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张某在某科技公司工作5年,月薪1.2万元,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23年10月,公司以“业务调整”为由口头通知其离职,未提供书面辞退证明,拒绝支付经济补偿。张某未签署任何协议,但公司已停发工资、关闭其工作账号。
一、确认辞退合法性:是否存在违法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企业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员工严重违纪、不胜任工作经培训仍不合格、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等。若公司以“业务调整”为由解除合同,需符合以下条件:
1. 举证责任:公司需证明“业务调整”属于“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部门撤销、生产线关闭),而非主观裁员。
2. 协商程序: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并优先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如调岗)。
3. 补偿义务:合法解除需支付经济补偿金(N倍月工资);若违法解除则需支付双倍赔偿金(2N)。
本案关键点:
- 公司未提供书面解除通知,未履行协商程序,且未支付补偿,涉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 张某可主张公司行为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3条(未通知工会)、第40条(未提前通知)、第46条(未支付补偿)。
二、证据收集:构建完整证据链
张某需收集以下证据以支持仲裁请求:
1. 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考勤记录等。
2. 辞退证据:口头辞退的录音或录像、工作账号被关闭的截图、内部通知邮件等。
3. 经济损失证明:工资停发记录、未休年假天数、年终奖约定文件等。
4.沟通记录:与HR或上级协商离职补偿的聊天记录、邮件往来。
法律依据: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劳动者需提供初步证据,用人单位掌握的证据由单位提供。
- 若公司拒不提供证据(如考勤记录),仲裁委可推定劳动者主张成立。
三、赔偿计算:明确应得权益
1. 经济补偿金(N):若公司合法解除,张某工作5年应得5×1.2万元=6万元。
2. 违法解除赔偿金(2N):若认定违法解除,赔偿金为2×5×1.2万元=12万元。
3. 代通知金:公司未提前30日通知,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1.2万元。
4. 其他权益:
- 未结工资:离职前未支付的工资。
- 未休年假补偿:按3倍日工资计算(若张某有5天未休年假,可主张5×1.2万/21.75×3≈8276元)。
- 年终奖:若合同约定或公司制度规定,可按比例主张。
四、法律程序:申请劳动仲裁
1. 提交仲裁申请:
- 向公司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书、证据清单(一式三份)。
- 仲裁时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侵害之日起1年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
2. 仲裁流程:
- 立案审查(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 开庭审理(双方举证、质证、辩论)。
- 裁决书(受理后45日内结案,复杂案件可延长15日)。
3. 后续救济:
-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
- 裁决生效后,公司拒不执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五、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1. 拒绝签署不利文件:
- 不签署《自愿离职协议》或空白文件,避免丧失索赔权利。
2. 及时主张权利:
- 公司停发工资或停缴社保时,立即发函要求纠正,并保留书面通知记录。
3. 借助工会或调解组织:
- 若企业有工会,可要求其介入监督;或通过街道调解组织协商解决。
总结:法律赋权路径
张某可通过以下步骤维权:
1. 向公司书面要求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明确辞退理由。
2. 收集证据后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违法解除赔偿金(12万元)、代通知金(1.2万元)、未休年假补偿等。
3. 若仲裁胜诉后公司拒不履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第48、87条(违法解除赔偿)。
-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5条(未休年假补偿)。
- 维权过程中避免与公司发生冲突,全程保留沟通证据。
- 可寻求当地法律援助(12348热线)或专业律师协助,提高胜诉率。
- 若公司采取注销、转移资产等方式逃避责任,可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
通过法律程序,劳动者不仅能追回应得权益,更能推动企业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劳动市场公平。
在职都保证不了离职就更难了。我们单位是地方国企没年假没加班费没调休
康师傅辞退老员工,第一步无故冻结员工工资,第二步找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目的是不想给补偿金。第三步利用欺骗和威胁的手段和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郑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的人事潘明星和营业部的王伟就是这样操作的,当婊子还想立牌坊。康师傅就是个坑希望大家不要给康师傅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