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随着日本执政党代表团的访华,中日关系一时间显得异常“温暖”。石破茂亲笔信的递交,东部战区计划访日的消息,还有延长中国游客签证等友好措施的推出,让人不禁想问:这是日本真心示好,还是在玩“外交平衡术”?
与此同时,石破茂在美日菲三国峰会上对美国的“强硬言辞”也让不少人惊讶——日本首相竟然公开对拜登喊话,反对美国干预日企收购案!这出“三国杀”的戏码,表面上看似乎是合作与友好,背后却藏着不小的算计。
中日关系的回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这次的动作显然不同寻常。1月13日,日本执政党代表团访华,带来了石破茂的亲笔信。
这封信虽然内容没完全公开,但可以猜测,无非是表达对中日合作的期待和一些友好的外交辞令。
紧随其后,中国东部战区宣布将访日本,与自卫队高层会晤。这样高规格的互动,其实已经远超过去中日防务交流的惯常规模了。
而早在几周前,日本外相岩屋毅访华时,就提出了延长中国游客签证的提议。尽管上次没触及军事领域,这次东部战区的行动,可以说是上次对话的“成果之一”。这些动作,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军事层面,都让人感到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
对日本来说,美国是老大哥,但这次老大哥也有点“强龙压地头蛇”的味道了。最近,日本新日铁与美国钢铁之间的收购案成了导火索。
新日铁本想通过收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但美国却在最后关头插了一脚,不仅阻止交易,还拖延了计划的完成期限。
石破茂在三国峰会上忍无可忍,公开批评美国干预日企发展,并呼吁美日经济合作需要“公平”。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日本对美国经济政策表示不满。去年,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国企业大幅补贴,而日本企业却被挤出了市场份额,这让日本政界和商界积攒了不少怨气。新日铁的遭遇,只不过是这些积怨的一次集中爆发。
日本对外的动作,总是带着几分“左右逢源”的意味。这边向中国抛出橄榄枝,那边又计划着石破茂2月初访美与拜登会谈。有人说,日本这是在“骑墙”,想两边都不得罪,但实际上,它更像是借机增加谈判筹码。
一方面,日本加强对华经济合作,比如延长签证和推动游客消费,是希望在经济领域上有更多主动权;另一方面,它对美国的交好却一刻没停。
比如,派高级代表参加特朗普就职典礼,也是希望在外交层面维持美国的友好态度。这种两面外交,既是平衡,也是赌博。
从经济上看,中日两国的互补性决定了它们无法长期对立。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技术与资本的支持,也是中国产业链升级的重要一环。更不用说在区域稳定问题上,两国其实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比如,2018年中日防务部门签署了《海上与空中意外相遇避免协定》,就为双方高层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
从这一点上看,此次东部战区访日,既是中日军事互信增强的体现,也是双方在复杂地区局势下寻求更紧密合作的举措。然而,这样的“合作”能走多远,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新日铁与美国钢铁的纠纷,其实背后还有更深的历史背景。上世纪50年代,美国是日本钢铁行业的“救星”,帮助其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但如今,美国却对日本钢铁企业的扩张感到不安,甚至用政策手段阻碍合作。这种从“伙伴”到“对手”的转变,也折射出美日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
反观石破茂本人,他在2014年提出修改宪法第九条的主张,将自卫队定义为国防军,被视为日本鹰派代表。他对美国强硬的态度,其实也延续了他在国际事务中寻求日本独立地位的一贯思路。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中日关系的回暖是一个机会。通过军事与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可以巩固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
但也需要注意,日本的“友好”并非完全没有条件。它既可能是为在中美间寻求平衡的权宜之计,也可能是用中国作为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
东亚局势向来复杂,中日关系的每一步发展,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在未来的合作中,双方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来维持这段“升温”的关系。
风起云涌的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