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飞
网吧,一个时代的象征。无论是一线大城市还是小镇,你总能在街上看到一块旧牌子,上面写着“某某”网吧,然后在下面画一个箭头,箭头指向的位置,就是网吧入口。在网吧里度过的时光,也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而如今,网吧却出现了“倒闭潮”。
1996年,第一家电脑房“威盖特”在上海诞生,为之后网吧行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000年左右,随着腾讯OICQ服务上线,加之CS、魔兽、热血传奇等一系列著名游戏IP问世,网吧行业正式开始兴起。
在当时那个年代,家中能够配备电脑的非常少,网吧成了大多数人上网的唯一途径。“想要富,开网吧”,这句话当时并不夸张,能够拿到经营执照的,大肆开店吸引顾客;即便是拿不到经营许可证,也会有不少人铤而走险,各种黑网吧深深植根于小巷,诱导着人们前来消费。那时起,“网瘾少年”成了坊间热词,也成为众多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国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过,还是依旧有人愿意去网吧,有人说,去网吧,不一定是为了玩游戏,找快乐,主要是那种欢快的氛围,在网吧之中,有不少人都是组队来玩,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组队玩游戏,也是非常有氛围的,所以,即使在家用电脑变得普及之后,网吧依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然而,曾经火爆一时的网吧行业,如今却陷入了“倒闭潮”。据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网吧相关企业吊销、注销6487家,新注册1557家,净减少4930家,行业整体下行。其中,2月份是网吧企业注册量最少的一个月,全国范围内仅注册了43家。短短20年时间,网吧从鼎盛走向衰败,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1、开网吧成本越来越高
现在开网吧利润很低,这是很多老板选择撤退的最大原因。为了能让自家的网吧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不少老板不惜花大价钱用于装修等“包装费用”,而且位置往往选择在大学城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其租金昂贵。除此之外,电脑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电脑的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像近些年大火的吃鸡,由于配置要求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多数网吧都选择更换配置,如果不升级就会被市场淘汰。升级设备之后肯定是要涨价的,年轻人自然是不买账了,这么下来,一年到头赚到的钱并不多,只能宣布倒闭了。
2、“黑天鹅事件”影响
在春节的时候,不少网吧老板贴上“年后再会,不见不散”的标志后,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这场疫情导致原本短暂的告别,最终竟成了永别。疫情当前,各行各业停工停产,网吧这种人群密集程度高的娱乐场所自然无法正常营业,直至今年下半年,娱乐场所才慢慢恢复营业,并且只能限流运营。停业近半年,已经让不少网吧老板不堪重负;限流运营,也根本无力支撑网吧的经营成本,导致大量网吧最终倒在了这场疫情之下。
3、互联网的兴起
现在的孩子在家有电脑,手机能打游戏,无需跑网吧,而对于当初80、90后的“网瘾少年”,我们已经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再去网吧了,即使偶尔想打游戏,也会选择在家舒舒服服地打。
4、网吧转型难,竞争大
网吧行业的爆火,背后充斥着“野蛮生长”的影子——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直繁荣,而网吧的泛滥更加速了“跌落”。自2014年开始,不少网吧都开始向着更加高端的网咖、电竞馆转型。虽然与网吧相比,这些转型后的产业能够为消费者们提供餐饮等更多服务,但其本质依然还是上网服务而已,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仅仅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密室逃脱、桌游馆、轰趴馆等社交娱乐场所增多,线下娱乐场景愈发多样和和精细化,网吧面临着愈发严重的分流问题,市场份额进一步收窄。也正是因为如此,自进入下半年以来,二手平台上关于“网吧倒闭”的产品信息越来越多,有的老板为了减少损失,只能选择甩卖资产,将电脑、沙发、椅子都以低价卖掉。
据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网吧类企业注册量已连续4年下滑,其中去年新增注册数量是过去十年中最少的一年,去年新增注册了4667家,但同年吊销、注销数量却高达14773家,是注册量的3.3倍之多。不过,虽然网吧迎来“倒闭潮”,却有不少家长在“拍手叫好”。从目前来看,网吧的主流消费群体依然是学生,而在不少家长看来,是游戏和网吧害了大多数孩子,这些产业还是消失为好。
从理性层面上讲,随着电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大,哪怕没有同行的挤压,这些传统网吧也会很自然的逐渐减少,疫情只是衰败的加速器而已。大家有多久没有去过网吧了。
本文由小编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