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嫂如母,祸后方知情深
在江南水乡的一处小镇上,有户人家姓李,家里兄弟二人,老大叫李宝柱,老二叫李栓柱。
这哥俩命苦哇,打小就没了爹娘,全靠长嫂赵氏一手拉扯大。
赵氏是个能干的女人,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这赵氏对兄弟俩的态度却是天差地别,对大宝柱那是慈眉善目,有啥好吃的、好用的都紧着他;对二栓柱呢,那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训斥责骂。
栓柱心里那个憋屈啊,心想:“同样是爹娘生的,凭啥我就得受这窝囊气?”天长日久,栓柱对长嫂赵氏是越发的怀恨在心,总想找个机会出口恶气。
转眼间,哥俩都到了娶亲的年纪。
赵氏托媒人给大宝柱说了门亲事,女方是邻村的一户人家的闺女,名叫翠花,长得那是如花似玉,贤惠能干。
成亲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栓柱看着哥哥春风得意的样子,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成亲后,大宝柱和翠花小两口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赵氏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可栓柱呢,因为长嫂的刁难,一直没能娶上媳妇,心里头那个恨啊,就像野草一样,越烧越旺。
这天,镇上来了个游方的道士,穿着一身破道袍,手里拿着个铜铃,嘴里念念有词。
栓柱一看,心里头就琢磨开了:“这道士说不定有啥法子能整治长嫂呢。”于是,他悄悄把道士拉到一边,问道:“道长,您有啥法子能让一个人吃苦头吗?”
道士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栓柱一番,说道:“法子倒是有,不过得看你肯不肯花钱了。”
栓柱一听有戏,连忙从怀里掏出几两银子,递给道士:“只要能整治那恶妇,多少钱我都愿意花!”
道士接过银子,低声在栓柱耳边说了几句。
栓柱一听,眉头舒展,连声道谢。
原来,道士给了他一道符,让他悄悄贴在长嫂赵氏的床头,说是能让赵氏夜夜做噩梦,饱受折磨。
栓柱一听,觉得这主意妙极了,当天晚上就趁着天黑,悄悄把符贴在了赵氏的床头。
果不其然,从那天起,赵氏就开始夜夜做噩梦,整个人日渐消瘦,精神恍惚。
大宝柱和翠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求医问药,却始终不见好转。
栓柱看着长嫂遭罪,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
可没过多久,镇上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栓柱彻底慌了神。
这天,镇上的刘员外家突然失火了,火势凶猛,眨眼功夫就把大半个宅子给烧没了。
刘员外家财大气粗,平日里得罪的人不少,这火起得蹊跷,镇上的人都议论纷纷,说是有人故意纵火。
栓柱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想起了那道士的话。
原来,那道士根本不是啥好人,给的符也不是啥好东西,而是个引火的符咒。
栓柱心想:“坏了坏了,这下长嫂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正当栓柱六神无主的时候,镇上的捕快找上门来了,说是在刘员外家失火的现场,找到了栓柱的随身物件。
栓柱一看,那不是自己为了贴符,特意准备的竹片吗?
上面还刻着自己的名字呢!
栓柱这下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被捕快押着就往衙门走。
一路上,栓柱是又悔又怕,眼泪鼻涕流了一脸。
他想起了长嫂平日里对自己的好,想起了自己因为一时之气,犯下的滔天大罪,心里头那个悔啊,就像刀割一样疼。
到了衙门,栓柱被一顿好打,打得他是皮开肉绽,哭爹喊娘。
就在这时,赵氏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
捕快一看,连忙行礼:“赵大娘,您咋来了?”
赵氏没理会捕快,径直走到栓柱面前,看着他满身的伤痕,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栓柱一看长嫂哭了,心里头更是愧疚难当,哇地一声也哭了出来。
赵氏擦了擦眼泪,对捕快说道:“这位官爷,栓柱是我看着长大的,他是个啥人我心里清楚。
他不可能干出纵火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来,这里面一定有误会。”
捕快一听,为难了:“赵大娘,可我们在现场找到了他的随身物件啊。”
赵氏从怀里掏出一个竹片,递给捕快:“官爷您看,这才是栓柱的随身物件,他一直贴身带着。
至于那个刻有他名字的竹片,想必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捕快接过竹片一看,果然和现场找到的不一样。
这下,捕快也犯难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赵氏见状,说道:“官爷,栓柱这孩子一时糊涂,犯了错。
可他本性不坏,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换他一条生路。
只求官爷能查明真相,还他一个清白。”
捕快一听,连忙说道:“赵大娘,您这是说的啥话?
