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甘油三酯偏高的人,就算是素食,这4种也要少吃

河西有事 2025-02-11 00:09:18

在当今这个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时代,各种养生理念和方法如潮水般涌来。其中,“吃素能控制血脂” 这一说法,在不少追求健康的人群中广为流传。很多人一旦发现自己血脂偏高,便毫不犹豫地投身素食阵营,满心期待着通过吃素让血脂回归正常。然而,吃素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成人高血脂总体患病率竟高达 35.6%,这意味着每 3 - 4 个成人中,就有 1 个人饱受高血脂的困扰。如此高的患病率,让人们对血脂问题愈发重视,也让 “吃素降血脂” 的说法更具吸引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咱们不妨深入探究一番。

血脂指标大揭秘:吃素与胆固醇的微妙关系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代谢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明伟介绍,血脂检查的常规项目主要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其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关键的两大方面。

先来说说胆固醇,注册营养师薛庆鑫刊文指出,胆固醇升高和饮食的关系,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紧密。人体获取胆固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日常饮食中摄取,二是依靠自身合成。令人惊讶的是,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仅占总量的 3 成,而 7 成都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人体自身合成胆固醇的水平,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摄入脂肪的种类,雌激素类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甚至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量,都会对其产生作用。而且,胆固醇自身存在一套精妙的调节机制,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简单来说,当从饮食中获取的胆固醇增多时,身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就会相应减少;反之,若饮食摄入减少,自身合成则会增加。

就拿隔壁邻居李大爷来说,他去年体检时发现胆固醇偏高,听人说吃素能降胆固醇,便开始严格素食。每餐不是青菜豆腐,就是米粥馒头,一点荤腥都不沾。坚持了大半年,满心期待着血脂能降下来,可再次体检时却大失所望,胆固醇指标依旧居高不下。这下李大爷可纳闷了,自己这么努力吃素,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呢?其实,这就是因为胆固醇和饮食关系不大,单纯吃素并不能有效控制胆固醇水平。所以,如果只是胆固醇指标异常,盲目吃素基本没什么用处。

甘油三酯与饮食的深度纠葛:吃素也可能 “踩雷”

说完胆固醇,再看看甘油三酯,它与饮食的关系可就密切多了。河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郭艺芳刊文指出,甘油三酯主要受遗传因素与生活方式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在生活中,多数人甘油三酯升高,都是因为吃得多、动得少。这就好比肚子上的肥肉,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身体消耗,自然就会堆积起来。很多人觉得,只要吃素就能避免甘油三酯升高,可事实并非如此。有些素食主义者,虽然不吃肉食,但主食和素食吃起来毫无节制,又缺乏运动,摄入的能量无法及时消耗,最终还是会转化为脂肪,导致甘油三酯照样升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这类患者,无论吃肉还是吃素,甘油三酯都会很高,单纯依靠饮食控制根本行不通,只能借助药物治疗来加以控制。

我有个朋友小王,他就是个素食主义者。平时他觉得自己饮食很健康,可体检时却发现甘油三酯超标了。他特别疑惑,自己不吃肉,怎么甘油三酯还会高呢?后来仔细询问才知道,他虽然不吃肉,但特别喜欢吃各种油炸的素食,像炸薯条、炸豆腐之类的,而且主食也吃很多,又不爱运动。这下就明白了,原来他的甘油三酯升高,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的。所以说,要通过饮食控制血脂,得根据不同指标异常引起的高血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盲目吃素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暗藏 “油雷” 的素菜:警惕这些披着健康外衣的 “脂肪炸弹”

大家都知道,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些素菜,看似健康,实则暗藏玄机,吃多了和直接 “喝油” 没什么两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更要对这些素菜多加留意。

干煸类素菜:油锅里的 “营养杀手”

干煸类素菜,像干煸菜花、干煸豆角等,听起来似乎很健康。所谓干煸,就是用少量油长时间煸炒食物,或者用两倍的油量翻炒煎熟蔬菜。可有些餐馆为了节省时间,图个方便,直接采用热油炸蔬菜。这一炸,可就把蔬菜的营养给炸没了。油炸不仅会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使其营养大打折扣,还会让蔬菜的脂肪含量严重超标。吃进肚子里,就会导致体内甘油三酯升高。想象一下,原本营养丰富的蔬菜,经过这样的折腾,摇身一变成为了健康的 “绊脚石”。

