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猫一杯案18日开庭,被扒封杀后换壳起号,4家关联公司仍存续

墨海寻龙 2025-04-18 18:00:59

2025年4月18日,杭州滨江区人民法院一场特殊的庭审引发全网热议——曾因编造“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虚假视频被全网封杀的网红“猫一杯”(徐某艺),因服务合同纠纷再度站上被告席。更令人震惊的是,有网友扒出她被封号后疑似通过新账号“重出江湖”,甚至关联公司仍存在欠税、合同纠纷等乱象。这场“流量游戏”背后,折射出网红经济的畸形生态与法律红线下的侥幸心理。

一、事件回顾:“秦朗丢作业”成流量密码,谎言终被戳穿

2024年2月,一条“巴黎街头拾到小学生寒假作业”的视频突然刷屏全网。网红“猫一杯”以“暖心寻人”为名,声称在法国咖啡厅捡到两本国内一年级学生的作业本,并隔空喊话“秦朗妈妈”。视频中,她刻意营造巧合与温情,迅速引发全网关注,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亿次,粉丝量暴涨至3700万。

然而,谎言的泡泡很快被戳破。同年4月,杭州警方通报调查结果:视频系徐某艺与同事薛某自导自演,作业本为网购道具,所谓“秦朗妈妈”也是虚构。这场闹剧被定性为“为吸粉引流策划的虚假营销”,徐某艺及公司被行政处罚1.5万元,其抖音、微博、B站等全平台账号遭永久封禁。

二、庭审焦点:商业纠纷背后,流量变现的“灰色生意”

今日开庭的案件,原告为上海黑芒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指控杭州瑟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徐某艺实控企业)违约。据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由徐某艺间接持股41.4%,2025年1月新增欠税1.5万元,涉及增值税、印花税等。尽管法院公告称“被告下落不明”,但这场纠纷暴露了网红与MCN机构间的利益纠葛:

合同违约风险:封号导致合作无法履行,企业或面临高额索赔;

税务合规漏洞:欠税问题反映网红公司财务混乱,游走灰色地带;

虚假宣传连带责任:策划虚假内容可能引发品牌方追责。

三、网友深扒:被封杀后换壳起号,流量黑产链触目惊心

尽管“猫一杯”全网封禁,但网友发现其商业版图仍在运作。通过查询,发现除涉事企业外,徐某艺名下仍有4家公司存续,涉及服装、软件等领域;

而且有网友发现部分社交平台出现疑似“猫一杯”小号,内容风格与过往高度相似,虽然未获平台认证,但是小号里面有露脸的作品,很明显对比出就是“猫一杯”本人。所以有网友质疑,被封杀了,换个壳就能起号,那还有什么意义。

四、法律警示:网红经济乱象,如何守住底线?

“猫一杯”案绝非个例。近年来,从“虚构救灾现场”到“伪造民俗仪式”,网红为流量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频发。据《网络安全法》《广告法》,编造虚假信息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除了法律层面的约束外,平台的责任也需强化:封号不应是终点,需追溯账号实际控制人,切断换壳的念头。

五、反思:流量狂欢下,我们失去了什么?

“猫一杯”从顶流到封号的轨迹,撕开了网红经济的遮羞布:

价值观扭曲:为博眼球不择手段,误导青少年模仿;

社会信任成本上升:虚假信息泛滥,公众对公益、教育等议题产生信任危机;

行业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优质创作者生存空间被挤压。

正如网友评论:“封一个‘猫一杯’容易,但若平台算法和监管机制不变,明天还会有‘李一杯’‘张一杯’。”

“猫一杯”案的开庭,不仅是个人的法律审判,更是对整个网红经济的警示。当流量成为唯一信仰,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便形同虚设。唯有平台、监管、公众三方合力,才能让“秦朗的作业本”不再成为谎言的道具,让每一份流量都经得起阳光的检验。

2 阅读:92

墨海寻龙

简介:分享好听的音乐心得、动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