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疫情期间,意大利有人发起这么一个举动……
用绳索绑着篮子,里面放了面包、意面、卫生纸等食物及用品,从楼上缒下。上面用纸写着:“如果有能力,就放点什么进去;没有的话,请拿走一些吧。”
这种暖心的举动,原来早在疫情之前就被有规模有系统地发展成了超市模式了。
在澳大利亚的kensington区,有一家名为OzHarvest的超市。里面的商品没有标上价格,因为摆放在这里的食物和日用品的身份并不是一种“商品”。人们可以自由地拿走,也可以按自己的能力付款。
一家不用付钱的超市到底是怎么被创立,又是怎么维持下来的?
OzHarvest的创办人RonniKahn表示,创立超市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减少食物浪费!
RonniKahn认为,食物是生命之源,人们应该珍惜食物,而不是因为它得来容易而随意践踏。更何妨世上还有很多人吃不果腹,每一天都有人因缺乏食物而捱饿,甚至是饿死。因此,她决定改变这个局面。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不代表它不会被壮大。2004年,RonniKahn为了改善食物浪费的现状创办了“拯救食物组织OzHarvest”。
她开始向周围的家庭和超市收集即将过期,但仍然安全可食用的食物。然后自己开着面包车把这些原本被丢弃的食物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在开始阶段RonniKahn也面对过不少质疑声,有许多人佩服RonniKahn的善行,但却不认为它能持续运营下去。然而,RonniKahn做到了!
越来越多的家庭、面包店、超市加入OzHarvest。区域从家附近发展到全澳大利亚。现在,OzHarvest食物拯救组织已经与3500多个食物捐赠企业合作。捐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也意味着,除了食物,还有期待生活用品也能减少浪费并被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了。
现在OzHarvest已与当地超过1300个慈善机构合作,为他们免费提供安全可食用的食品。比起“过期”一词,他们更习惯用“过剩”来形容这些食物。因为它们完全是处于一个新鲜并美味的状态,根本不应该被浪费掉,更何妨,许多水果蔬菜被弃掉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品相不好而已。
OzHarvest的运营方针是“不用付钱,或者付多少都可以”。这些类似“救济”形式的超市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家庭。有留学生表示,这间超市帮了她很大的忙。
现在,从OzHarvest超市拿走东西的人已不全是生活困难的人,也有不少人只是因为不愿意看到食物就这样被浪费掉,所以转而从这里“购物”,当中还有不少人付了比市价更高的价格,只为支持这个组织。
从一人之力发展到现在超过一百个成员的队伍,OzHarvest做到了。它的成功显明了其实更多的人还是不愿意看到食物浪费,只是有些时候缺乏了一些行动,和真正能被实施改变的平台。
勿以善少而不行,OzHarvest从一人的小举动改变了澳大利亚,谁又知道它最后不会改变世界?
今天分享的“一家不用付钱的超市,商品可以随便拿,老板的目的是“改变世界””到这里。
本文文字为原创,图片和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