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记者在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阳市志愿服务保障规定》将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阳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贵阳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29万人、志愿服务队伍3147支。为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志愿服务的其他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活动,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贵阳市志愿服务保障规定》。《规定》共18条,是一部聚焦问题和需求的“小切口”立法。《规定》的出台,对于进一步维护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及其他志愿服务活动举办者合法权益和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特色与亮点:
一、体现机构改革成果,明确服务管理体制。
规定县级以上志愿服务统筹协调机构(社工部)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政府制定志愿服务保障政策和措施、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各部门、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支持和保障本行业的志愿服务,打造“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细化服务保障职责,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救援、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生态保护、社区治理及其他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布局志愿服务孵化基地,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的启动成立、建章立制和初期运作,帮助志愿服务组织提升志愿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行业组织、志愿者培训机构等单位,加强志愿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发设计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建立分类培训体系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
三、强化志愿服务权益保障,解决志愿者后顾之忧。
规定志愿者对志愿服务项目有知情权、自愿选择权;为参加应急救援或者有安全风险的志愿者购买人身伤害保险;对志愿者开展相关知识信息、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卫生、医疗、交通、餐饮、住宿、通讯等保障等,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四、总结和巩固经验,凸显“贵阳绿丝带”地方特色志愿服务文化。
贵阳市在2008年初凝冻期间诞生的“绿丝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已经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识别特征,应当大力宣传,形成长期的志愿服务标志。这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提供志愿服务的其他组织、新闻媒体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推介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应当推广“贵阳绿丝带”志愿服务文化,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助推贵阳文明不断进步。
记者:韩珊 冯德稳
编辑:文卓異
责编:陈 萌
审核:王 营
终审:谢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