我们一定会查明真相,绝不让任何人逍遥法外。”
说完,捕快带着栓柱和赵氏一起回到了失火现场,开始仔细勘查。
经过一番查找,终于在刘员外家的废墟里找到了一个可疑的包裹,里面装着道士的衣物和符咒。
捕快一看,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连忙派人去捉拿那道士。
经过一番周折,道士终于被捉拿归案。
原来,这道士根本就是个骗子,专门用符咒害人骗钱。
他看栓柱心怀不轨,就趁机骗了他一道引火的符咒,想借此机会捞一笔。
没想到,这火却烧到了刘员外家,差点惹出大祸。
真相大白后,栓柱是又悔又怕,跪在赵氏面前,痛哭流涕:“长嫂,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我不该因为一时之气,犯下这种滔天大罪。
您打我骂我都行,只求您能原谅我。”
赵氏看着栓柱悔过自新的样子,心里头也是五味杂陈。
她扶起栓柱,说道:“栓柱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你记住,以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再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栓柱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痛改前非。
经过这次教训,栓柱是彻底明白了长嫂的良苦用心。
他想着以前自己对长嫂的种种不敬,心里头那个愧啊,就像被千万根针扎了一样疼。
从此以后,栓柱像变了个人似的,对长嫂赵氏是百依百顺,孝顺有加。
而赵氏呢,看着栓柱改过自新,心里头也是欣慰不已。
一家人终于冰释前嫌,和和睦睦地过起了日子。
且说那刘员外家失火的事,虽然闹得沸沸扬扬,但好在没有人员伤亡。
刘员外也是个宽宏大量的人,知道栓柱是被冤枉的,也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而那道士呢,因为诈骗纵火,被判了重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事过后,栓柱是彻底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他想着以前自己对长嫂的种种不敬和刁难,心里头那个悔啊,就像江水连绵不绝。
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孝顺长嫂,再也不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了。
而赵氏呢,看着栓柱一天天变好,心里头也是乐开了花。
她想着以前自己为了磨炼栓柱的心性,故意对他严厉苛刻,现在想想,或许是自己做得太过头了。
不过好在栓柱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也没有白费自己的一片心血。
一家人经过这次风波后,感情更加深厚了。
他们一起努力劳作,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栓柱呢,也因为自己的改变和努力,赢得了镇上人的尊重和好评。
他想着以前的那个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
俗得好:“长嫂如母。”赵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而栓柱呢,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切不可因为一时之气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
好了,咱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且说那栓柱自打明白长嫂赵氏的良苦用心后,整个人就跟脱胎换骨似的,干啥都有劲儿,对长嫂也是孝顺得不得了。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生火做饭,打扫院子,把家里收拾得利利索索。
赵氏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栓柱这孩子终于懂事了。
镇上的人也都夸栓柱变化大,说他现在是个知道疼人、懂得感恩的好小伙子。
栓柱听了这些话,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吃了饺子蘸醋似的,酸酸甜甜的,别提多滋味了。
这天,栓柱正在家里忙活呢,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喊:“栓柱啊,快出来,有人找你!”栓柱一听,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跑出去一看,原来是镇上的媒婆张婶。
张婶一见栓柱,就笑眯眯地说:“栓柱啊,这回婶子给你找了个好姑娘,人长得漂亮,心眼儿也好,你看看啥时候见见?”
栓柱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他连忙说道:“婶子,啥时候都行,您说了算。”
张婶一听,乐得合不拢嘴,说道:“行嘞,那婶子这就去安排,争取让你们早点见面。”
说完,张婶就转身走了。
栓柱看着张婶的背影,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喝了蜜水似的,甜滋滋的。
他想着自己终于要娶媳妇了,以后就能和长嫂一起,过上和和美美的日子了。
赵氏见栓柱这么高兴,心里头也很高兴。
她知道栓柱这孩子吃了不少苦,现在终于要苦尽甘来了。
于是,她就对栓柱说:“栓柱啊,你娶媳妇是大事,娘得好好给你操办操办。”
栓柱一听,连忙说道:“娘,不用了,咱简单办一下就行。”
赵氏一听,佯装生气地说:“那可不行,你娶媳妇是大事,不能马虎。”
栓柱见赵氏这么说,也就不好再推辞了。
于是,他就和赵氏一起,开始张罗起娶媳妇的事儿来。
几天后,栓柱终于见到了那位姑娘。
姑娘名叫小芳,长得那叫一个水灵,大眼睛、高鼻梁、樱桃小嘴,一笑还有两个酒窝,看得栓柱是目不转睛。
小芳见栓柱长得憨厚老实,心里头也挺满意。
两个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聊得还挺投机。
张婶见两个人聊得挺好,就在旁边打圆场:“行了行了,你们也别聊了,我看这事就这么定了。”
栓柱和小芳一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赵氏见两个人都害羞了,就在旁边笑着说:“行嘞,那就这么定了,选个好日子,就把事办了。”
于是,赵氏就开始张罗起娶媳妇的事儿来。
她请来了镇上的厨师,买了好酒好菜,准备好好招待一下亲戚朋友。
栓柱呢,也忙得不亦乐乎,整天跟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转眼间,就到了娶媳妇的那天。
栓柱穿着新衣裳,戴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领着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往小芳家走去。
一路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到了小芳家,栓柱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把小芳娶回了家。
两个人拜完天地,送进洞房,栓柱就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头,看着小芳那张漂亮的脸蛋,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过年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晚上,亲戚朋友都走了,栓柱和小芳两个人坐在屋里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笑得合不拢嘴。
栓柱拉着小芳的手,说道:“小芳啊,我能娶到你,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小芳一听,害羞地低下了头,说道:“栓柱哥,你对我好,我知道。
以后咱俩好好过日子,啥都不求,就图个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栓柱一听,心里头那个热乎啊,就像喝了碗热汤似的,暖洋洋的。
他一把抱住小芳,说道:“小芳啊,你放心,我以后一定好好待你,不让你受一点委屈。”
两个人就这么紧紧地抱在一起,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自从娶了媳妇,栓柱更是干劲十足。
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就想着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赵氏见栓柱这么能干,心里头也是美滋滋的。
她想着自己这一辈子,虽然吃了不少苦,但看到兄弟俩都娶上了媳妇,过上了好日子,她也觉得值了。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
这天,栓柱正在地里忙活呢,突然听见有人喊:“栓柱啊,快回家,你娘不行了!”
