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川大的领导们有没有预料到川大在社会上的口碑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从各种自媒体平台到贴吧、论坛,太多的人对川大的处理结果表示不满意。在处理结果出来之前,腾讯就与川大女生张薇解除了实习合同。18日,天津梅奥集团官宣不再聘任川大的学生。在川大发布给予张薇“双留”处分之后,“双一流”的川大变成了“双一留”,各种质疑嘲弄的言论遍布于网络的多个角落。川大可以对类似的信息不闻不问,甚至于不屑一顾。但作为个体的川大毕业生,他们绝对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受任何影响。6月25日,北京宴清律师事务所发表通告,不再聘任四川大学的毕业生,原因是“该校的治学态度显然不高,该校毕业生的品质难以让社会信服”。这所律所规模不大,但,伤害不大,侮辱性很强啊。有网友对这家律所的通告反馈是,如果张薇当了律师,那要诬陷多少好人啊!虽然有很多企业因为怕造成舆论影响,不会公开类似的通告,但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将川大学生排除在外了。
在重庆,一名硕士生导师明确拒收本科生。在江苏,一位为企业筛选人才的大学教师,在二选一的时候,最终把来自川大的硕士淘汰,选择了一个双非学校的毕业生。究其原因,就是受到最近张薇事件的影响,从而不再认可川大。在上海,一位有16年hr工作经验的网友说,在他从事的行业里,不录用川大学生已是共识。只要是川大的,简历都不会再接着看。在广东,一家公司在开完回忆之后,高层决定不再录用川大的学生,理由是成绩水分太大,道德素养也不好。国内某领域top研究所,私下形成默契,拒绝川大毕业生。一家上市公司的hr表示,川大学生直接被滤掉。山西没有一所“双一流”大学,但山西一位网友说,他身边搞实体的朋友,小到几十人,大到几千人,都对川大很有意见。企业这么做可能会涉及到就业歧视,但企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逻辑,甚至有人用张薇的逻辑替企业解释。“虽然我们的企业利益没有受到损害,我还不能提前止损吗”?还有一点,即使川大的学生进入了某家企业或者单位,谁敢保证同事之间不拿这个说事儿,谁又能保证这位学生能经受得住这些言语?在国内被网友批评和质疑的顶级高校还有清华和北大,原因就是清北的学生出国以后有大量留在了国外,造成国家人才损失。虽然清北的学生可能崇洋媚外,或者说某些条件国内不成熟,要去国外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华。但,清北那些学生毕竟是有才华的,而张薇从目前已被爆的料来看,好像才和德都不具备。高考结束,学生们逐渐开始报志愿,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6月23日,川大在官方微博展示了自己精美和创意的录取通知书,有介绍,还有模特展示。但,评论区仍然沦陷。
也许川大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做出了他们认为最正确的决定,但,川大的通告中并未对相关质疑一一做出明确回复。长江日报也对川大对张薇事件的冷处理表示了质疑和不理解,“调查失焦且碎片化,川大似乎并不想回应公众的诸多关切”。网上还刘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学新闻到川大,造谣违法都不怕;要保研到河大,霸凌造假保川大!”一所百年高校,西部综合实力第一的高校何至于沦落至此?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张薇本人却受到了热烈的邀请和欢迎。先是经济学家宋清辉邀请张薇来他的智库,甚至给他当助理都可以。近日,张薇还收到了来自万里之外英国的邀请,如果张薇来英国留学,他会帮助在各大会计师事物所联系工作。并且说他遭遇的这些事情会在英国得到更多的同情,不要有任何担心。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会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