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荣这人吧,就是那种你一听名字想不起来但看哦哦这不是演警察的那个演员,四十岁才开始追梦,现在七把年纪了还在拼死拼活养小他几十岁的老婆和娃。
我以前看到四十岁的人就觉得挺老的,但现在我也快到那年纪了,突然发现好像也没那么老嘛,毕竟寿命都延长了,四十岁才刚到人生一半呢,可是放在那个年代开始学表演,那是真有勇气。王奎荣之前就是个普通工人,在工厂里干着,每天朝九晚五的,谁能想到他突然就想通了要去学表演,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吗。
他那个年代去中央戏剧学院上学,跟现在肯定不一样,那时候国内的表演教育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可能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要背台词啊走位啊之类的,不像现在那么多流派。他作为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想想就挺尴尬的,周围都是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就他一个四十岁的大叔,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做表情练习,年轻人做起来多自然啊,他一个四十岁的人做那些表情,那画面肯定很搞笑。
能在四十岁的时候决定学表演,我觉得这个人肯定有点与众不同,他一定是有梦想的,不甘心平凡的那种,要不然谁会放弃稳定的工作去过那种漂泊不定的日子呢,演员这行当本来就不稳定,说不定今天还有戏拍,明天就可能没人找你了,对于已经到中年的人来说,这种选择其实是挺冒险的,但他就这么选了。
在学校学习期间他肯定是格外珍惜的,毕竟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一个中年人重新回到课堂,那种感觉肯定和年轻学生不一样,他可能会更加珍惜每一次表演的机会,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了,年轻人可以试错,可以重来,但是他已经四十岁了,再不抓紧就更晚了,所以学习起来也更加投入吧。
他一定是那种特别有韧劲的人,不然的话在那个年龄段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同龄人都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有了一定的成就,而他却还在学表演,肯定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也会有人嘲笑他不切实际,可是他就是不管那些人的看法,坚持把表演学完了,这种意志力真的很让人佩服。
进了话剧团之后发现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那种感觉肯定很失落,本来以为毕业后就能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结果却是对着一群小朋友演儿童剧,这和他的预期差别太大了,好不容易学了表演,结果却是演儿童剧,换做是我可能就放弃了,但他没有,他继续坚持着,直到有机会演电视剧。
而且他还在话剧团当过领导,这就更有意思了,他本来是想演戏的,结果成了领导,这种感觉一定很矛盾,一方面是要管理团队,另一方面却是想亲自上台表演,两者之间肯定有冲突,因为当领导就意味着要关注全局,而演员则是要专注于自己的角色,这两种角色同时扮演是很困难的。
他从话剧团到电视剧的转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估计得经历很多次试镜失败,很多人连个跑龙套的机会都没有,他能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得到第一个电视剧角色,真的挺不容易的,当时的导演也挺有眼光的,敢用一个刚从戏剧学院毕业的中年人。《爱你没商量》这个剧名听着就像是一部家庭伦理剧,应该是讲家庭矛盾之类的吧,这种戏对表演的要求其实挺高的,没想到他第一次就能把角色演好。
他好像特别喜欢演警察角色,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比较正气一点,符合人们对警察的想象,一演警察就有说服力,这也是一种缘分吧,有些演员就是适合演某一类角色,比如有人天生就适合演反派,有人适合演正面角色,这也是种天赋,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各种类型的角色的。警察这种角色其实挺难演的,要既有威严又有人情味,不能太冷酷也不能太软弱,这个度很难把握,他能一直演这类角色肯定是有一定实力的。
不知道他有没有被定型,就是大家一看到他就想到警察,导演也只找他演警察,这对演员来说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保证有戏拍,另一方面却限制了表演的发挥空间,毕竟一个演员如果只能演一种类型的角色,那就失去了很多可能性,但对于四十多岁才入行的他来说,能有稳定的角色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他应该是那种特别敬业的演员,每个角色都认真对待,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不然也不会从无名小卒变成老戏骨,这种成长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可能每一个角色他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研究警察的行为模式,了解警察的工作环境和压力,这些都能让他的表演更加真实。
