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是怎么传达讯息的。

南城老街 2021-08-27 10:59:28

在古代,军情和文书需要使用驿站,通常每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要传送的正式文件标有“飞递”字样,就要求每天三百里。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是四百里,每天六百里,最快的是八百里。投递紧急文件时,每个官府驿站都会配有快马。由此可见,它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奔跑,一天也能跑上千里。“六百里,800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的紧急。

在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精彩的描述: 一位官差骑着快马大声喊道“八百里加急! ”!一阵滚滚的尘土翻腾,飞驰的骏马,却看见一道闪光的影子,跳下马背。大杯: “八百里加急! ”!皇家御赐金牌在此,拦路者杀无赦! ”然后看到烟滚滚,骑着快马离开了!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道:“一帖之后,帖骑如星;平明发咸阳,幕与龙山头”。在这里,他把送信官差骑行比作流星。根据唐朝的官方规定,一匹快马每天需要行驶一百八十里左右,如果需要它更快,每天需要行驶三百里。最快的是五百里。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樊阳造反。当时唐玄宗在华清宫,相隔三千里。6天之内,唐玄宗知道了这个消息,传播速度达到了每天五百里。

据记载,南北朝的北周宣帝在洛阳巡游,亲自骑着御驿马,一天行程三百里。看来,唐朝的最紧要通信请求日行五百里,那无疑用的马是御马级别,难怪云云神速。在唐朝,一尺现在是0.303米,一里是454.2米,也就是说,八百里要两天才能跑得最快。

据《大唐六典》记载,大唐巅峰时期共有驿站1639个,专门从事驿站服务的人员有2万多人,其中驿兵1.7万人。驿站分为三种:陆驿站、氺驿站和水路合并。每个驿站都设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在各驿站服务的人,一般称为“驿丁”、“驿夫”。就名字而言,他们的地位很低。在酷热的阳光下,在寒冷多风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中,毫无例外,他们都得背着文件,沿着官路赶路。敦煌晚唐时期有一幅题为《宋夫人游记图》的壁画,描绘了当时送信包的背影。他们的日常工作很繁重。除了跑腿和传递文件,他们还负责清扫驿站。

在唐朝法中,对驿站投递过程中各种错误的处罚非常详细。走错一步,你就会被严厉处理掉。《唐朝》规定,驿夫(负责人)要承担多项责任,首先,他必须每年报告驿马的死亡和损失,并报告支出情况。如果一个死了,驿站长负责赔偿; 如果人员和马被减去,“起码杖责一百。”.对驿站长的惩罚更为严厉。唐朝规定,当驿夫到达驿站时,他必须换一匹新马。如果他不换马,他必须杖罚。唐律还规定,凡在驿站途中耽误行程的,应派而不派,工作人员一百杖;文件迟到,一天80杖,两天翻一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判两年徒刑。

有人问:“执行八百里加急这么重要的任务,中途被敌人或劫匪抢了怎么办?唐律规定,如果紧急军事文书被拖延,还有另一种三级犯罪。如果战争因信件延误而失败,他将被判处绞刑。在唐朝历史的补遗中,记载了一位官员,卫郎,负责签发官方文件,处理一个囚犯的文件,这个囚犯被从河北送到岭南。他应该把文件送到河北和岭南,但由于夜间疏忽,他只送到岭南,而河北没有。事件发生后,员外郎受到免官处分。泄露重要秘密者将被处以绞刑。从这样的严厉法律来看,普通劫匪是不会碰这些重要文件的,以免招惹官方斩草除根。在交战时,应该预料到敌人可能伏击和拦截情报,或者至少有多种手段在紧急情况下携带文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