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电话那头,大女儿带着哭腔的声音清晰传来,张艳林紧紧握着手机,目光却牢牢定在身旁病床上的小女儿身上,无法移开分毫。
她的眼神中交织着复杂至极的情绪,心疼在心底涌动,无奈似沉沉阴霾笼罩心头,而那深深的愧疚更是如同一颗顽强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她的心里。
同样的年纪,同样可爱的面容,两个女儿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对于大女儿,她愧疚在其成长的重要阶段无法时刻陪伴左右;对于小女儿,她愧疚没能给予其一个健康的身体,这种愧疚感如影随形,时刻啃噬着她的内心。
张艳林下定决心要立即给棋棋做治疗,然而昆明医院高昂的花费让她望而却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当地市里的医院。棋棋的姐姐也仅仅一 岁多,根本离不开妈妈,张艳林只好把大女儿也接到身边,直到上幼儿园才回老家。就这样,母女三人在医院开启了长达十年的艰辛康复之路。
这十年,康复治疗极为繁琐复杂。每次针灸,看着那细细的针扎入棋棋稚嫩身体,张艳林连看都不敢看,只能偷偷的躲出去。女儿在按摩时张艳林就学着医生的手法,等回到病房,就亲自给女儿按摩。
“为了节省路费,我们很少回家,大女儿由她奶奶在家照顾,我们已经很久没见了,每次打电话,女儿都说想妈妈。丈夫在外地打工赚钱,一家人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了。” 张艳林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地无奈与悲伤,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她渴望着家人能早日团聚,可现实却让他们分隔两地。她在医院里陪伴着小女儿努力康复,心中也时刻牵挂着家里的大女儿和在外辛苦的丈夫,期待着未来有一天,一家人能真正团圆,过上幸福的生活。
今年5月份,张艳林像往常一样坐在棋棋床边,轻声给她讲着故事,突然棋棋看着张艳林,嘴巴微微张动,努力地发出了一个模糊却又无比清晰的声音:“妈妈。” 张艳林瞬间愣住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瞪得大大的,泪水迅速涌上眼眶。
尽管生活给了张艳林一家重重的打击,家中因棋棋的治疗欠下了外债,经济压力巨大,但棋棋那一声“妈妈”仿佛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让张艳林看到了希望。她知道,这十年的坚持没有白费,棋棋在慢慢进步。
张艳林坚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她期待着棋棋能有更大的好转。丈夫在外努力打工,她也会继续陪伴棋棋康复。她相信,总有一天,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会迎来真正的团圆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