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新鲜事:巧用易经解构茶经,寻回被人遗忘的中国茶道

中华茶友集结号 2024-06-29 19:48:12

6月21日,立夏,雨过天晴,清新的鹭岛似乎一夜之间回到了夏天。在创新驿站(湖里区企业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易解《茶经》中国行厦门站活动热火朝天地举行,来自茶业、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各界人士参加。

活动在朗朗读书声中开始,与会者共同体验、享受千年流传的经典之作《茶经》那无与伦比的智慧与魅力。

活动由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易学大家邵雍后人,皇极经世传人,《皇极经世通鉴》、《易茶经》作者,“易解茶经”的开创者邵玺主讲。

邵玺老师说,《茶经》之所以流传千年而不衰,绝不是不是仅教我们喝茶、制茶,而是因为其7000多个字的背后一定有另外的东西,我们习惯把这个东西称之为“道”;尽管《茶经》所记载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它背后所隐藏的“道”是永恒不变的。

于是,邵玺老师通过《易经》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能力,剥除《茶经》的表象,用其“错综复杂”的研究方法来探寻抽象后的卦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概括为“比、睽、节、鼎”四个符号,深入到其背后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揭示出更为本质和深刻的道理,找到了隐藏在《茶经》中的“以茶载事,比为命,睽修性,节守心,鼎御外”之道,即为“茶道”。

活动之前,茶友集结号、名茶网CEO魏成群首先致欢迎词。他强调,解读茶业界经典《茶经》,弘扬中华优秀茶文化,一直是茶行业、企业服务平台茶友集结号、名茶网的责任和追求,今后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重走茶经之路,寻回中国茶道”的各种活动,助力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传播!

接着,坦洋工夫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李宗雄在讲话中表示,以《易经》解读《茶经》,我认为这是用《易经》的金钥匙,去打开《茶经》的大门,是一个很好的活动。

最后,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会长,易解《茶经》策划人、发起人何修武做了总结讲话。他阐述了“重走茶经之路,寻回中国茶道”活动的目的意义、取得成效和今后计划。

读经典,品文化!用《易经》解构《茶经》,可谓别出心裁,出奇制胜,令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在氤氲茶香中,与会者踊跃分享彼此的收获与心得,共同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福安市东方红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立分享说,听完邵老师的讲解后深受启发、教育,将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茶叶生产、销售以及茶文化传播之中。

汉艺唐风创始人、厦门市茶叶学会副秘书长林燕玲感慨道,对《茶经》的细致剖析,与《易经》相互映照,能够如此精准地对每一个字、每一段落进行深刻的解读,这一过程令我深受触动。

资深茶文化作家雨云在朋友圈分享说,从孔子推崇的《易经》入手,解说《茶经》,颇有收获。

84岁的著名书法家、资深茶客郑老师特地从鼓浪屿赶过来参加活动,并在活动微信群中连连称赞:邵老师、何会长,你们太棒了!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茶道再次强势复兴、推广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现场也有人质疑。何修武会长说,毕竟《易经》、《茶经》都是千年古籍,用《易经》解《茶经》又是全新的尝试,不可能在两三个小时里讲清楚、听明白,我们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共鸣,更希望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的声音。学习和践行文化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反思、改进和提高。

活动由厦门晨育教育咨询机构负责人潘兰萍主持。

易解《茶经》中国行厦门站,由中国茶文化专项基金、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主办,茶友集结号、名茶网、茶饰界承办,七喜香、厦门晨育教育咨询、闻道读书会、福安市东方红茶业有限公司、河南卢仝茶业研究院、中华茶道网、茶居地球、黑龙江省茶业协会、大庆市茶叶协会、大唐贡茶院、精茶道、宋茶院、中华名茶网、茶友集结号、茶旅世界、茶邦文化协办。

据悉,易解《茶经》中国行是“重走茶经之路,寻回中国茶道”活动宣传推广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多月以来,易解《茶经》中国行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厦门已是第23站,今后还将走进港澳台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区与国家。

此项活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热烈反应与高度赞赏,主办单位希望更多的机构、人士参与到“重走茶经之路,寻回中国茶道”活动之中!

被人遗忘的中国茶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道源远流长,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形成一种泡茶、品茶的仪式,以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融合了哲学、美学、礼仪与健康理念的生活艺术。

唐代以前就有饮茶,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酝酿期。唐肃宗、代宗、德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封氏闻见记》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饮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从此,中国茶道伴随着茶产业发展和人们的饮茶生活延续千年,绵绵不断。

中国茶道也传出国界,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如日本的抹茶、韩国的茶礼、印度的“Chai”、土耳其的“野兔的血”(tavşankanı)、俄罗斯的“Zavarka”、英国的下午茶、摩洛哥的薄荷茶等均有中国茶道的血统和基因。因此,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书中说:“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然而,一说到茶道,很多人自然而然想起了日本,想起了“和、敬、清、寂”四个字。虽然奠定中国茶道理论基础的《茶经》流传千年,后人对《茶经》有各种各样的注释与解析,但由《茶经》衍生出来的中国茶道精髓是什么,竟然无人知晓,甚至混乱不堪!

为了解开中国茶道的深层次谜团,中国茶文化专项基金、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发起了“重走茶经之路,寻回中国茶道”活动,尝试用不一样的角度和方式对《茶经》进行深度解读,试图重构中国茶道最原始、最本质的真相,弘扬茶文化,助力茶产业!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