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被人诬告叛乱关入大牢。谁料还没动刑他自己就认罪了。他偷偷写了一封信塞在衣服里,托人带出去。武则天看完信大怒,为他洗了冤屈。
狄仁杰是太原人,祖父曾在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左丞,父亲曾任长史。
狄仁杰小时候读书非常专心。
有一次,邻人被杀害,县吏前来问案,大家都七嘴八舌的在提意见,只有狄仁杰仍然端坐在桌前,埋头苦读。
县吏很不高兴地指责他:“你为什么不说话?”狄仁杰昂头回答:"黄卷之中,圣贤备在,我还来不及接对圣贤,哪里有时间应付俗吏!"
意思说:我正在与古代先贤对话,哪有工夫理会你们这些俗世官吏?
后来他中了举人,担任汴州判佐,不久又改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他不但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
狄仁杰的一个同事,被任命出使远方。狄仁杰对他说:"太夫人的病相当危险,你怎么可以远使?"
于是他去拜见长官,请求代替同事远行。
此后,狄仁杰又在高宗朝廷里担任大理丞。一年之中解决了一万七千件悬而未决的案子,大家都认为他审判得很公平。
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为误砍了唐太宗昭陵坟上的柏树,狄仁杰上奏说权善才该罪当免职,高宗用御笔改为"即诛之"-﹣马上处死刑。
狄仁杰再次上奏:"罪不当死。"
高宗脸色骤变,大怒:"他砍了陵上的树,使朕不孝,必须杀头。"
群臣见皇帝发怒,都低下头不敢出声。旁边的人悄悄拉了拉狄仁杰的衣袖,暗示他可以告退了,狄仁杰还是不肯。
他面无改色,镇定地表示:"今天陛下因为昭陵一株柏树,杀掉一个将军,千秋万世之后,人们将怎样看陛下?所以臣不敢奉制杀善才,以免陷陛下于不道。"
高宗冷静下来,仔细地想了一想,接受了狄仁杰的意见,善才因而免死。
过了数日,高宗授狄仁杰为侍御史。后来,在武则天天授二年(591年),转任地官侍郎。
武则天问他:"你在汝南时候,很有政绩,不过也有人在暗中破坏你,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没有生气,反而谢过武后,然后从容地说:"陛下假使以为臣有过,臣当吾改之,陛下明白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想知道是谁在破坏臣之名誉。"
狄仁杰的宽厚,使武则天大为叹服。
可是不久,宦官来俊臣诬告狄仁杰造反,把狄仁杰关押了起来。
谁料,来俊臣还没有动大刑,狄仁杰就一口承认了自己造反的罪名。
关押期间,判官找到狄仁杰,小声地说:"你如果想逃过一死,可以把案件牵累到别人身上。"
狄仁杰长长叹了一口气,痛苦地呻吟道:"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怎么要仁杰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说着抬头朝柱子“咚”地一声,猛撞过去,顿时鲜血流了一脸,把判官吓坏了,也不敢逼了。
因为狄仁杰很爽快地承认谋反,来俊臣的看守比较松弛。
狄仁杰就写了一封信,藏在衣服的棉絮之中,对守卫说:"天气太热了,请把衣服交给我家人,把棉絮打掉。"
狄仁杰的儿子在棉衣中找到信,前去求见武则天。
武则天看完信大怒,找来俊臣来问话。
来俊臣继续狡辩说:"仁杰在狱中仍然不免冠带,住得相当舒服,假使没有图谋不轨,何必认罪。"
然后,来俊臣跑到牢里,命人把狄仁杰打扮起来,把他的头发梳理好,衣冠穿戴好。让武后的使者回去报告,表示狄仁杰确实没有受到虐待。
更为狄仁杰假造了一张谢死表(古时,大臣被皇帝赐死,还要叩谢皇恩浩荡,上表致谢)。
武则天觉得事有蹊跷,把狄仁杰召来询问:"你为什么要承认造反?"
狄仁杰回答:"如果不承认,早已死在鞭笞之下。"
"那你又为什么要写谢死表?"武则天再问。
对质的结果,发现狄仁杰根本没有写过谢死表,也没有谋反,一切都是来俊臣的诬告。
武则天立刻为他洗了冤屈,知道狄仁杰不是她的敌人,从此对他十分礼遇,予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