们却依然坚守在第一线。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李秉权总是对学生说,医生首先要有一颗敬畏生命的心。
这话说得太对了,放在今天依然是金句!
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苦,李秉权骑着旧自行车,胡素秋挤公交车,住在简陋的单间里。
但他们从不觉得苦,每天忙得连饭都顾不上按时吃,却乐在其中。
因为在他们心里,能够拯救生命就是最大的幸福。
岁月不饶人1983年,李秉权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
曾经意气风发的神经外科专家,如今只能卧床休养。
但胡素秋却像个小天使一样,日夜守护在丈夫身边。
每天细心地为他按摩,喂他吃饭那份温柔,让人看了都感动。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05年3月9日,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
82岁的李秉权躺在昆明的家中,握着妻子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已感到无比满足。"
这句话说完他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说实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哭了。
子女们都在床边哭成泪人,但胡素秋却异常平静。
她只是紧紧握着丈夫的手,泪水无声地滑落。
因为她知道丈夫终于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安详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更让人敬佩的是,李秉权生前就决定把遗体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
这简直就是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
十年之后93岁高龄的胡素秋也到了生命的尽头。
2015年12月21日,她对孩子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会前往寻觅你们的父亲。"
这话说的简直像极了偶像剧里的经典台词,但这可是实打实的真实故事啊!
胡素秋也同样选择将遗体捐献给母校。
这对夫妻真的做到了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放在今天的网络语言里,这大概就是"双向奔赴"的最高境界了吧!
2019年9月25日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终将被永远铭记。
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里,一场特别的"重逢仪式"正在举行。
当两具洁白的骨骼标本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展柜里时,在场的每个人都热泪盈眶。
其实这一天等了整整四年。
为了让它们更加完美地呈现,学校的老师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心血。
橱窗里两具骨骼肩并肩而立,仿佛是相依相偎的恋人。
周围摆满了学生们献上的鲜花,每一朵都承载着对这对伉俪的敬意。
墙上李秉权和胡素秋年轻时的照片熠熠生辉。
他们的笑容依然温暖如初,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医学生。
从1943年图书馆的初遇,到如今化作教具再次重逢。
76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让一段真挚的爱情,成为永恒的传奇。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爱情了吧!
不是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而是平平淡淡的相守一生。
不是挥金如土的奢华生活,而是省吃俭用的同甘共苦。
不是甜甜蜜蜜的儿女情长,而是并肩作战的救死扶伤。
如今这对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大爱的伉俪。
他们化身永恒的教科书,继续在讲台上发光发热。
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医学生的成长。
这不就是"爱"最美的模样吗?
这不就是"永远"最好的诠释吗?
这不就是"医者仁心"最完美的写照吗?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对了不起的医者伉俪,永远铭记他们的大爱精神!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