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近日推出了一项新的对华投资禁令,主要涉及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
客观来说,这份行政令,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本身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是对于中美关系的大局,却释放了相当恶劣的信号。
这也是为什么,在拜登宣布签署行政令当天,我国商务部、外交部接连发声,谴责美国,并且明明白白地表示,中方将“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
具体来说,这份行政令对中美关系大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把拜登政府在中国这里的“信用分”扣得差不多了。
6月以来,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轮番到北京“打卡”,口口声声说要和中国缓和关系,不搞断链脱钩那一套。
布林肯最近不断放风,称美国邀请王毅外长去华盛顿“沟通”,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在不久前公开表示,希望能在8月内访华,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一切和中国做生意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拜登政府拿出来这样一份限制令,属于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根本看不到任何引导中美关系走回良性轨道的诚意。
而且,这份限制令,完全是白宫主导、白宫签发的,拜登也不能像在之前的很多敏感议题,比如台海问题上一样,“甩锅”美国国会。中美之间经历这一轮对话建立起来的共识,算是被拜登这一出给拆得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美国加码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施压,有可能在全球造成“寒蝉效应”。
首先,这一轮中美关系缓和,不少被夹在中间的国家都在谨慎观望,想要看一看美国是装的还是真的。
现在,拜登这份限制令一出,坐实了美国是“装的”,那么,欧洲、日本的一些投资者,在涉足中国市场的时候,可能也会更加谨慎。
其次,就像前边提到过的,在拜登的构想中,这份限制令的“理想版本”,是拉着整个西方一起限制中国,打压中国的发展。
虽然现在没成功,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接下来,美国大概率会跟之前在芯片领域围堵中国一样,极尽其能对盟友施压,要求他们也跟进措施。
目前,英媒《金融时报》已经爆料,说苏纳克政府正在考虑效仿美国,实施类似对华限制令。
以美国在制裁问题上待己宽来待人严的作风,他的限制令可以掺水,但是盟友必须跟进到位,因此中国要谨慎观察欧洲、日本的态度。
中方第一时间明确表示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应该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我们只有对美国这个“出头鸟”进行有效反制,才能以绝后患,避免影响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
通过之前对镓锗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中国已经意识到,反向卡脖子这件事,中国可以做,而且做出来的效果相当不错。
美西方虽然惯于对中国挥舞制裁大棒,但是却几乎没有为中国的反制准备预案,美国甚至都没有镓的战略储备。
美国国防部当时明确表示,他们可能要准备和美国或者是加拿大的公司签订有关回收镓的合同。
同样的,美国对于中国稀土的需求也是很大的。所以未来在稀土行业,中国也有的是牌可以打。
毕竟连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都承认,在稀土领域,中国是绝对的王者,如果不合作,就只能在一边坐冷板凳。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家里是有“金山银山”的。
尽管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也可能会促使美欧发展本土的稀土产业,但是,中国打这张牌,本质是为了对冲“科技战”带来的影响,目的不是封锁脱钩。
而是通过对关键原材料的限制,把美西方的国防、科技产业,跟被卡脖子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大家公平竞争,谁跑得快,谁就是赢家。
而对于这场比赛,一路在封锁里成长的中国,有赢得胜利的信心。美国最后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