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因势生形是什l么意

老张书法 2020-09-14 12:58:11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形态与面目。就单字而言,可独立自守,因字立形,因势而动。但书法作品讲究字的神韵美,章法美及意境美。字形要因势而改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能任意恣行,要做到大小谐调,因势生形。

何谓“势”?

所谓“势”是指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单字的点画结构布局都可以随之改变,使其顾盼生姿,前后映带,呼应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古人论书,以势为先,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反之有势才能体现出形体的姿态。

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要

学会临帖,临出古人的笔意,使之熟能生巧,使转如环,行云如流水,在书法创作中才能灵活运用,再融入自己的艺术个性,便产生一种“势”。这种“势”是书法驾驭笔墨的技巧而产生的形,才能符合笔法,符合自然而呈现书法的艺术魅力。

书法中的形与势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形与势互为因果关系,可以相互转化。有什么样的形就会产生相应的势,反之亦然。所以因势生形,还是因形生势,绝不是对立的关系,这与书法的艺术功力及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关系。

最后,谢谢大家的美评,欢迎大家留言,谢谢!

6 阅读:2437
评论列表
  • 2020-10-06 03:41

    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家都讲究继承和创新,长期的误导和宣传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就好像继承的人都是无能之辈,永远没出息。只有标新立异的人才配指挥大家,领导众人前行。楷书是三国时期出现的,一千多年再也无法衍生出别的什么字体。如果要搞创新也只能在风格上面做文章,比如颜真卿一生所写的楷书风格都不重复,但是总体看还是颜体的面貌。伟大的书法家即不重复别人,同时又不重复自己。楷书的形体在可辩认的前提下是不变的,楷书的风格是可以变的。势就是不重复古人同时也不重复自己。形就是“守拙为本”比如报纸上面的铅字。

  • 2020-10-06 04:52

    行书就像骡子像狮虎兽,有人说行书根本就不能算作是一种字体,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通常人们都说真,草,隶,篆。四种字体,行书写的整齐一点像楷书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写的狂乱些又似草书再比如王羲之的《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作品往往是楷,行,草三种字体混在一起,所以说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字体很值得怀疑。王羲之《兰亭序》的形势不是通过楷,行,草混合出现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字组与字组之间的对比完成的。

  • 2020-10-06 03:00

    形和势就好像一母所生的兄弟两,老大叫形,弟弟叫势。但是在父母的心中似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自己生的孩子。但是在外人的眼中兄弟两是有明显区别的。战争中的形就是指正面佯攻的部队,生怕敌人发现不了自己的所在,一定要高调并且大张旗鼓,目的就是吸引敌方的注意力。战争中的势就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奇袭或者偷袭,对敌人的司令部实施“堵窝掏”的斩首行动,其速度往往是快如闪电,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敌人促不及防。兵法讲究“兵不用复”就是说奇袭的地方不可以重复,就像抗生素药用久了产生了抗药性一样,就不奏效了。

  • 2020-10-06 04:08

    主流是形,非主流是势。篆书是长方形,隶书是扁方形,各走了一个极端,楷书随后来了一个折衷,取正方形。先有篆书后有隶书,二者相比篆书是形,隶书是势。先有隶书后有楷书两者相比隶书是形楷书是势。事物的发展总是先分别走向两个极端,第三步再来一个折衷。最后再将前面的三个来个总结叫做合。前者为形后者为势。循环往复的转下去。古人作诗就是靠“起承转合”。

  • 2020-09-14 17:44

    差评,举的例子失败,千里目三字太无趣了。

  • 2020-09-15 09:18

    下面的势弱

  • 2020-10-06 04:24

    同一种字体也不是百分之百就采取一个形,比如隶书中就有一部分字体是方形和长方形。但总体还是以扁方形为主流,所以说主流是形,非主流是势。楷书以方形为主流,长方形和扁方形是非主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临摹隶书《张迁碑》和楷书《九成宫》。

  • 2020-10-27 05:05

    这简直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