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电影《封神2》的争议可谓是话题不断。其中有一个吐槽点,说电影丑化了通天教主的形象,如果说影片中的造型与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心目中印象不符,这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但有些言论,小编看后简直是哭笑不得,说什么“通天教主是三清”,“通天教主是正派人物”。小编自认才疏学浅,没有看过什么道家经典,也只是拜读过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本也不敢妄论神话传说,但闻此谬论实在忍不住要发声。
先说说通天教主到底是不是道教神仙三清之一?道教三清乃是道教体系中地位极其尊崇的三位神仙,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通常国人对于三清的认知多来自于《西游记》中的描写,在书中出场最多的太上老君即为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而在《封神演义》中描所写的被称为万仙之祖的鸿钧老祖,座下三大弟子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很多读过原著的网友会很自然的将《西游记》中的三清与《封神演义》中鸿钧老祖的三徒对号入座。元始天尊在两部小说中连名字都一样,通常没有什么争议。太上老君与老子是否是同一位神仙,就存在争议了,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历史上确有其人的思想家老子就是神话中的太上老君,而在两部小说中坐骑又都是青牛,貌似确很同步。如果这两位都对上了,那好像通天教主也没理由不承认自己是灵宝天尊了。
西游三清与封神三仙分别出自于两部文学作品,系作者吴承恩与许仲琳由民间传说加之个人的联想,经过杜撰编写后成书。两部著作在人物描写上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二郎神与杨戬、托塔李天王与李靖、哪吒三兄弟、魔家四将等等。但两部小说的故事却毫无交集,一个说的是西天取经,一个讲的是武王伐纣。而《西游记》成书在前,《封神演义》的故事却在前,开了封神榜才有了天庭,才有了各司其能的神仙秩序。这样许仲琳在著书时,从某种层度上讲就等于是在给西游写前传了。这样理解,那似乎西游三清与封神三仙就完全契合了,不过这样的说法却未得到道教人士的认可。
近日已有道教人士发声,通天教主不仅不是道教三清之一,甚至连道教仙班都不算,他只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我想至此也就有了定论,既然道教都未承认,网友的对号入座也就只能是一厢情愿了。但这里小编要说的是,道教可没有否定元始天尊和老子,那又为什么就三选其二,偏与通天教主划清界限呢?小编看来,这不得不说与他在小说中的人设有关吧。
在小编的概念里,《封神演义》里通天教主和他治下的截教以及申公豹就是反派,甚至觉得这都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但因为一部电影中不是太尽如人意的形象,让很多网友在吐槽过程中,纷纷站队到通天教主一边,还自圆其说的是在维护道教仙人形象,并以此来高喊“电影丑化道教”。说通天教主是正派的简单概述就是“没复活自己被诛杀的门人,没以大欺小对晚辈出手,对抗阐教是因为被人挑唆”。但依小编之见这理由实在是站不住脚。
《封神演义》讲的武王伐纣的故事,武王自然代表的是正义的明君是正派,纣王相应代表的就是凶残的暴君是反派。大家都知道“助纣为虐”这个成语吧,站在殷商一方,别管初心如何,站到了反派阵营只要有过出手对抗西岐大军,总不能算你是正派吧?
再有,作为截教之主,收了上万鱼龙混杂的门徒,神仙圣人收徒时不看看弟子的品行吗?在与师尊鸿钧老祖及两位师兄已筹划好了开封神榜的明确目标下,他放任门下徒子徒孙胡作非阻止阐教行正义之举,还导致了无数生灵命丧黄泉,这不是坐看罪恶滋生吗?授与了徒众法力技能,却未对品行加以教诲,走向凡间行恶事,身为一教之主没有责任吗?至于什么没护短复活门下弟子,没以大欺小,是受了多宝道人和金灵圣母挑唆才出山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这些在小编看来,理由实在太过牵强,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如元始天尊一般全力支持门人,那他都不能用反派来形容了,那简直就是恶魔了。
以现代社会的角度去判断,即便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因为受人引诱亦或是出于义气,加入了犯罪集团并参与了行动,那他的行为毫无疑问的已构成了犯罪。小编认为通天教主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就是被作者明确的设定为了反派,甚至毫无争议可言。那么问题来了,时下这些打着维护道教的喷子们,连基本常识都未见得了解,却一力的声讨为通天教主洗白,其初衷又在哪呢?
就冲通天教主有教无类和护犊子,就是正派人物[点赞]
小学初中老师收了上万鱼龙混杂的门徒,老师们收学生时不看看学生的品行吗?所以老师是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