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距安溪县城78公里,距祥华镇区也有3.5公里兜兜转转的山路。“祥华东坑好山好水好茶,养在深闺,必须将她打扮得更美,再大大方方地‘出嫁’!”
如今,“老区村也有新作为,也要走前列!”成为了东坑村人的共识。近几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为安溪铁观音“打call”,推介安溪名茶山,推出茶旅路线。处在其间的东坑,后发优势也逐步彰显出来。
东坑虽地处偏僻,但也是“处处黄金白银”的好地方。“东坑土产丰厚,较为出名的是‘软黄金’安溪铁观音和‘硬白银’东坑山药,这是东坑祖上传下来的两大法宝。”
“村民主要姓张,户户事农种茶,家家涉茶爱茶。”东坑地处海拔770—1100米之间,系优质铁观音种植区,现有茶园近5000亩。此前,村里组建了统一的“共赢茶叶专业合作社”,把千户茶农组织起来,对接东坑茶人在全国开出的 200 多家茶店,打出统一的东坑品牌。
有了统一的牌子,怎么动起来?“要感谢安溪县农民讲师团前来开展的‘组团扶贫抱团发展’行动,让我走出困境。”东坑村民张坚固说。两年前,来了安溪县农民讲师团成员、种植好手吴光研和他“结对子”。吴光研察看了张坚固的茶园后,告诉他要点:“茶要种在山上,有山泉才会香!”吴光研不仅“口中说”,还经常到东坑“手里教”,很快地,张坚固种出来的茶叶质量提升不少,卖出的价钱也提高了30%。
村民还在农民讲师的指导下,在茶闲时节把茶树挖了,干“老行当”种东坑山药。茶价看涨,山药也打出了名气。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不少种植大户收入达到10万以上。目前,东坑全村山药种植面积300亩,持有“东坑山药”公共品牌,产值达600万以上,并于每年12月举办东坑山药丰收文化节,药食兼用的东坑山药走出八闽,畅销全国。
“山上金,地下银,找到思路办法,都可以赚个‘金银满钵’。”村里还成立乡村讲师团、乡村振兴服务队,实现互助的“体内循环”。
当东方美茶庄园业主带着一纸土地流转协议前来,东坑抓住林权改革的好机会,把分散在茶农手里的零星茶园整合起来抱团发展创业。村主干边对接茶庄园业主,边挨家挨户说服群众签下合同,总共发放了300多万元的茶园流转款,盘整好265亩优质茶园。村民们有的把部分茶园流转出去直接得利,剩下的茶园则参与入股庄园,并入职庄园打工。为了让庄园运作更有保障,庄园业主还与村两委商定,将庄园5%的盈利收归村财所有,并写入公司章程。
开辟茶园机耕路、种花树、洒花籽……规划图一铺开,村两委不计报酬、献策献力,短短两三个月间,美丽的波斯菊就开遍庄园的大小茶垄边上。“茶在花中,花在茶里,太漂亮了!”看到自家七层石片区的茶园变成花海,茶农张宝源不由惊叹。
下一阶段,东坑重点要推出的是茶旅地产,把老区东坑的茶旅资源像房地产一样经营起来,既可以交易好茶也可以交易茶园,以及茶园中的风景。“今后的东坑村,人人都是茶旅经理人,不但管理茶园也管理游客!让东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老区人充分享受新时代的红利。”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安溪县领导走访东坑村,对东坑的做法表示肯定。此后,村委会副主任张顺儒领队安溪县农民讲师团,将东坑模式“复制”到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各地的薄弱村、贫困村。
随着外界关注以及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东坑人还认识到,水是“世外茶家”的“韵”,为此,东坑村投入500万元资金来“治活”那一道持续流淌的东坑溪;路是“根”,筹措资金140多万元,绿化亮化出村公路,拓宽硬化2.6公里环村路;人居环境、房前屋后都是“脸面”,投入近100万元资金,修葺村小学,建设污水池,完善“东坑河滨文化”微景观。
传统文化则是“灵魂”,整合当地非遗文化培训点、种茶人书院、祠堂文化等,常年开设《道德经》《论语》《茶经》等公益讲座,并创建茶道院,设置自然农法茶叶体验茶台,连续多年打造“东坑新春七天乐”推行传统文化。
同时,东坑村还把村委会、宗亲会、老人会、学校整合在一起,探索出“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办法,老区村越来越呈现“交通往来、和谐有序”的美好景象。
作者:陈德进,图片综合自邱宏伟、茶香祥华、美在东坑等及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