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最初根本没有女性演员?1892年12月18日: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首次公演。
简单的介绍一些芭蕾舞的历史。
芭蕾舞本来是在意大利流行的一种轻巧浪漫舞蹈!
说起来,芭蕾舞的起源也不能说是意大利。早在数千年前,古希腊人用于祭祀的舞蹈中,就有浓重的芭蕾舞色彩。
芭蕾一词,源自于希腊语的“跳跃”,最初芭蕾舞就是需要轻快的连续跳跃。
上面也说了,芭蕾舞大规模流行则是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而开始的。
在文艺复兴之前,芭蕾舞被认为是一种轻佻、不正经的民间舞蹈,有着明显的浪漫或者说淫荡色彩。
教会非常排斥芭蕾舞,不允许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演,哪怕当时的芭蕾舞演员都是男性。
文艺复兴打破了教会的约束,芭蕾舞开始流行。
当时的演员清一色都是男性,女性角色也由男子反串。然而,芭蕾舞的女性角色对于身体的柔韧和修长有着很高的要求,符合这个标准的男人很少。于是,芭蕾舞中逐步出现了女性演员。
芭蕾舞要穿紧身衣,导致人体曲线毕露。
现在有了女性演员参加,即便穿了裙子也挡不住上身曲线,更被教会认为是淫荡、轻浮的舞蹈。
好在,芭蕾舞也有强力的支持者。
十六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赫赫有名的美第奇家族,将家族女孩凯瑟琳嫁给法国国王亨利二世。
尤其,凯瑟琳成为法国皇后。凯瑟琳本人是个相貌平庸,甚至丑陋的女人。
亨利二世为了政治联姻才娶了凯瑟琳,婚后对她非常嫌弃,两人几乎不同房。亨利二世整天和美艳的情妇们鬼混,凯瑟琳则长达10年独守空房。
亨利二世嫌弃凯瑟琳的丑陋乏味,也没有恶意虐待她,允许她找事情消遣。
于是,凯瑟琳开始怀念家乡意大利的音乐和舞蹈,将芭蕾舞引入了法国宫廷。
有趣的是,两人结婚10年后感情却变好了,凯瑟琳一口气为丈夫生了10个孩子,得到了亨利二世的信任。
在亨利二世去世时,他们的儿子尚且年幼,只能由凯瑟琳暂时摄政。
凯瑟琳就一口气统治了法国长达20多年,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由于凯瑟琳极其喜欢芭蕾舞,也导致芭蕾舞在法国上流社会彻底站住了脚。
这个时代的芭蕾舞没有什么情节,只是单纯的优雅舞蹈动作。
芭蕾舞作为一种仪式性很强的贵族艺术,主要用于接见外国领导人、盛大的庆典、贵族们的高档宴会等等。
到了十七世纪,酷爱芭蕾舞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彻底制定了现代芭蕾舞的一切规则。
芭蕾舞不再是单纯的舞蹈动作,而是加入了动听的配乐和丰富的故事情节。
由此,芭蕾舞成为一种高雅的综合性艺术,路易十四功不可没。
为啥?路易十四年轻时候非常喜欢跳芭蕾舞,也喜欢穿紧身衣和连裤袜。他认为这是一种贵族的艺术,值得在欧洲上流社会推广:1661年,路易十四创立了皇家舞蹈学院,专责创立芭蕾舞的舞步标准及承认舞蹈教师的资格。1672年,路易十四任命卢利为巴黎歌剧院的总监,并发展出第一支专业芭蕾舞团,即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芭蕾舞在法国的发展令不少芭蕾舞术语以法语为主。在未发明前舞台之前,早期的芭蕾舞剧均在大型厅室上演,观众都坐在三面环绕舞台的排座上观赏。
也就是在路易十四时代,芭蕾舞彻底成为一种使用脚尖的舞蹈。
有趣的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芭蕾舞被认为是王朝贵族文化遭到唾弃。
法国的芭蕾舞开始衰败,从1830年开始芭蕾舞反而在俄国、意大利、丹麦、英国和美国流行起来。
其中,俄罗斯贵族非常喜欢芭蕾舞。
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是欧洲文化中心。此时的沙俄非常落后,俄国贵族被英法上流社会称为“土包子”。沙俄贵族以会说法语为荣,疯狂的学习法国文化,包括法国的歌剧、音乐和芭蕾舞。
最初,沙俄的芭蕾舞仍然是上流社会的一种消遣。
俄国安娜女皇在冬宫设立帝国芭蕾舞校(瓦加诺娃芭蕾舞学院的前身),演员都是宫廷仆人年幼的子女。他们借助芭蕾舞来取悦贵族,等到年龄大了不能表演后,就继续做仆人。