干锅类素菜:持续加热的 “油脂陷阱”

干锅类素菜,比如干锅土豆、干锅菜花等,也不容小觑。这类菜通常是把已经熟了的蔬菜放在油里浸泡,然后将小锅直接放在酒精灯上继续加热。在这个过程中,蔬菜会不断吸油。而且干锅菜大多是辣口的,特别下饭,再加上持续加热能让蔬菜一直保持热度,不会冷掉,这就很容易让人胃口大开,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如此一来,摄入的油量和热量都大大超标,吃干锅菜和直接喝油没什么区别。

红烧类素菜:先炸后炖的 “脂肪大户”

红烧类素菜,像红烧茄子、地三鲜等,在烹饪时,通常会先把蔬菜用油炸一遍,然后再加水小火慢炖收汁。很多蔬菜,比如茄子、土豆等,本身就特别吸油。经过先油炸再红烧的工序,这油量可就相当可观了。就拿一盘地三鲜来说,它的脂肪含量竟然高达 25.3g,这几乎相当于一天烹调油的摄入量标准了。可想而知,经常吃这样的红烧素菜,对血脂的影响有多大。

油炸类素菜:口感虽好,脂肪爆表

油炸类素菜,像炸金针菇、炸平菇、炸莲藕、炸土豆等,口感酥脆,深受不少人的喜爱。不可否认,它们的口感确实不输给油炸肉类,但脂肪含量也同样惊人。就拿一份大薯条来说,其脂肪含量就达到了 17.8g。而且,油炸食物在经过反复加热后,很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苯并芘、丙烯酰胺等,对健康危害极大。

头部发出的 “血脂警报”:别忽视这些身体信号

血脂异常这个 “温柔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血管,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很多时候,血脂升高并不会让人立刻感觉到明显的不适,但其实,身体会通过一些外在表现发出预警信号,尤其是头部,当出现以下 5 种异常时,可能就暗示着你的血脂在飙升。

头晕犯困:日常疲惫背后的血脂危机

时常感到头晕头痛,早晨醒来头脑昏昏沉沉,不清醒,直到吃完早餐后才稍有改善。午睡过后,又特别容易犯困,而到了晚上却精神抖擞,难以入睡。还会时不时感到胸闷气短,手脚发麻、沉重。这些看似平常的疲惫表现,很可能是血脂升高在作祟。因为血脂升高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这些症状。

视力模糊:眼睛里的血脂 “晴雨表”

当血脂升高后,血液会变得粘稠,血流速度减慢。此时,视网膜或视神经就可能会因为暂时性缺血缺氧,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还有少部分患者,血脂升高可能会引起角膜或晶状体浑浊等眼底病变问题。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视力莫名其妙地变差,可别只以为是用眼过度,也得考虑一下血脂是否异常。

睑黄瘤:眼皮上的血脂 “警示灯”

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就容易造成血脂代谢紊乱,胆固醇便可能沉着于皮肤,在皮表形成黄色或橙黄色丘疹、斑块或结节。其中,睑黄瘤就是胆固醇过高后,脂质物质不断聚集在眼睑处形成的。它通常是黄色豆粒大小的凸起,没有疼痛感,但明显高出皮面。临床医学认为,睑黄瘤是血脂高的一个重要信号,一旦发现,一定要尽早就医,控制血脂稳定。

角膜环:角膜上的血脂 “年轮”

中老年人如果发现角膜靠近巩膜边缘出现灰白色或灰黄色环状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圆环会越来越宽,颜色越来越深,这就是角膜环。它主要是血液中脂类物质在角膜沉积造成的。角膜环的出现,也在提醒着你,该关注一下自己的血脂情况了。

听力下降:耳朵里的血脂 “警钟”

如果某段时间突然耳鸣严重,还伴有听力急速下降,那可得警惕了,这很可能是甘油三酯升高引起的。有研究发现,甘油三酯升高与神经性听力损伤有关。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尽早去医院完善检查,排查病因。

在这个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我们都渴望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保持健康。但面对血脂问题,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一知半解。吃素并非控制血脂的万能钥匙,只有深入了解血脂指标与饮食的关系,警惕那些暗藏 “油雷” 的素菜,留意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才能更科学、有效地管理血脂,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 阅读:279