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第26期)。
“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由此,乡村旅游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遴选出一批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经编辑整理后,一一分享给大家。
安徽省亳州市晨光村//
基本情况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位于皖北平原腹地。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206人,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近年来,晨光村将发展乡村旅游同脱贫攻坚结合,聚焦培育新型农民经营民宿,让原本破旧不堪的村庄旧貌换新颜,带火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使晨光村摆脱了“贫困村”的面貌。2016年以来,该村先后入选全省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获评AAA级旅游村庄、优秀旅游示范村、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
运营模式
一、强化组织建设,营造发展环境
近年来,晨光村党组织结合村情实际改选了三个党支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为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游客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满足了旅游发展需求。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协会+农户”“农户+农户”“支部+公司”等模式混合经营,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种植业、旅游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运营过程中,坚持村集体的主导地位,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公建部分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并经营,所得收益归集体所有;特色产品种植、民宿内部改造及运营等由村民完成,在集体统一管理下,单独承担经营成本和收益;由集体投资的旅游及游乐设施可采取对外承包的经营方式也可招商,开发及运营商承担运营成本,并给予集体一定的管理费用。
二、强化规划引领,激活发展潜力
在省、市、区文化旅游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晨光村2015年成为省级旅游扶贫试点村,并成功争取到安徽师范大学旅游扶贫规划公益活动支持,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派驻两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旅游扶贫发展规划,确定了晨光村旅游业发展“一核一轴一带四区”的发展空间布局,精准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旅游带头人和优势旅游企业,明确了九大主导产品及其配套项目,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划完成后,晨光村以集体名义投资兴建了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开展一批精品旅游活动,按照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八个一”要求和创建标准,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游览点、农家乐客栈、旅游标识牌、导游词、导览讲解员等软硬件建设,大大提升了旅游吸引力。
三、强化旅游特色,发挥带动作用
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探索“旅游+”模式,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旅游致富带富“晨光”品牌。盘活村民闲散资源,以贫困户通过学习、培训后自主经营或联合经营餐饮式、庭院式农家乐(农家小院)为突破口,组织动员群众发展民宿75间,年盈利40余万元。
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活动,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主导、小农户参与的旅游产业化联合体。观北生态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的皖北恐龙化石谷旅游项目,以恐龙主题科普研学产品为龙头,建成化石博物馆、矿石库和住宿、餐饮等接待基础设施,开业运营3年来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亳州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种植香椿、秋葵、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产品,拉动采摘经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旅游,人均增收11660元。鼓励支持引导有发展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组织村贫困群众参加了15场次剪纸、地方餐饮、手工艺和非遗技艺培训,举办了旅游扶贫就业招聘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结合亳州市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组织“桑葚采摘节”“药膳美食节”“书记代言”直播带货等活动,仅在2020年“第五届桑葚采摘节”开幕式活动中,2小时网上直播浏览量达13万人,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200余名群众参与服务工作,累计收益达110万元。
晨光村将牢牢把握乡村振兴重要发展机遇,坚持“提升效益,多元经营,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打造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带富致富晨光品牌,为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更多精彩案例,请持续关注《文旅地产评价》。
(视频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