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国家利益》杂志6月13日以“目前尚不确定美国在第五代飞机上的主导地位将持续多久”为标题讨论了当下中美两国在先进作战飞机领域的优势,并质疑美国所拥有的5代机优势将不会持续多久。文章作者是《国家利益》的国防编辑奥斯本之前曾在五角大楼担任陆军采购、后勤和技术部助理部长办公室的高素质专家,还曾在美国国家电视网担任主播和空中军事专家,因此格外关注美国空军的发展以及对于中国空军的担忧。

在美媒的文章当中开头就抛出“在与中国的战争中,美国空军会主宰天空吗?”的疑问,文章作者认为,“考虑到太平洋地区不断升级的威胁环境和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惊人步伐,这个简单的问题对五角大楼的规划者和国会议员来说都非常重要。”随后文章作者介绍了美国规划者和国会议员之间的探讨,他们论述了美国当下所拥有的空中优势以及中国在未来可能给美国带来的挑战。尤其是中国大力发展第5代战斗机歼20和歼35,这将会让美国在未来的天空面临最强劲的对手。

在文章当中称,在众议院国防拨款小组委员会的预算听证会上,众议员约翰·赖斯-卡特(R-TX)向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和空军参谋长查尔斯·布朗将军提出了“在与中国的战争中,美国空军会主宰天空吗?”这个问题,随后卡特告诉空军高级决策者们:“我们必须控制空域以保护装甲。随着我们拆除和拆除许多平台,我们希望迅速进入未来。预计我们将主宰未来的缩编引起了我的极大担忧。”

卡特解释说,他担心的是未来的能力可能不会很快到来,无法弥补退役的遗留平台或现有平台造成的差距,他还提到了F-35投入使用需要多长时间。是否有期望或希望未来的平台会很快到来,以解释武力的撤出?或者,考虑到新平台何时到来可能还不知道,这是否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肯德尔和布朗都表达了卡特众议员的担忧,并明确表示,三军都强调并理解中国威胁的严重性。肯德尔对小组委员会表示:“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一直在研究如何击败美国。我们正面临挑战,我们必须向下一代迈进。”

对于所谓美国面临的挑战,美国显然在内部已经形成了共识,毕竟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他们认为中国将成为美国的最大挑战者。对此文章就着重探讨在第5代战斗机领域上中美两国所具有的优势,文章称,
许多关键变量将决定美国能否在与中国的潜在接触中建立空中主导地位。目前,美国在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方面拥有相当大的数量优势,因为它已经在各军种运营了数百架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其中包括美国空军的大约300架。相比之下,中国没有运营许多第五代歼-20隐形飞机,至少目前,在隐形第五代能力方面,中国的运营数量将严重不足。

然而,正如肯德尔和布朗所描述的那样,考虑到中国继续生产和升级歼20战斗机的速度,这种潜在优势确实处于危险之中。其次,中国正在快速发展一种新的航母发射的第五代空中平台J-31(就是中国现在发展的歼35),中国空军很可能会大量生产这种能力。其实中国,第5代战斗机与美国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差距,唯一的差距肯定是数量上的差距。当下歼20生产约200架,这与美国第5代战斗机还存在较大的数量差距,未来加速生产将会是必然结果。而中国的歼35战斗机还没有定型量产,而中国必然在定型之后也会加速量产,从而满足中国海军和空军的现实紧迫需求。

可以说从现实角度而言,中国加速生产第5代战斗机将会是必然结果,美国媒体对此进行分析和担忧也没有多大意义,毕竟美国已经将中国定为战略对手。而且美国内部讨论的正是如何对付中国,那么中国发展5代战机的数量也自然无可厚非。不过美国媒体的文章还是宣称,“美国空军已经开始了一项雄心勃勃且迄今为止成功的F-35现代化计划,目的是在未来几十年保持其优势。因此,优化最佳前进道路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空军显然正在努力解决人们的担忧,即在短期和长期内保持优势将面临挑战。”

虽然美国是在大量吹嘘将会生产更加现代化的F35战斗机,似乎美国通过加大生产该型战机就可以迎接来自于中国的挑战。然而实际状况恐怕令美国方面是有些打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审计员的最新报告,F-35严重故障的发动机额外维护成本高达380亿美元——损失相当于近500架新战斗机的价格。特别是发动机的冷却能力完全不足以满足战斗机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的功率需求,随着战斗机的Block 4升级,发动机过度应变的问题预计将恶化。显然这样的问题将会限制美国 F35战机的生产,那么美国将如何扩大与中国的差距?

F-35是21世纪战斗机中飞行性能最差的战斗机之一,而且续航能力远低于大多数中国和俄罗斯战斗机。而且美国已经爆料出F35战斗机存在多种诟病,这也大大限制了其战斗力。并且, F35战斗机与中国的歼20已经进行了交锋,可以说基本完败,如今又爆出了发动机问题,真不知该如何应对中国?尤其是中国在3月已将歼-20的专属WS-15发动机投入批量生产之后,F-135发动机又出了问题,被要求开发一种新发动机来为F-35提供动力的呼声越来越多,真不知道美国该如何同中国五代机进行竞争?(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