在影视圈混了这么多年,他肯定也见识过很多潜规则,但能够一直坚持下来,说明他是靠实力说话的,不是那种靠关系和潜规则上位的,这一点很难得,尤其是在这个行业里,诱惑太多,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容易,这或许也是他能成为老戏骨的原因之一。
他应该也经历过低谷期吧,就是那种没戏拍或者角色很少的时候,每个演员都会有这样的时期,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年轻演员层出不穷,对年长演员的冲击很大,但他能够坚持下来,说明他有足够的韧性和耐心,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就放弃自己的事业。
演过那么多警察角色,他自己可能也觉得有点审美疲劳了,想要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角色,这样对自己的演技也是一种挑战和提升,毕竟一个好演员应该能够驾驭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而不是被观众和导演固定在某一类角色中无法自拔。
我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就觉得那个瞎眼的老头特别厉害,当时不知道演员叫什么名字,就觉得这角色太酷了,会武功还会吹箫,打人的时候特别狠。其实柯镇恶这个角色在原著里面也是挺立体的,他是盲人但不影响他行侠仗义,而且性格直率,不拘小节,这种角色对演员的要求其实挺高的,因为要表现出一个盲人的感觉,动作和反应都不能太正常。
王奎荣能把这个角色演得这么好,估计花了不少功夫去揣摩盲人的行为和感受,可能会去盲人学校观察盲人的动作和反应,甚至会蒙上眼睛体验盲人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把角色演得更加真实,这种敬业精神很值得敬佩,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多人都是走个过场,并不会真正去研究角色。
他演柯镇恶的时候应该已经五十多岁了吧,正好和角色的年龄相符,这种年龄的吻合感觉上会更加自然一些,不像现在有些古装剧,五六十岁的角色找三四十岁的演员来演,看起来就很违和,但是他演柯镇恶,那种气质和年龄就刚刚好,看起来就是个武林前辈的样子。
柯镇恶这个角色的性格也和王奎荣本人有些相似吧,都是那种比较刚直不阿的性格,不会为了一些小利益而低头,这种角色和他自己的气质很匹配,所以演起来也特别自然,观众看着也舒服,不会觉得违和,这可能也是他能够演好这个角色的原因之一。
演反派和演正面人物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反派角色更加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底,因为要让观众既讨厌这个角色又不至于反感演员本人,这个度很难把握,演得太过了会让人反感,演得不够又没有说服力,他能在反派角色中找到这个平衡点,说明他的演技是很有水平的。
其实柯镇恶虽然是盲人,但是在剧中的存在感却很强,这也和演员的表现力有关,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记住这个角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主角光环下的配角,很多人都是可有可无的,但是他的柯镇恶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真的很厉害。
柯镇恶这个角色虽然是配角,但在剧中的地位却很重要,他是郭靖的师父之一,对郭靖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很有分量,能够演好这样的角色,需要演员有足够的表现力和理解力,不是靠台词多就能吸引观众的。
在《射雕英雄传》这部剧中,柯镇恶是七怪之首,但实际上武功并不是最高的,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上要既展现出七怪之首的威严,又不能喧宾夺主,这种角色的平衡感很难把握,但是王奎荣做到了,他的表演既有个性又不会过分抢戏,这种表演的分寸感是很多演员都难以掌握的。
看到他七十多岁了还在拼命接戏,其实挺让人心疼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结果还要奔波在各个剧组之间,确实是挺不容易的,不知道他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毕竟演戏是件很累的事情,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长时间的拍摄非常消耗体力。他这种持续接戏的状态,可能真的和家庭有关,因为有个小他三十七岁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女儿要养,这个压力肯定不小。
他和现任妻子的年龄差这么大,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不太能理解,但感情这事谁也说不清楚,可能他就是喜欢年轻一点的伴侣,也可能他妻子喜欢成熟稳重的男性,这都是个人选择,我们外人其实没必要多加评判。但确实这么大的年龄差,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肯定有不少差异,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维持好这段关系,相互理解和包容是很必要的。
有个8岁的女儿,按理说应该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年龄,结果他还不能安心带孩子,因为要赚钱养家,这种矛盾心理肯定很痛苦,一方面想多陪伴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了生计奔波,这种两难的处境确实很让人同情。而且他的年龄决定了他可能看不到女儿长大成人,这种遗憾感肯定时时刻刻都在他心中。
