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润亮泽——走进汝窑青瓷

阿古说收藏 2024-06-13 14:11:53
瓷润亮泽——走进汝窑青瓷

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瓣葵口碗

汝窑 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 ,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对于作为官窑时烧出的汝窑瓷器,有一个专属名称叫"汝瓷"。而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应该指的就是这作为官窑二十年的汝窑。因开窑时间极短,传世的器件又极为稀少,所以愈发珍贵。仅就宋瓷 而言,"汝瓷"的成就最高。

汝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以名贵玛瑙入釉,釉色以天青最为名贵,"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称。汝窑最早为民窑,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统治时期,"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汝窑开始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宋灭亡后,汝窑也随之消失。

汝窑天青釉圆洗

汝窑天青釉圆洗(故宫博物院藏)

宋,高3.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8.9厘米。

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天青色釉,釉质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烧钉痕,露胎处呈香灰色。外底中心镌刻一个“乙”字。

汝窑天青釉盘

汝窑天青釉盘(故宫博物院藏)

宋,高3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9.1厘米。

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因采用“裹足支烧”,因此外底留有5个细小支钉痕。

这件汝窑青瓷盘釉质莹润,其质感似丝绸般柔美。

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故宫博物院藏)

宋,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

承盘直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个蹄形足。里外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的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匠师以隶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句末署“乾隆戊戌夏御题”。“乾隆戊戌”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

此器造型属传世孤品,弥足珍贵。它以往曾被称作“三足洗”或“三足盘”,但从出土汉代铜三足樽均与三足承盘配套使用看,此器亦应与汝窑三足樽配套使用。

乘风破浪 东道汝窑茶具一套 张守智(设计)

汝窑青瓷传世品稀少,弥足珍贵。据文献记载,汝窑青瓷釉色仅有八种。高濂《遵生八笺》:"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蘑细小挣针"。宝丰清凉寺汝窑古址发掘出土的青瓷器,釉色确如文献记载所述,有天蓝、月白、天青、豆青、粉青、卵白诸色,但不脱天青这个基本色调。器物主要有瓶、碗、盘、洗、盏托、孟等。釉质为半乳状结晶釉,釉面滋润柔和,有酥油的光泽,又如蜡滴微淌。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釉面有大小不一的气泡,古人称之为“寥若晨星”。

汝瓷烧制技艺具有四大特色,即“制作技艺四绝”:配料绝、变色绝、裂纹绝、应光绝。

汝窑青瓷,釉色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精光内蕴,造型古朴雅致,周身布满纵横交错的纹片,有着开片自然天趣;器物口沿由于上釉时釉汁下流,釉层较薄,釉下黑色胎骨透过半透明的玻璃青釉,呈显紫色,底足部分不上釉,露出黑色胎骨,形成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据说北宋时人以定窑白瓷芒口、不够完美的缘故,遂在河南省临汝县创建了青瓷窑,宋时隶属汝州,故名"汝窑"。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关于汝窑,一些细节大家也可以注意。 首先是香灰胎胎色类似香灰的色泽,这是因为当地胎泥的含铁量比较大。上手残片标本,会发现其烧制火候普遍不高,胎骨瓷化程度较低,质地比较纯净,但断面手感比较粗糙。

再者是支钉的特征。汝窑多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清代景德镇御窑场的仿烧汝瓷也是如此。汝瓷真品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形状,其数量多为三至五个,少见六个。另外,鉴定中还需注意一个细部特征,真品钉痕为白色,与汝瓷的香灰胎色并不一样,说明宋人制作支钉采用了质地纯净的瓷土原料,这种硬质白瓷土含氧化铝较高,从而使汝瓷细小支钉的耐火强度得以保证。

1999年以来,汝州市区主干道东边的张公巷发掘出一处产品风格与汝瓷相近的窑址,并发现了宋元时期的青瓷器和窑址,在一个灰坑内出土了能复原的青釉瓷器44件。张公巷窑出土器物不多,这些器物与汝窑的区别之一是胎色灰白,比汝窑(宝丰)浅、白;二是釉比宝丰釉要淡,个别略深;三是宝丰绝大多数为裹足支钉烧,张公巷窑绝大多数是足底无釉,为垫烧而成;四是宝丰瓷器为芝麻钉痕,张公巷瓷器绝大多数为小米钉,圆形、白色。2004年5月,来自国内外的50多名陶瓷、考古界专家对张公巷窑址及实物标本进行了考查论证,多数专家倾向于张公巷出土的瓷器不同于一般的民窑产品,它很可能就是人们寻找多年的"北宋官窑"。

另外,在河南临汝严和店窑及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宜阳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处,都曾烧造带有耀州窑风格的刻印花青瓷,以印花和素面青釉瓷为主,这些以临汝窑为代表的宋金青瓷也被民间俗称作"民汝瓷",带有浓厚的模仿耀州窑产品风格。民汝青瓷的胎体较厚,口唇部位尤其明显,挖足和印花多数粗糙,但也有较精细者。这类印花青瓷的纹样凹凸感较强,装饰题材多见缠枝、折技的菊花、团菊、牡丹花,还有水波纹等,人物题材装饰较少,圈足成型比较粗略,且多有底足粘砂现象。

关于很多藏友关注的收藏价值,由于汝窑存世稀少,其珍贵性不言而喻。在收藏品市场,汝窑瓷器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汝窑瓷器存世稀少,目前全世界拍卖中只有2000余件,国家记录不足百件,这使得每一件汝窑瓷器都极为珍贵。

除了传世汝窑瓷器,清代仿汝窑的瓷器在制瓷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收藏价值极高

清代仿汝窑瓷器是在宋代汝窑瓷器的基础上进行的仿制。由于汝窑瓷器在宋代就已经是皇家御用瓷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地位,因此清代皇帝也热衷于仿制汝窑瓷器。

清雍正 仿汝窑卷草纹穿带瓶

尺寸高47.6cm

清 仿汝窑水滴

尺寸6×14.5cm

上世纪60年代 仿雍正仿汝窑弦纹瓶

尺寸高16.5cm;直径9cm

清雍正 仿汝窑贯耳尊

尺寸高19.5cm

收藏价值上,其艺术价值在于清代仿汝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等方面,是瓷器收藏中的重要品类。历史价值是作为对宋代汝窑瓷器的仿制,清代仿汝窑瓷器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能够反映出当时制瓷业的技术水平和审美趣味。而很多藏友关注的市场价值,从下文来看,清代仿汝窑瓷器数量有限,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在市场上的价格较高。

在清代,仿汝窑瓷器的高峰期出现在雍正和乾隆年间。其中,雍正时期的仿汝窑瓷器成就最高,被认为代表了历代仿汝窑瓷器的最高水平。雍正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瓷器器型和图案,并亲自督造,使得这一时期的仿汝窑瓷器在工艺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瓷光莹润,流转千年。

其他藏品咨询与服务需要或收藏探讨也可评论区留言或戳小编信箱,有缘共赏美物,诚信用心待人。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