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汽一直真正读懂了灵魂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22 10:42:01

撰文/ 孟 为

设计/ 师 超

2月21日下午,上汽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共同为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化出行体验。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见证签约。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分别代表上汽和华为签约。

这意味着坊间一直传言的华为第五界项目正式官宣落地。

此次上汽与华为开启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时代迈向新的高度。双方团队将深度融合、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这一次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不仅是上汽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尝试,也是上汽真正读懂了什么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向着产品战略的3.0阶段全面布局。

真正的灵魂论是对消费者的个性化满足

有人认为,当初的灵魂论和上汽集团今天与华为的合作是背道而驰,是一种投降缴械。

但这样的思想可能误解了上汽,也是用历史的眼光去评论一家车企的发展。

上汽灵魂论的提出,正值传统汽车1.0时代向新能源智能化新汽车2.0时代转型的岔路口,那个时候人们对于新汽车的发展更多的判断是,它会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一样,新汽车这样一个智能移动终端会划分为鲜明的硬件和软件和阵营,车企未来制造硬件,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缔造系统软件。

但今天,市场显然没有按照人们的预想的软硬件分离去发展,反而是促成了软件与硬件的深度结合,新汽车作为一个软硬件无法分割的智能体,在技术平权或者车企间对未来趋势判断相同的行业发展态势下,产品的竞争也从单纯的车辆功能竞争、场景竞争,转向了更深层次,涵盖用户精神属性迎合、个性化需求的3.0时代竞争。

也就是说,今天的无论是企业的灵魂论,还是产品的灵魂论,都是基于企业对新技术、新趋势的判断,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应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过去两年,华为无疑是凭借技术实力和品牌口碑,去迎合消费者情感诉求最成功的品牌。与华为的合作,正当其时。

同时,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虽然上汽、华为合作也采用了智选车的模式,纳入鸿蒙智行序列打造品牌和销售,但也和过去四界的探索方向有所不同。

据悉,上汽、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将依托上汽星云平台,引入华为智舱和智驾,打造价格区间在15万元~25万元的纯电车型,而这个价格区间是鸿蒙智行产品的首次尝试,对于上汽和华为双方都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

2025年是上汽集团深化改革的开始,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表示,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产品与营销两端、抓产业链协同、抓干部队伍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市场与用户意识,抓营销体系变革,促零售、降库存;坚持开放与协同发展,抓合资合作深化,以及乘用车板块业务协同、整零协同和产融协同;坚持目标导向和责任到人,抓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总体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增进动力活力。

因此,上汽选择与华为智选车模式进行合作,不仅是快速去适应消费者市场诉求,坚持市场与用户意识、坚持开放与协同发展的积极尝试,更是从战略上,真正实现意识转型、模式转型、体制转型的开始。

鸡蛋没有放在一个篮子里

的确,上汽选择了与华为进行深入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汽就失去了自我,与华为合作只是上汽面向市场转型的一个版块,从集团战略上,上汽集团也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与华为的合作之外,上汽自2024年10月开始进行了内部的变革和调整,提出“上汽行,皆上乘“的slogan,打造上汽“大乘用车板块”,重点放在资源整合与聚焦方面,品牌方面深度整合,后台研发更加聚焦,更加集中,优化效率。

一方面,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飞凡、名爵)、上汽国际、创新开发研究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5家企业“握指成拳”,未来将对自主板块的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决策。

另一方面,上汽集团在研发层面也进行了整合。

2024年,智己、飞凡研发业务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为智己、飞凡、荣威、MG四大品牌提供基础开发。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也会集中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上汽集团确定了构建‘大单品’的开发模式,通过平台化、规格化,把单品规模做大,把成本降低。

在合资方面,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2026年起,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2款紧凑级电动汽车将首次投入市场,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款增程版车型也将陆续进入电动出行领域。

上汽通用也以“电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化”为目标,从2025年起,新车型的产品定义将由上汽通用和泛亚自己主导,100%围绕中国客户需求展开。从2025年到2027年,计划推出12款全新车型,100%为新能源车型,纯电、插混和新的增程技术都兼顾,覆盖轿车、SUV和MPV的不同车身形式。

可以说,上汽集团无论是在自有的大乘用车板块,还是合资板块,都布局了更丰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让自己的灵魂更加充实和多元化。

合作开放的不止是华为

在对外合作上,上汽的开放、跨界合作伙伴其实也不止华为一家。

例如,在合资合作方面,上汽集团也与大众集团深化合作,迈入2.0时代。一方面,上汽与奥迪深化合作,引来全新里程碑,推出全新品牌——AUDI,并发布新品牌AUDI并推出首款概念车,将基于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专注中国市场。

同时,上汽大众再续新约,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进一步加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共同技术赋能合资企业。

此外,上汽集团还和宁德时代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在技术共创、整车及电池后市场、海外业务拓展、车电分离等多个领域的共赢合作。

智己汽车不仅顺利完成B1轮股权融资,共募集资金94亿元,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还计划在2025年3月,与阿里巴巴旗下斑马智行等板块联合发布“AI生态座舱新趋势”,聚焦智能座舱交互的“iPhone时刻”,打造全域智能互联生态,推动“车联万物”新时代。

同时,上汽集团还对上汽安吉物流进行了引战增资,中远海控、上港集团和上汽安吉物流将进一步深化在全球汽车供应链领域的战略合作,各出资10亿元认购安吉物流7500万元的新股本,增资的资金将用于拓展国际业务,包括滚装船队、配套物流服务投入,为“中国汽车出海”打造“门到门”国际全链服务体系。

此外,上汽集团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上汽集团在整车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经验,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优势学科等方面的资源,双方将聚焦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体系,加快汇聚创新合力,积极赋能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无论是华为,还是大众集团、宁德时代,阿里巴巴等,这些都是上汽集团积极开放的改革践行项目之一。

从上汽的发展历史来看,上汽是国内汽车集团中经营思路、营销手段最灵活,也是最先实现合资产品本地化研发的国内汽车集团,也积累了银河”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智能底盘、全固态电池、DMH超级混动技术等电动化、智能化等研发和技术实力。

因此,无论是与华为打造的产品,还是内部转型发展,甚至拓展更广阔的朋友圈,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上汽能够杀出重围,在未来新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024年,上汽集团全年终端交付量达到463.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60%;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达137万辆,同比增长30%,创下历史新高;海外终端交付量顶住压力稳步增长,产业链健康度不断提升,企稳回升势头进一步增强。

2025年1月,上汽集团也取得了销量开门红,实现整车批售 26.4万辆,同比增长7.9%,终端交付35.3万辆。

0 阅读:7

汽车商业评论

简介:中国汽车商业报道第一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