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白求恩临终前,向聂荣臻提出要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

可以鸭文史 2024-11-19 15:44:50

1939年,白求恩在弥留之际,他对聂荣臻请求,在他走后,请给前妻一笔费用。

这时人们才知道,这位为中国抗战倾尽所有的国际主义战士,心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除了担心前线的战士的伤病,以及医疗物资是否短缺以外,那位曾经的妻子,或许是他内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

诺尔曼·白求恩,这个名字注定要与救死扶伤联系在一起。

他医术精湛,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家学渊源加上多年苦练的结果。

自幼,在家人的支持下,白求恩便踏上了医学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他一展身手的机会。

他毅然参军,成为一名军医,在炮火硝烟中磨练医术,也见证了战争的残酷。

一战结束后,白求恩选择退役,并凭借在军队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实习医生的资格。

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不断追求更高的医学造诣。

一次重要的医学考试,将他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也开启了一段浪漫的邂逅。

在那里,他遇到了弗朗西丝——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

白求恩的世界,因为弗朗西丝的出现而变得不一样了。

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白求恩的热情和才华深深吸引着弗朗西丝,而弗朗西丝的优雅和善良也让白求恩为之倾倒。

在白求恩的盛情邀请下,弗朗西丝答应与他一同旅行。

一路走来,他们越聊越投机,感情变得越来越好。

旅行结束后,白求恩向弗朗西丝求婚,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共同开设了一家诊所,过着看似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弗朗西丝是一位贤内助,她支持着白求恩的医学事业,也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责任。

然而,白求恩对医学的过度投入,以及他为穷人免费治病的习惯,有时也会让弗朗西丝感到不满。

她理解丈夫的善心,却也担心这种“贴本买卖”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诊所的病人络绎不绝,白求恩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他的医术高超,又总是全心全意帮助病人,让人敬佩。

可是,他拼了命工作,身体吃不消了。

一天,白求恩感到身体不适,丰富的行医经验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严重的传染病——肺结核。

以前,得了肺结核基本就治不好。

面对病魔,即使是医术精湛的白求恩也感到无力和颓废。

弗朗西丝看到丈夫的消沉,心痛不已。

她鼓励白求恩振作起来,相信他们能够共同战胜病魔。

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白求恩重新燃起了希望。

然而,白求恩深知肺结核的传染性极强,他不想拖累弗朗西丝,于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婚。

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向弗朗西丝提出了离婚。

尽管弗朗西丝百般不舍,但白求恩的决心已定。

他毅然离开了弗朗西丝,独自一人踏上了与病魔抗争的道路。

尽管饱受病痛折磨,白求恩依然坚持着。

他潜心研究,最终找到了一种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方法。

他甚至以自己为实验对象,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尝试。

一年多的时间,他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白求恩战胜病魔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医学界。

一位加拿大教授听闻此事后,向白求恩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前往加拿大任教。

在前往加拿大之前,白求恩给弗朗西丝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思念。

弗朗西丝得知白求恩康复的消息后,欣喜若狂。

两人重归于好,再续前缘。

在加拿大,白求恩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他并没有沉迷于安逸的生活,而是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热情和对人类的关怀。

他为了医学事业,忙得忘了照顾妻子。

弗朗西丝理解丈夫的理想和抱负,但她内心深处也渴望得到丈夫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长期被冷落和压抑,最终走到了尽头。

弗朗西丝要离婚,白求恩同意了。

赴华支援抗战(1937年-1939年)

离婚后,白求恩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学事业中。

他四处奔走,寻找更需要他的地方,继续用自己的医术拯救更多的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深深地震撼了白求恩。

他决心去中国,支援抗战。

出发前,白求恩给弗朗西丝留了封信。

信中,他没有提及儿女情长,而是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

他知道这次去很危险,但还是去了。

他知道,中国需要他,那里才是他真正应该去的地方。

白求恩到中国后,第一站是武汉。

他找到周恩来,希望能去抗日前线。

周恩来建议他先去延安考察一番,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情况。

听从了周恩来的建议,白求恩动身去了延安。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白求恩终于抵达延安。

毛泽东和党中央热情地欢迎了他。

在延安,白求恩亲眼目睹了抗日根据地的艰苦环境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他被他们精神深深感动,更加坚定了自己支援中国抗战的信念。

在延安期间,白求恩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体检,并前往边区医院指导手术工作。

他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医务人员。

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中国的初衷——到抗日前线去,为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提供医疗救助。

一天深夜,白求恩来到毛泽东的窑洞,再次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往前线工作的愿望。

毛泽东考虑到前线的危险性,起初会有些顾虑,但是白求恩却异常坚决,他明白只有自己上前线,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毛主席最后只能答应了白求恩,让他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白求恩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来到了聂荣臻领导的八路军部队。

在那儿,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

简陋的医疗条件、匮乏的医疗物资、以及源源不断的伤员,都让白求恩深感责任重大。

他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夜以继日地为伤员做手术,经常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不休息。

他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还将自己带来的全部医疗设备和药品捐赠给了八路军。

他和战士们在一起,出生入死,冒着危险救治伤员。

他亲手组建了一支医疗队,培训了一批中国医务人员,提高了八路军的医疗水平。

白求恩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伤员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感动了八路军战士。

他不仅医术精湛,还心怀天下,是一位真正的国际友人。

他曾对身边的护士珍妮说过,他非常希望能够看到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天。

为了更好地支援中国抗战,白求恩曾计划返回加拿大,进行募捐并招募更多的医疗人才和物资。

然而,就在他即将回国之际,日军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

面对严峻的形势,白求恩毅然放弃了回国的计划,再次投入到前线的救治工作中。

他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地为伤员做手术,身体极度疲惫。

手术时,他割破了手指。

战火纷飞,他没时间管自己的伤,继续救人。

几天后,他手指上的伤口化脓了,得了严重的败血症。

环境恶劣,白求恩的病很快就严重了。

聂荣臻得知消息后,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白求恩。

白求恩知道自己病得很重,已经救不回来了。

临终前,白求恩把一封遗书交给聂荣臻。

信中,他回顾了自己在中国抗战的经历,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

他还特意为前妻弗朗西丝求助国际援华组织,希望能给她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他知道自己亏欠弗朗西丝太多,希望能够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她一些帮助。

简短的几句话,流露出白求恩对前妻无尽的歉疚和思念。

他一生都在医学事业和人类解放事业上,却没能给弗朗西丝一个完整的家庭。

他把对弗朗西丝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流露出些许的温柔和遗憾。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病逝世,年仅49岁。

他的离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抗日战争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八路军将他安葬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并秘密的做了标记,以防日军破坏。

白求恩的离去,让无数人悲痛万分。

他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加入抗日战争。

毛泽东高度评价白求恩,称赞他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并专门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白求恩的一生都致力于为人类进步而努力。

他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他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将一直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考验和磨难,最终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然而,白求恩对弗朗西丝的牵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曾改变。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超越了国界和民族,彰显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他远渡重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一生。

他的精神,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敬佩。

0 阅读:12

可以鸭文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