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洞察》大趋势:混合动力攻城掠地,纯电退守两成市占率

网上车市 2025-04-17 11:50:49

作者/李安定

当纯电动车们全面取代燃油车的梦幻还没醒来,一个很骨感的转折已经悄然而至:燃油混合动力技术,正在全球以及中国新能源车的划分中占据主流,纯电动将退守至市场20%的份额。

1 混合动力的历史坚守与市场觉醒

自从1997年丰田推出首款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以来,混动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低碳转型的“隐形冠军”。

尽管过去15年里,以中国引领,曾在全球掀起纯电动化浪潮,但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始终坚守混动技术路线。经过五轮的迭代,丰田的混动车型百公里油耗已经降到3.8升,排放也随之大幅度下降。

近年来,众多中国车企相继投身混合动力燃油发动机的研发,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动车型,打破沉寂,异军突起。

对于混合动力的坚持与探索,在2024年迎来市场逆转:在中国所有新能源车中,混动车型销量增速达80%,远超纯电车的35.5%。

中国的混合动力技术从“跟随者”跃升为“领跑者”。混动技术已突破“政策驱动”的局限,进入“市场驱动”新阶段。

2 欧洲政策转向与中国市场纠偏

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外。欧洲在10年前曾经激进地推行过到2030年“全面禁燃”的目标。但是节能减排的现实,迫使严厉举措转向回调。2023年3月欧盟撤回了禁燃令,同意只要是实现碳中和的燃油车可以继续生产销售,实质承认了纯电路线的局限性。

这种转向与市场的表现直接相关:2024年欧洲混动销量增速达75%,达到了1320万辆,而纯电增长明显放缓。消费者用脚投了票——除了纯电动车的种种制约因素,在充电设施不足地区,混动是平衡环保与实用的最优解。

中国政策层面也开始反思“唯纯电”的倾斜。2024年,工信部明确提出“协调发展新能源与内燃机技术”;湖北等地率先推出混动专项补贴,最高达2万元。

这是一个必须点赞的突破。由于当年日本对混合动力技术的封锁,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对这种节能减排新技术给予补贴。现在中国已经昂然崛起为一个混合动力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大国,这种调整势在必行。

此外,反思还源于市场的现实:2023年国内纯电车型均价降至15万元以下,而混动主流价位站稳20-30万元区间,消费升级需求推动技术路线重构。

3 混合动力是一种道

1997年起,我曾三次赴日采访丰田,与高层多次对话,探寻混合动力的深层逻辑。

我曾为此撰文《混合动力是一种道》。阐明这一技术的精髓,就是把汽车在制动与滑行过程中所有丢弃的能量进行回收,存储在一块不大的电池里。车辆行驶中,电池输出电能,与燃油机共同发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丰田当年称之为油电混合动力。

这种底层逻辑,可以搭载到所有新能源的电驱动技术中。以混合动力HEV为基础,扩大电池容量,加一个电插头,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拿掉燃油发动机,保留电机、电池、电控,就是纯电动车EV;把发动机换成氢燃料电池堆,加两个储氢罐,就是终极新能源——氢能源电池车。

眼下的插电混动,也起源于丰田:燃油混合动力之外,再用一块较大的电池,外插电源充电参与驱动。一方面屏蔽了纯电动车的“里程恐惧”;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单纯混合动力提速能力不足的弊端,把节能减排效果做到极致。

增程车型,起于通用电动车VOTE,是在电能耗尽时,再用一个小的发动机发电补充。今天中国的增程车,更升级为全部由燃油增程器发电,是一辆自带发电机的电动车。由于发电时发动机输出平稳,比起普通燃油车明显节油。

4 世界最强的混动技术在中国

近年来,国内企业各自开发出的混动系统灿若群星,包括吉利雷神、长城魏牌DHT-PHEV、比亚迪DM-i、长安蓝鲸iDD、奇瑞星途M3X等十余种混合动力技术。

奇瑞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新能源车的厂家,也是深耕发动机技术16年的“理工男”。日前,奇瑞宣布推出一款最新的混动专用发动机——鲲鹏天擎。其热效率突破48%,创造了全球混动发动机领域的新纪录。

5 合资车企的路径依赖与新势力的困局

与中国汽车业近几年混合动力蓬勃发展相比,跨国车企在中国的电动化困局折射出他们某些战略的短视。

欧美在中国合资生产的纯电车型,成本高企,利润下滑,市场销售严重被中国新势力电动车降维打压。

更可悲的是,上一波没有赶上电动车高额补贴的合资车企的外方,又拿几年前开发的电动车到中国来“打新股”,前景如何?我不禁为他们捏把汗。

2023年到2024年,欧盟新车保持增长,纯电动车的占比却从14.6%降到13%。虽然我认为纯电动车走下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氢能源通吃汽车业新能源之前,中国纯电动保住市场乘用车总销量的20%,应该问题不大。

电动车的优点,足以挣得一个稳定的细分市场。或是满足百姓日常出行低价电动车,或者是可以跑出极速的高端跑车,还有就是城市里的电动大巴。

纯电动车一个困局就是赔钱赚吆喝,卖一辆赔一辆。十多年来,资本一轮又一轮地投入电动车,基本就是一个无底洞。终归在全世界生产纯电动车的企业里,不赔钱的只有唯一一家——特斯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