栓柱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扔下手里的锄头就往家跑。
等他跑到家一看,只见赵氏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已经奄奄一息了。
栓柱一见这情景,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他扑到赵氏身边,喊道:“娘啊,娘啊,你咋了?
你可别吓唬我啊!”
赵氏见栓柱回来了,费力地睁开眼睛,说道:“栓柱啊,娘没事,娘就是累了,想歇歇。”
栓柱一听,哭得更厉害了:“娘啊,你别说了,我这就去请大夫!”
说完,栓柱起身就要往外跑。
赵氏一把拉住他的手,说道:“栓柱啊,别去了,娘知道自己的身子骨,怕是撑不过去了。
娘有件事要交代你。”
栓柱一听,连忙跪在赵氏面前,说道:“娘啊,你说吧,我听着呢。”
赵氏喘了口气,说道:“栓柱啊,娘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待你媳妇。
还有,别忘了你哥和你嫂子,他们都是你的亲人。”
栓柱一听,连连点头:“娘啊,你放心,我都记住了。”
说完,赵氏就闭上了眼睛,没了气息。
栓柱一见,哭得是撕心裂肺,整个屋子都回荡着他的哭声。
赵氏去世后,栓柱和小芳一起,把赵氏安葬了。
葬礼上,栓柱哭得死去活来,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亲戚朋友也都劝他:“栓柱啊,人死不能复生,你可得节哀顺变啊。”
栓柱一听,哭着说道:“我娘这一辈子不容易啊,为了我们兄弟俩,吃了不少苦。
现在她走了,我心里头空落落的,就跟没了魂儿似的。”
亲戚朋友一听,也都跟着抹眼泪。
他们知道赵氏是个好人,这一辈子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葬礼过后,栓柱好长时间都没缓过来。
他每天都坐在赵氏的坟前,默默地流泪。
小芳见栓柱这样,心里头也很难过。
她劝栓柱:“栓柱哥,你别这样了,娘要是看见你这样,心里头该多难受啊。”
栓柱一听,擦了擦眼泪,说道:“我知道,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娘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我现在才明白,她以前对我那么严厉,都是为了我好。”
小芳一听,也点了点头:“是啊,娘是个好人,我们都知道。
可你现在这样,娘在天之灵也不会安心的。
你得振作起来,好好过日子,这才是对娘最好的报答。”
栓柱一听,觉得小芳说得有理。
于是,他就试着振作起来,开始好好过日子。
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就想着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小芳呢,也是个贤惠的媳妇,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两个人就这么一起努力,日子越过越红火。
几年后,栓柱和小芳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他们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吃了糖葫芦似的,又酸又甜。
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赵氏在天之灵保佑的。
于是,他们就在家里给赵氏立了个牌位,每天香火不断,以此来表达对赵氏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而栓柱呢,也从一个不懂事的小伙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男人。
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欠赵氏的太多太多,只能用行动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于是,他就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
俗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栓柱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好好对待自己的亲人。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好了,咱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
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汲取教训,好好对待自己的亲人,珍惜眼前的生活。
咱们下回再见!