他这个年龄了还在拼命工作,真的很让人感动,为了家庭付出这么多,说明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不管是对妻子还是对孩子,他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照顾好他们,这种精神其实很值得尊敬,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为家庭付出这么多,而他这个年纪了还在坚持,真的很难得。
他肯定也会害怕自己年纪大了没戏拍,这种焦虑感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年轻演员越来越多,老演员的戏份被不断压缩,他虽然是老戏骨,有一定的资源,但也不可能永远有戏拍,这种危机感可能一直都存在,所以他才会不停地接戏,想趁自己还能工作的时候多赚一些钱。
对他来说,赚钱养家可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能是不想离开他热爱的舞台,演戏对他来说可能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舞台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这种对表演的热爱也是支撑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不仅仅是为了钱,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热爱。
看着这么大年纪的人还在为生活奔波,其实挺心酸的,人到晚年本应该是享受人生的时候,结果却还在为基本生活而忙碌,这背后的无奈和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看来可能觉得他很拼,很有干劲,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种疲惫和压力有多大,因为他不仅要面对工作上的挑战,还要处理家庭中的各种问题。
他和第一任老婆离婚,说是因为他忙事业不回家,这理由听起来确实挺现代的,现在很多年轻夫妇也是因为这种原因分开的,一方忙于工作,一方守着空房子,久而久之感情就变淡了,这确实挺可惜的,但爱情需要双方的经营,如果一方总是缺席,那么感情肯定会出问题,这点在哪个年代都一样。他第一任妻子可能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感觉不到被爱和被关注,所以才选择离开,这其中肯定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他和现任妻子是在剧组认识的,这种职场恋情在演艺圈很常见,因为他们经常在一起工作,朝夕相处,比较容易培养感情,但他们之间这么大的年龄差,估计当时剧组里的人都挺震惊的,可能背地里都在议论他们,觉得这不会是真爱,可能是各取所需,但事实证明他们走到一起的很幸福,说明感情这种事情真的很难说,不是靠年龄段这种外在因素就能决定的。
他们之间这么大的年龄差,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生活习惯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甚至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也会有很大不同,这需要双方有足够的包容和理解才能维持好这段关系,可能他们就是很恰好两个人在这些方面都能互相包容和理解,所以才能走到一起,并且还有了孩子,组建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当初他犹豫过,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年龄差距太大,社会的眼光肯定不会太友好,会有很多闲言碎语,这些压力对一个公众人物来说是很大的,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内心,这种勇气也是值得敬佩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无视外界的声音,坚持自己的选择的,尤其是在那个年代,社会对这种大龄差婚姻的包容度可能更低。
他妻子当时可能很崇拜他,毕竟他是行内的前辈,有丰富的经验和稳重的性格,这些特质对年轻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比起同龄的小伙子,他更加成熟稳重,知道如何关心和照顾人,这些都是很难得的品质,可能正是这些特质打动了他的妻子,让她愿意跨越这么大的年龄差距和他在一起。
婚后他们肯定也面临了很多挑战,比如社会的不理解,亲友的质疑,甚至可能还有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但他们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还生了孩子,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不是外人想象的那种利益关系,他们真的是彼此相爱,愿意为对方付出和牺牲,这种真实的感情是很难得的,不管年龄差距有多大。
我最近看了《异人之下》,挺好看的,里面有很多特效,打戏场面也很酷,没想到王奎荣也在里面演了角色,他演的那个田晋中是个德高望重的异人前辈,这个角色其实挺适合他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演艺圈的老前辈,有那种自然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