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11日发布了一份题为“确保太空安全:美国行动计划”的报告,称美国必须将太空作为国家首要任务。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和国会采取全面战略,维护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包括与中国建立外交渠道。

报告承认,近年来,中国在太空能力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对此,报告呼吁与北京进行务实接触,建议美中建立直接沟通热线,以降低在轨道上出现误判的风险。为什么中美在太空领域没有合作?问题不在中国!
一方面、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沃尔夫修正案》明确禁止NASA及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与中国开展任何“未经国会批准”的航天合作,理由是“防止技术泄露和国家安全风险”。该条款直接导致中美官方航天机构的技术交流被切断!国际空间站(ISS)排斥中国,美国也拒绝向中国提供月球、火星探测的原始数据……
另一方面,美国还将航天技术列入《出口管制条例》(EAR)的敏感清单,限制中国获取关键部件(如高性能宇航级芯片、火箭发动机技术),进一步压缩合作空间。
中国始终主张太空是“人类共同疆域”,反对将太空合作政治化。中国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如长征五号火箭、北斗导航系统),避免因依赖外部技术而受制于人。即便在合作中,中国更倾向技术对等交换而非单向接受援助。
美国一方面通过政策封锁中国,另一方面又抱怨中国“不透明”“不合作”!美国将太空视为“战略竞争领域”,试图通过“阿耳忒弥斯协定”构建排华联盟。中国则联合俄罗斯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计划,形成平行合作体系。
美国如果要与中国合作,必须要有诚意!应当废除沃尔夫条款等歧视性政策;建立对等的技术交换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摒弃将太空“武器化”和“阵营化”的冷战思维!
中国并非拒绝与美国合作,而是美国的法律限制和政治操弄人为制造了合作壁垒。中国通过自主创新和多边合作已逐步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并在太空治理中争取更大话语权。未来中美太空合作能否破局,取决于美国能否放弃零和博弈思维,与中国在平等基础上共同探索太空“新疆域”。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开放姿态既是战略自信的体现,也是对全球太空治理“单极霸权”的制衡。
(请给作品点个赞,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