且说栓柱和小芳两口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俩人也知道,这都是托了赵氏的福,心里头对赵氏那份感激,就跟那黑土地一样,厚实得很。
转眼间,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栓柱和小芳商量着,说啥也得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将来能有出息。
于是,俩人就开始张罗着,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买最好的学习用品。
孩子也挺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让栓柱和小芳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喝了蜜似的。
每到过年过节,栓柱都会带着孩子,去赵氏的坟头烧纸。
栓柱跟孩子说:“你奶奶啊,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她这一辈子,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都是为了咱们这个家。
你现在能有这么好的生活,都是你奶奶的功劳。”孩子听了,也懂事地点点头,说将来一定要好好孝顺栓柱和小芳,还要给奶奶争光。
栓柱听了孩子的话,心里头那个欣慰啊,就像吃了顿热乎的饺子,暖到了心底。
他知道,赵氏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切,肯定也会很高兴的。
这天,村里头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说是镇上要修一条新路,需要经过栓柱他们村。
这可是个大好事啊,路修好了,出行就方便了,村里的经济也能得到发展。
可是,这修路的钱从哪来呢?
村里头一时间议论纷纷。
栓柱听了这消息,心里头也开始琢磨。
他想,赵氏这一辈子,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都是为了这个家。
现在自己日子过好了,也得为村里做点贡献。
于是,他就跟小芳商量,说想把家里头攒的那点钱拿出来,支援村里修路。
小芳一听,起初还有点犹豫。
她说:“咱家这钱,可都是一分一分攒下来的,不容易。
你要都捐出去,咱家以后的日子可咋过?”栓柱一听,就笑着跟小芳说:“小芳啊,你看咱现在日子过得多好,这都是托了赵氏的福。
现在村里头有困难,咱能帮一把是一把。
再说了,咱家孩子也大了,将来也能挣钱。
咱现在帮村里,也是给孩子积德呢。”
小芳一听栓柱这么说,心里头也豁达了。
她说:“行嘞,栓柱,我听你的。
咱就把那钱捐出去,给村里修路。”栓柱一听,高兴得直拍大腿,说小芳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媳妇。
于是,栓柱就带着钱,找到了村长。
他说:“村长啊,我听说村里要修路,这是个大好事。
我家里头有点钱,想捐给村里,支援修路。”村长一听,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说:“栓柱啊,你真是个好人。
村里头能有你这样的村民,是咱们的福气。”
就这样,栓柱捐的钱,成了修路资金的一部分。
路修好了,村里人都夸栓柱是个大好人,为村里做了大贡献。
栓柱听了这些话,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吃了顿丰盛的宴席似的。
转眼间,又过了几年。
栓柱的孩子也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的骄傲。
栓柱和小芳两口子,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他们想着,等孩子毕业了,找份好工作,自己就能享享清福了。
这天,栓柱正在家里头忙活呢,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喊:“栓柱啊,快出来,有人找你!”栓柱一听,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跑出去一看,原来是镇上的领导。
领导一见栓柱,就笑着说:“栓柱啊,恭喜你,你被评为了咱们镇的‘十大好人’之一。
这是镇里头对你的表彰,也是对你的肯定。”说完,领导就把一个红彤彤的证书递给了栓柱。
栓柱一看这证书,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中了大奖似的。
他说:“领导啊,我这人也没做啥大事,咋就给我评上‘十大好人’了呢?”领导一听,就笑着说:“栓柱啊,你别谦虚了。
你为村里修路捐钱,村里头都知道。
你可是咱们镇的榜样啊!”
栓柱一听这话,心里头更美了。
他说:“领导啊,你放心,我以后还得继续做好事,给村里头做贡献。”领导一听,高兴得直点头,说栓柱真是个有觉悟的好村民。
这天晚上,栓柱把证书拿回家,给小芳看。
小芳一看这证书,也高兴得不得了。
她说:“栓柱啊,你看,你这做好事,不光村里头夸你,镇上都表彰你了。
咱以后啊,还得继续做好事。”栓柱一听,连连点头,说小芳说得有理。
就这样,栓柱和小芳两口子,继续着他们的善行。
他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自己有能力,就得伸出援手。
他们也相信,赵氏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切,肯定也会很高兴的。
栓柱的孩子呢,也受到了栓柱和小芳的影响,成了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他说将来毕业了,也要回到家乡,为村里做贡献。
栓柱听了孩子的话,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吃了顿热乎的炖菜似的,暖到了心底。
日子一天天过去,栓柱和小芳也慢慢老了。
他们的孩子呢,也长成了大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但是,无论啥时候,他们都会回到栓柱和小芳身边,陪他们聊聊天,吃吃饭。
栓柱和小芳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过得幸福,心里头那个满足啊,就像吃了顿丰盛的年夜饭似的。
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
俗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栓柱和小芳两口子,用他们的善良和勤劳,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们也知道,这一切都是赵氏在天之灵保佑的。
于是,他们就在家里头,给赵氏立了个牌位,每天香火不断,以此来表达对赵氏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好了,咱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
希望大家都能从栓柱和小芳的故事中,汲取到一些正能量。
记住啊,这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做的事。
只要你用心去做,总会有回报的。
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