上面也说了,沙俄上流社会非常喜欢歌剧和芭蕾舞。沙俄的芭蕾舞演员地位逐渐提高,慢慢成为一种艺术家。芭蕾舞的著名演员可以获得很高的收入,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跃进入中产阶级,极少数人还可以进入上流社会。
因此,芭蕾舞又成为沙俄底层老百姓出人头地的一种职业。一时间,很多穷人家将孩子送到芭蕾舞学校。沙俄的芭蕾舞同军队一样,管理严格,处罚严厉,要求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精准到位,不然会受到包括打骂在内的各种惩罚。
同时,沙皇和贵族们花费巨资,邀请西欧不少退役的著名芭蕾舞演员担任老师,还聘请很多艺术家编写俄罗斯特有的芭蕾舞剧。
因此,俄罗斯芭蕾舞的水准较高,被誉为欧洲顶级芭蕾舞。
到了一战前夕,沙俄芭蕾舞团的水平,达到甚至超过法国芭蕾舞团的水平。它们在西欧各国的巡演,又带来了新的芭蕾舞热潮。
俄罗斯的著名芭蕾舞剧有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柴可夫斯基三部曲:《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天鹅湖》诞生于1876年,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
剧情来自于俄罗斯民间传说: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只有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时,深深爱恋奥杰塔。恶魔则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将恶魔杀死,解除了魔法。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结局美满。
《天鹅湖》有个很牛逼的地方,就是在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鹅奥吉莉娅独舞变奏中,黑天鹅要一口气做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
这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世界各国芭蕾舞演员,都以完成这个动作作为真正舞者的标志。
有趣的是,俄国知名的芭蕾舞演员,也热衷于向观众展示32个“挥鞭转”,这是精湛舞蹈技术的最好表演。
至于《睡美人》是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第二部芭蕾舞剧。
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阿芙罗拉公主的命名日仪式上,罪恶的仙女卡拉波斯发出了诅咒,公主会在长大后因被纺缍刺破手指而永远昏睡。16年后,阿芙罗拉长成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王子来求婚的舞会上,从没有见过纺缍的公主,好奇地从装扮成太婆的卡拉包斯手中接过了纺缍刺破了手指。结果咒语实现了,公主连同城堡中的所有人都沉睡过去。在沉睡了100年后,杰齐林王子爱上在密林宫殿中熟睡的阿芙罗拉,用吻解除了魔咒,两位快乐的年轻人得到了幸福。
相比《天鹅湖》来说,《睡美人》的场面更为辉煌,编排和难度更大,被誉为“古典芭蕾的百科全书”:《睡美人》全剧中难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重量级舞段,是一段时长约10分钟的柔板,名叫“玫瑰柔板”。柔板是表示音乐行进速度的术语,与快节拍的“快板”相对,柔板音乐速率慢、节奏舒缓,给人以悠长雅致的感受,在古典芭蕾编舞中一般用以展示女舞者的平衡控制能力以及肢体的柔软延展性。而“玫瑰柔板”便是芭蕾慢板的巅峰之作,它是女主角奥罗拉公主的独角戏。在这段舞蹈中,公主要完成两组长时间静平衡,要求她脚下保持着立足尖阿拉贝斯的姿态一动不动,伴随着漫长的音乐与四位前来祝贺的王子进行握手交流,对女舞者的技术水准无疑是巨大考验。
第三部《胡桃夹子》是由列夫•伊凡诺夫编导,柴可夫斯基作曲的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
它的故事很有意思:圣诞节时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梅糖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的故事。
