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重男轻女时代下的产物,走到哪都要背负别人异样的眼光,被母亲步步紧逼到死都没有自由身。
“没有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我终于做回我自己了”。
明明有大好的前程,最后却选择用两条毛巾草草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杨元元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压榨,她的内心到底有多少无人诉说的苦楚。

杨元元出生于湖北宜昌的一个普通家庭,因为父亲读过书有着高学历的背景,被安排到当地的化工厂工作。
她的母亲望瑞玲却没上过什么学,只能当一位家庭主妇。
虽然一家子只有父亲一个人赚钱,但是那个时候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杨元元一家和别人相比还算是过得不错的。

这么说起来男主外女主内,家庭和谐,杨元元和弟弟的童年应当是无忧无虑的。
但是一切却在杨元元六岁的时候发生了变故。
父亲的一场重病花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但是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这场变故不仅带来了情感上的巨大创伤,也给家庭的经济状况带来了严重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元元的母亲独自扛起了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她起早贪黑地工作,做各种杂活赚钱。

底层人民的生活本就有各种不如意,又赶上望瑞玲不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遇到事情一点就炸毛,平时一回家没少冲杨元元发脾气。
懂事的杨元元却从不抱怨,默默承受着母亲的情绪,因为她深知母亲的不易。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身为家中的老大,杨元元更是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尽管家庭条件艰苦,杨元元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小学到高中,她的考试成绩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在重点高中就读时还拿到过奖学金。
高中毕业后的她,没有选择和其他人一样出去好好放松一把,而是找了一份家教的兼职来赚取自己上大学的学费。
没想到当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杨元元与母亲之间出现了分歧。
杨元元考的分数很高,足以报自己向往的大连海事大学的法学专业。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母亲望瑞玲的过度干预开始显现。

她坚持认为女儿选的专业没有前途,同时也认为大连离家太远,但是杨元元却不同意。
最终在望瑞玲的强烈坚持之下,杨元元最终选择了妥协,报考了离家较近的武汉大学经济专业。
这次妥协,成为了杨元元人生轨迹改变的开端。
虽然武汉大学也是一所名校,但经济专业并非杨元元的兴趣所在。
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她只能强迫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专业。

在大学期间,杨元元依然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
但是就在她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开始规划未来时,母亲的控制欲再次打乱了她的计划。

大三那年,杨元元的弟弟也考入了武汉的大学。
正巧赶上望瑞玲工作的工厂发生变动,无法继续工作,她便以照顾两个孩子为由,辞去了家乡的工作,搬到了武汉。
因为觉得租房太贵,她直接住进了杨元元的学生宿舍。

这一决定不仅给杨元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严重影响了她的人际关系。
母亲的到来打破了宿舍原有的和谐氛围。
望瑞玲的生活习惯与年轻人格格不入,她的大声喧哗和随意使用公共空间的行为让杨元元的舍友们感到不适。
学校了解情况后,为了照顾其他学生,不得不为杨元元和她的母亲安排了一间单独的房间。
这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让杨元元更加孤立。

在这种情况下,杨元元唯一的寄托就是学习。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系的研究生,终于有机会重拾自己的法律梦想。
但是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却再次被母亲扼杀,她坚决反对杨元元去北京读研。
背后的真实原因,依然是害怕女儿离家太远。
在母亲的压力下,杨元元再次放弃了自己的理想,选择继续留在武汉工作,供养弟弟上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望瑞玲对杨元元的控制欲愈发强烈,母女关系也逐渐变得扭曲。

表面上看,望瑞玲似乎是一位为子女操劳的慈母,但她的行为实际上严重影响了杨元元的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
尽管内心充满挣扎,杨元元还是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和谐。
在武汉工作一段时间后,杨元元决定再次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瞒着母亲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的法律专业研究生,并最终成功录取。

对杨元元来说,这是她摆脱母亲控制、重新掌控人生的最后机会。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再次超出了杨元元的预期,得知女儿考上上海的研究生后,望瑞玲不顾杨元元的反对,执意跟随她一同前往上海。
这一决定彻底打破了杨元元对新生活的期待。
刚到上海时,由于对学校规定不了解,望瑞玲又一次试图住进杨元元的宿舍。
但是上海海事大学的管理比武汉大学更为严格,坚决不允许非学生在校内留宿。

这个决定引发了望瑞玲的强烈不满,她多次到学校闹事,给杨元元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尴尬。
在学校的坚持下,望瑞玲最终不得不在校外租房居住。
但是即使不在学校,她也会不断给杨元元打电话,询问她的行踪和交友情况。
这种高强度的监控和干预严重影响了杨元元的学习和生活。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杨元元的心理状态每况愈下。
出于对母亲的愧疚和责任感,她一直没有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而是选择独自承受这一切。
悲剧落幕2009年11月26日,在和母亲大吵一架之后,杨元元选择了在宿舍卫生间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用两条毛巾绑成绳索,一端系在水龙头上,另一端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这种自杀方式令人心痛,因为它意味着杨元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有机会改变主意,只要她愿意站起来。
但是她却选择了坚持到最后,用这种极其痛苦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杨元元的死讯很快传开,在校园内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许多人无法理解,一个如此优秀的女孩为何会走上绝路。

然而,对那些了解她处境的人来说,这个结局虽然令人悲伤,却并不完全意外。
在杨元元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封简短的遗书。
上面只有一句话:"没人愿意被脐带栓住一辈子,我终于做回了一次我自己。"
这句话道出了杨元元内心长期以来的痛苦和挣扎,也揭示了这场悲剧的根源。

令人意外的是,在得知女儿去世的消息后,望瑞玲的第一反应并非悲痛,而是向学校提出了高额赔偿要求。
她声称学校应该为杨元元的死负责,因为如果学校允许她和女儿同住,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种近乎荒谬的逻辑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最终,在多方调解下,学校同意支付16万元的赔偿金,以平息这起事件。

但是金钱赔偿并不能抹去这个悲剧,也无法填补失去生命的空缺。
真正的爱,应该是尊重、信任和支持,而不是束缚和压制。
信源
央视网:2009-12-17 《贫困女研究自杀续:其弟否认索要35万元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