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给自己定下了"皇帝"这个前所未有的尊号。他满心期待着秦朝的统治能够一代代延续下去,从一世、二世一直传到百世、万世。然而事与愿违,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庞大帝国,仅仅传了两代就土崩瓦解了。这个结局,恐怕是秦始皇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家族传承也差点断了。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根本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事情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他的预期,连血脉延续都成了问题。这样的结果,是他之前怎么也没料到的。
【秦始皇的血脉是如何断绝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时突然去世。当时,丞相李斯和中车令赵高联手,假造了一份秦始皇的遗诏,命令公子扶苏自尽。随后,他们扶持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登上皇位,史称秦二世。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秦朝权力结构的重大转变。
赵高曾经担任胡亥的导师,由于胡亥年纪尚小,缺乏社会经验,所以他对赵高言听计从。
胡亥刚坐上皇位没多久,赵高就跑去提醒他,让他多留个心眼,提防自己的兄弟姐妹。
赵高对胡亥说:"按照规矩,皇位本该传给长子扶苏。虽然他已被赐死,但你继位也不合礼法。你的兄弟们肯定不服,说不定会起兵夺位。这事咱们得提前防备,不能掉以轻心。"
胡亥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变了。他心里清楚,自己的那些哥哥们个个都比他强。要是他们真的造反,胡亥可没把握能打赢他们。
胡亥赶紧找到赵高,慌张地说:“老师,我遇到麻烦了,快帮我想想办法。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赵高微微一笑,说道:“陛下何必担心?当年您还未登基,就有能力下令处死扶苏,如今您已是九五之尊,手握天下大权,对付他们不过是小事一桩。若实在不行,再像以前那样处理就是了。”
胡亥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次日,他颁布圣旨,指控他的十二位兄长犯有叛乱罪,并下令将他们处死。
两个月后,他找了各种理由,把六个哥哥和十二个姐妹都杀了。
将闾三兄弟一向声誉良好,行事也规规矩矩,胡亥实在找不到理由对付他们,只好把他们关了起来。面对这种屈辱,将闾兄弟无法忍受,最后决定拔剑结束自己的生命。
胡亥在铲除了秦始皇的其他子女后,确保了自己的皇位安全,无人再能挑战他的权威。随后,他便放纵自己,沉溺于奢侈和享乐之中。
出乎胡亥意料的是,短短两年后,他就被赵高派人杀害。赵高为了给自己夺取皇位铺路,推举秦始皇的儿子子婴成为新的秦王。
幸运的是,子婴心思缜密,抢先一步动手,成功铲除了赵高。等到刘邦率军进入咸阳时,子婴立刻表示愿意归顺,向刘邦俯首称臣。
子婴本来有机会活下来,刘邦甚至考虑让他担任自己的相国。然而,项羽的出现改变了一切。项羽性格冲动,行事果断,他赶走了刘邦后,毫不留情地下令处死了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
到了这个地步,秦始皇的家族血脉几乎完全消失了。
【漏网之鱼使得秦始皇血脉得以延续】
尽管胡亥对待自己的兄弟手段残忍,但并非所有人都难逃厄运,他的兄长公子高就是一个特例。在胡亥的清洗行动中,公子高得以幸免,成为少数未被波及的皇室成员之一。这一例外情况表明,胡亥的残暴并非毫无节制,至少在对待公子高时,他展现出了一丝罕见的宽容。公子高的幸存,或许与其在皇室中的地位或与胡亥的关系有关,具体原因虽未明确记载,但这一事实无疑为胡亥的统治增添了一丝复杂性。
公子高的口碑相当不错,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朝廷官员,都对他赞不绝口。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胡亥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对他采取行动。
公子高心里明白,自己这条命是保不住了。他脑子一转,开始盘算着怎么用自己的死来换家人的平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用自己的性命做筹码,为亲人谋一条生路。他仔细盘算着,怎样才能让这个计划既保全家人,又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公子高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他立刻去找胡亥。胡亥以为公子高是来服软的,正等着看笑话。没想到,公子高一见胡亥,二话不说就放声大哭,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他流着泪,声音哽咽地说:“弟弟啊,父皇走得这么突然,连句话都没留下。我连最后尽孝的机会都没有,心里真是难受得要命,觉得活着都没啥意思了。我真想跟着父亲一起走,这样就能一直陪着他,尽我该尽的责任。弟弟,你就答应我吧,让我能安心地陪在父亲身边。”
胡亥听到这个提议,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还有人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二话不说,立刻点头同意。
胡亥对公子高的表现十分赞赏,决定大力表彰他的功绩。他不仅下令广泛宣扬公子高的事迹,还特意安排了一场隆重的送别仪式。同时,胡亥还慷慨地赐予公子高家人十万钱作为奖励。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胡亥已经没必要再为难公子高的家人了。毕竟,要是真对他们下手,那就等于是在众人面前打自己的脸,显得太没风度了。所以,公子高的家人算是逃过一劫,最终平安无事地活了下来。
为了避免胡亥反悔,他们很快决定撤离咸阳,躲进深山老林,确保自身安全。这一举动,意外地保存了秦始皇的后代。
【秦始皇的后裔都有哪些姓氏?】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秦始皇的后代已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后裔逐渐分化,形成了四个主要的姓氏。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展示了家族在漫长岁月中的演变过程。
首先提到的姓氏是“赵”。
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嬴政原本属于嬴姓赵氏。然而,随着秦朝的覆灭,他的后代们为了避祸,不得不放弃使用"嬴"这个姓氏。出于谨慎考虑,他们转而采用了家族的另一部分——"赵"氏作为新的姓氏。这一改姓行为,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酷,也体现了嬴政后裔们为求生存而采取的务实策略。通过这样的姓氏变更,他们得以在动荡的时局中保全自身,延续家族血脉。
这么一来,不仅能把真实身份藏得严严实实,还能顺带着纪念祖先,让家族姓氏代代相传。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又延续了家族血脉,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