《胡桃夹子》不同于上面两个传统芭蕾舞,有很多新的尝试,包括音乐和舞蹈方面:《西班牙舞曲‘巧克力’》《阿拉伯舞曲‘咖啡’》《中国舞曲‘茶’》《特列帕克舞曲》(俄罗斯)相继出现在糖果仙国的盛大宴会中。一段段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民族舞,共同呈现一场热闹纷呈的童话盛宴。第二幕双人舞的《糖果仙子舞曲》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之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在当时,他将钢片琴第一次使用到交响音乐的演奏中,并将之作为《糖果仙子舞曲》的主奏乐器。
中国没有芭蕾舞的传统,也没有自己的芭蕾舞团。
只是上海、天津这些租界,经常会有欧洲芭蕾舞团的表演。只有屈指可数的中国人学习过芭蕾舞,大多是有着留洋经历的女性。
1949年以后,新中国开始全面学习老大哥苏联。1954年苏联派出了饮誉全世界的苏联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首先踏进北京当时新建的天桥剧场,演出了芭蕾舞剧《天鹅湖》、《宝石花》和《雷电的道路》,还带来了古典舞剧《吉赛尔》和根据肖邦音乐编创的《仙女们》。
与此同时,中国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在苏联学习艺术,回国以后开始推广包括芭蕾舞在内的各种歌舞剧。
同时,苏联也派出很多芭蕾舞专家到中国指导。
我们看看这段介绍:1954年2月,第一位苏联专家奥·阿·伊莲娜应邀来京,为我们开办了第一期教师训练班,这是我们引进芭蕾艺术战略思考的第一步。当年参加训练班的学员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奇迹般的完成了苏联舞蹈学校1—6年级的教学大纲,通过严格考试,全部及格。后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成为同年创建的北京舞蹈学校和芭蕾专科的教学骨干力量,既是伊莲娜的好学生,又在结业后当了伊莲娜的好助手。1957年,在苏联专家查普林的指导下,舞校排练演出了多贝瓦尔的舞剧《无益的谨慎》。1958年在苏联专家古谢夫指导下,舞校集中全力,成功演出了《天鹅湖》,白淑湘成为我国的第一位白天鹅。在这基础上,1959年底北京舞蹈学校建立了实验芭蕾舞剧团,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剧团,是中央芭蕾舞剧团的前身。继《天鹅湖》之后,1959、1960年,在古谢夫的指导下,又陆续比较从容地上演了《海侠》和《吉赛尔》。
这一时期,在苏联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舞剧编导系进修的蒋祖慧、王锡贤先后以优异成绩归国。1961年蒋祖慧在天津歌舞剧院上演了《西班牙女儿》;王锡贤在北京舞校实验芭蕾舞剧团上演了他的毕业作《泪泉》。1963年,中央歌剧舞剧院成立,北京舞蹈学校附属的实验芭蕾舞剧团完成了它的实验阶段,并入了中央歌剧舞剧院,成为国家剧院。蒋祖慧在歌剧舞剧院执导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整整十年的磨练,中国芭蕾在俄罗斯芭蕾舞学派的培育下,走完了它的第一个历史进程。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也是一个光辉的值得骄傲的历程,中国老一代芭蕾舞艺术家的贡献,功不可没。这又都是在文化部的战略思考下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的。
至此,中国芭蕾舞出现了。
进入六十年代中苏决裂,苏联芭蕾舞被认为是西方堕落文化。
无奈之下,中央芭蕾舞团转而搞红色的芭蕾舞,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草原两姐妹》等等,改革开放以后又有《梁祝》、《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剧目。
目前,中国有21所学校有芭蕾舞专业,包括中专、本科、硕士等。
萨沙在俄罗斯的时候看了不少场芭蕾舞,在国内也经常看中国芭蕾舞。
客观说一句,中国芭蕾舞的水平,同俄罗斯相差还是很大的。
而且中国人不太接受芭蕾舞,它在中国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