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当当网)
国庆七天长假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了,大伙不得不面对的就是节后重启的上班模式。
有人说,休息够了,又可以继续出发了;
有人说,又要开始上班了;
也有人觉得,都可以,上班和待在家里,差别不大。
那为何每个人对于上班,看法都是不同的呢?或许在小川叔的这本《上班哪有不“疯”的》书中,我们可以跟着作者的观点,一起看看,上班这件事,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对于很多人来说,心里一直都有疑问,“上班对于我们而言,到底有什么用?”“不上班的日子是不是对自己更好些呢?”我们一直都在按时上班,最终求得的是什么呢?
01让人发疯的不是工作,而是你不知道在忙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感觉:上班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抓狂,不喜欢的同事,做不完的工作,还有那些让自己觉得很心累的体验感,让人总是疲于应付,有的时候好想归隐山林。
这样的感觉在早些年刚毕业的时候特别严重,让人一度觉得,自己真的是社恐。
后来,有些人慢慢成长起来了。开始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或者是有共同话题的人,时不时地聊聊天,约约饭,分享一些看法,彼此之间有了情谊,这日子仿佛就没那么难过了。对于工作的看法,也在慢慢改变。
也有人,最开始的时候,就接触了太多奇葩,以至于后来很长的岁月里,一直都与所有人保持着距离,让自己在职场中活成一个小透明。
也有人,匆匆地结束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然后继续下一次合适工作的寻找。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其实换个角度想想,让人发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们在这份工作中迷失了。
我们的教育里,好好学习,都是指向于毕业后找一份好的工作。那究竟什么是好的工作呢?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对于大多数而言,高薪是一个标准。但是并不是每一份工作都是高薪的,而高薪的背后,则是意味着你需要付出的更多。
就像小川叔在书中写的那般,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他牺牲了睡眠,健康,最终在身体发出警报的时候开始反思,所有的一切是否都值得。
最终,辞职了。
02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欢它
辞职,看着是十分潇洒的行为。然而,这份潇洒最多持续不过半年。不管你在辞职之前是否已经存了一笔备用金。
辞职后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生活保障。如果你在辞职之前存了一定的金钱,潇洒辞职并没有什么。就当是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机会。
对于那些什么都没准备的呢?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二个考验就是生活节奏。原本的节奏按部就班,辞职之后就变得没有规划。有的人可以凭借着意志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自由职业者,有的人则是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迷茫。
第三个考验就是价值实现。原本辞职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是牛马,太苦了。自己的人生抱负还没实现,太难了。辞职了之后发现,如何实现更是一个问题。
归根结底,觉得工作苦,其实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你不喜欢它。反过来,如果你入职的工作是你喜欢的,这份工作也可以刺激你更多的热情,那么你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在作者的书中,他一直在强调,面对真实的自己。不管你是在职场中,还是自由职业者,决定了能否走得更远的标准就是你是否喜欢你的工作。
就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为什么要强调对工作的喜欢?有的朋友会觉得,谁不想在家待着,谁会喜欢工作呢?这可不一定。有的人确实喜欢居家,有的人则是在与他人的联结中成就自己。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
当你喜欢你的工作时,你便不会觉得上班就像是上刑,反而会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实现了你人生的很多设想。
03每一份工作的背后,其实都是对自己的忠诚
打个比方,有的人喜欢做规划,他入职的职业刚好是这个方向的,通过经验的积累,他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了成功的规划,并且得到他人的称赞,他个人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被认可,被需要,因而刺激着他在下一次活动来临的时候,更加积极主动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反过来,为了谋生,选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对于工作的内容并不熟悉,工作之后更是经常出差错,得不到身边人的认同,甚至让自己对自己产生能力的怀疑。哪怕一直在坚持,好像也起色不大,只是让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心累到不想动。
这两种情形的背后,包含的其实就是对于工作的选择,而这份选择的背后则是对自己忠诚的表现。
当然,有人会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世上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法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确实是。
所以,我们需要具备的能力的另一项能力就是,哪怕当下的选择或许并不能如意,我们依旧可以努力在这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一份兴趣,其实是决定着我们每天以什么样的心态去上班的。
所有事情的选择,若是能够一直忠诚于自己的本心,日子也就不会觉得难过了。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选择忠诚于自己内心的一切,不违心的前提下,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上班或许就不疯了。毕竟,有的人可以在上班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生命的状态变得更加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